王玉華
教師尊重心理學生按照心理學家的理論之說,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那么,對于未成年的小學生來講,盡管年齡小,但同樣在心底的深處有著強烈的被尊重的需要。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這種需要會變得更加強烈。與此同時,對于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需要的人,他們更是樂于交往,也善于尊重對方,看重對方的意見。所以,作為教育他們健康成長的教師,不能不重視受教育者的這種心理需要。只要我們教師充分地滿足他們的受尊重的需要,他們才會真正樂于接受你的教導,聽你的話。那么,我們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心理因素,激勵學生的進步呢?
首先,教師要發揮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那么,我們從哪些事情做起呢?
(1)表現在使用語言上,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說,“謝謝”“對不起”“請”“請原諒”等禮貌語言,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卻是人們實現文明交往的第一道要隘。它是人們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重視的語言表現形式,是人們的交往得以縱深發展的潤滑劑。如果你經常使用尊重對方的語言,雖然不能說你的交往很成功,但是至少你是邁開了成功交往的第一步。比如說,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說一聲“請”,就這一個簡單的一個“請”字,我們看起來沒什么,可是對于有著強烈自尊需要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自尊的實現,是人格得以尊重的表現,會激起藏在學生心底深處的強烈自尊和自愛。特別對于經常被教師冷落的學生,或許會因此改變自己。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用你的真誠和熱情、發自內心地表達出對學生的重視。學生感激萬分的,感覺受到教師的尊重,是莫大的榮幸,讓他感覺到你好,你一定會贏的學生對你好感和愛戴。
(2)教師要發揮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要杜絕挖苦、諷刺等傷及學生自尊的語言及行為。當學生出現了錯誤,甚至是屢次犯錯,往往會引起教師不滿情緒,甚至也會激起教師的某些挖苦諷刺之類的語言出現,這樣的言行卻常常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其結果不但是學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或許引起學生的憎惡,甚至自卑,自暴自棄等心理。所以教師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
(3)教師要發揮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要學會寬容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師,常常為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煩惱,這時可理解的。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呢?何況還是孩子的學生?我們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要有愛心,不打棍子,懲罰他們,而是要耐心說服教育。他們也會更好地回報你的寬容。
其次,我們教師要想發揮尊重心理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對于學生學習上的勞動成果,教師要認真對待,在尊重學生付出勞動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并可提出適當的建議。
總之,滿足學生的被尊重的需要,學生就會在被尊重的基礎上,更加自信、自主,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因素,主動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反之,假如學生的自尊長期得不到尊重,他們也就更失去了自信,有些甚至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滑向不良行為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