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
新課改教師角色轉變
一、教師要做到教育觀念的轉變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再片面追求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應淡化基礎教育的片面功利性,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重視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外,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的,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當然,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科學的求實態度。價值觀不僅是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在內心深處確立其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因此,任何科學的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有機的滲透到教學內容中來,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之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師要做到自己角色的轉變
舊的傳統教育模式不再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教師單純地依靠有限的知識或“權威”地位已經難以駕馭課堂,難怪不少教師都有“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的感覺。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教師要做哪些轉變呢?一是教師角色由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引領者、促進者。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通過網絡可獲取所需知識,個體發展水平取決于不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能力,信息時代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獲取知識。教師的定位:不再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二是教師的角色由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研究者。三是由教育教學管理者轉變為人際關系藝術家。因為網絡時代信息技術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界限,拓寬了人際溝通的渠道,師生交往趨于多樣化、平等化。教師作為人際關系藝術家,應更多地理解、尊重學生,應提高自身的修養,形成寬容的良好個性,開展平等對話,提高師生協作水平,創建和諧師生關系。
三、教師要做到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它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傳統課堂教學過于強調認知目標,知識與技能成為課堂關注的中心,知識的價值是首位,其他方面是附屬的,這種教法使學生被肢解,課堂教學喪失了素質教育的功能。新課程強調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教師備課時多關注學生的反映,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發展放在首位。
四、教師要做到知識結構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陷,知識內容的陳舊、知識運用的僵化。所以我們教師必須積極學習新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樹立時刻學習的信心,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觀念,以此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
總之,時代要求我們要改變自己定位,做出適當轉變,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至于被社會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