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美玉
通過就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師與學生的素養,讓課堂變得更厚重、更開闊、更深邃,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高尚品質等進行了扎實有益的研究。研究中探索了校本培訓,提升基本素養;實踐研究,提升素養;反思交流,提升綜合素養等途徑,使師生素養得到提升。實踐反思提升素養
1前言
素養包括知識技能素養、邏輯思維素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積極的創新、求知意識以及準確的判斷能力等。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對青島市城陽區仙家寨小學教師素養對學生素養的影響,研究探索提升師生素養的方式。
2.2研究方法
學習研究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方法。
2.2.1學習研究。通過學習,了解國內外提高教師素養的策略、機制和手段,進一步研究教師素養對學生素養的影響。
2.2.2調查法。以設計調查問卷,在研究之前與研究之后,分別進行前測與后測,采用同年級段在研究因素有無的條件下橫向比較,評估研究效果。
2.2.3行動研究法。在校本研究中,力爭做到從整體著眼,局部入手,重點突破,穩步推進,逐步調整,不斷深化。
2.2.4個案研究法。通過案例研究,探究教師素養對學生素養的影響,以及提升教師素養的方式。
3研究結果
研究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學生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能夠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能理解別人的思路,并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學生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并能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逐漸形成了自我反思意識。一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反思發現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養成了做作業認真審題、分析、檢查的良好習慣,避免了一些無謂失誤的出現;培養了學生能反思自己思維過程的意識;有學好的自信心,能夠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難。
4分析與討論
4.1校本培訓,提升基本素養
4.1.1加強素養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通過教育教學專著和專題學習材料的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幫助教師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另外,通過網上信息積累等的自助學習,認真鉆研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文章,做好學習筆記,力求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接受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以進一步指導和推進我們的課題研究。
4.1.2抓好教材培訓,挖掘教材內涵。建立“教師素養對促進學生素養形成的研究”實施與反思教材賞析與解讀的研究策略。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新課程培訓和教材教法學習,以及骨干教師培訓等類型的學習,通過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用好教材。
4.1.3建立成長檔案,做研究型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成長檔案,整理課題研究實施過程性材料:制定個人發展三年規劃、培訓記錄、自我推薦的優秀課件、案例研究、教科研論文、優秀教案、教學反思等,做實踐研究、反思型教師。
4.2實踐研究提升素養
4.2.1以“錄像課回頭看”活動為基點,抓實研究進程。每次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定公案。集備時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交流對教材不同的處理策略,形成個案。在集備基礎上,通過課堂進行實踐驗證,借助錄像課這一有利的手段,有重點的對研究課進行錄像,評析、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利用錄像課重放這一有效方式,將部分重點教學片斷反復再現,使每位教師能夠“跳出來”分析研究,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提升素養。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教師,在研究任務緊,責任重的情況下,分工協作,整理各單元信息窗應注意問題,及易出錯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素養。
4.2.2以“同課異構”活動為載體,加強專題研究。“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利用和兄弟學校的校際間“同課異構”、課堂研討、觀摩等有效的研究交流活動,從課堂教學的結構、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探索出解決問題方式和方法。通過交流與分享教育教學經驗,在實踐研究中,實現資源共享,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們教學的規范性和實踐性,提升了教師素養。
4.2.3以“走進名師課堂”活動為平臺,促進專業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師生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走近名師,走進名師課堂,感受教學大家劉德武、吳正憲、華應龍如涓涓細流般平實的教學素養……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安排組織的參觀學習,撰寫聽課體會、課后反思、與名師一起研討交流……在原有的教學水平及教學理論水平上得以提高。
4.3反思交流,提升綜合素養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審視教與學的過程,解剖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不斷豐富自我素養。
4.3.1課前反思。備課時先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做到不但要借助于經驗,還應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未來的課堂上。審視自己的教學預案、設計思想是否與新的課程理念相適應,教學目標、內容與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否相適應,分析和把握課堂上可能生成的資源。在對現有的教學策略的反思過程中,進行教學策略和目標突破措施的反思,做到設計教學預案時,多問幾個為什么,精心預設教學環節!
4.3.2即時反思。建立課堂教學評價機制,要求上課教師和聽課教師每上完一節課后,進行實際的課例研究,即時撰寫課堂教學評價,讓教師以課研課,作一位教學反思的實施者。
4.3.3課后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業務水平,課后反思尤為重要。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就這樣課題組教師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這種善于總結,積極反思的做法,提高了專業判斷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
4.3.4對比反思。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展開對比思考,通過不同教學行為間的對比、不同評價形式的對比、不同學習效果的對比、素養形成的不同策略對比、目標達成的不同途徑對比……總結最優化的教學策略,及時整理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做好積累與實踐驗證。
另外,加強學生的反思,同樣也是提高學生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自然應當做好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引路人。在教學時,要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日常的教學中,更要有意識地加強引導、訓練和培養,使學生養成反思習慣和創新意識。
5結論與建議
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在驗證中反思,在反思中整理,在整理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潛心鉆研與探索,一定能進一步提升師生素養。
參考文獻:
[1]顏遐遺.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及其提高.
[2]張萬波.教師,與新課程同行.
[3]謝愛進.教師有必要提高數學專業素養.
[4]汪冶華.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芻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