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從興趣入手,以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為主旨,讓老師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下,利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素質,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并讓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實踐創新想法。初中數學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自由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渴望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將所學知識由抽象變形象的能力。這是每個教師都應有這樣的教學意識,并為之不懈地努力。這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的必備要求,只有學生達到了這樣的標準,才能說明學習能力有了提高。
一、從興趣入手,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意識
1.善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提高創新興趣
培養創新能力要從興趣入手。如何才能讓初中生對數學的學習有興趣呢?初中生正處于有一定知識基礎又渴望獲得新知識的年齡階段。只要老師們能對初中生的這種年齡特點加以利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老師們要側重于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試著解決問題,對學生犯的錯誤不要急于指正,讓學生在錯誤中試著自己找出錯誤的地方并進行改正。在興趣的培養中是否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老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利用已學的知識去思考。
2.用不同的解題方法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特有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往往不局限于現有成果,往往另辟蹊徑才能海闊天空。數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如何才能運用固定的數學公式來解決千變萬化的數學問題呢?就需要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數學的水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只有有了敏銳的觀察,才能觀察到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高斯不就是憑著自己的洞察力才發現了求和公式嗎?其次,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觀察出來是沒有用的,必須把看到的落實到實踐中才能算是創造了。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解題,讓更多的學生開動腦筋,尋找更多獨特的解題方法,來鍛煉學生打破常規,解放思路,探索更多的數學知識,解決更靈活的數學問題。
3.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興趣
初中的學生好奇心強同樣的叛逆心也強,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要采取“懷柔政策”,對學生犯得低級錯誤要有耐心,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導他們發現,并讓他們盡量自己找到正確的做法。不要讓學生的叛逆心理阻擋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愉悅,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從意識入手,提高教師創新教育水平
創新意識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在數學基本知識和原理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與猜想,最終還要用實踐來檢驗。教育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我們所講授的知識雖然是基本固定的,但我們面臨的學生卻各有各的不同,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地進行創新。在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中,不能脫離實際漫無邊際地臆想,假設、猜想都要根據一定的事實進行推理。而教師的創新意識要改變原始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為最終目的,讓學生能應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或實踐創新思維。
1.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極其強烈的時期,如何把好奇心轉化為興趣,又如何將興趣轉化為創新意識,這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思考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一題多解或是提問等方法應到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開動腦筋,積極觀察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運用創新思維發現數學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喜悅。除了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師還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不要急于批評或是其他,要營造輕松、自由的創新環境。告訴學生正確答案或是得出正確的結果都不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擁有能獨立自主完成數學問題。所以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回到正確的解題道路上,引導學生擁有自己的正確的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
陶行知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要想讓學生擁有獨立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生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不僅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表現,還是創新思維的表現。創新思維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中培養出來的。但是老師也要注意不要讓學生提一些基礎知識性的問題,要將問題問到關鍵處去,但是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學生提出問題之后,老師也不要急于解答,要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看看學生能否運用創新思維自己解決他剛剛提出的問題。如果解答不出來,老師也要給與引導,不要一下子給出答案。
三、結語
出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需要,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以上幾點,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也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和吸引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