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祥+馬延珍
表揚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評價,目的是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充分運用表揚,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表揚用得過多過濫,非但達不到表揚的目的和表揚應有的作用,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危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這個“度”,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對表揚必須把握度,濫用表揚危害多進行探討。表揚濫用危害“度”時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觀念,一直在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師付諸實踐中。持此觀念的踐行者認為,只有不斷夸獎孩子,孩子才會建立自信,才會更加努力。一時間,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能干”等成為教師的口頭禪。
表揚是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性的評價,目的是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充分運用表揚,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凡事物極必反,表揚用得過多過濫,非但達不到表揚的目的和表揚應有的作用,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危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這個“度”,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在某幼兒園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大班幼兒小明放學時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了家,媽媽發現后第二天又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幼兒園。于是,教師當著很多孩子的面對小明說:“小明真乖,你能主動把帶回家的玩具還回來,應該受到表揚。”第二天,很多孩子把自己家的玩具拿來送給老師。“老師,這是我昨天從幼兒園拿回家的玩具,還給您。”孩子們說。老師很吃驚,怎么有這么多孩子把玩具拿回家了呀?就問一個孩子原因。“老師,小明把玩具拿回家,你都表揚他了,我也想讓您表揚。”孩子天真地說。老師才恍然大悟,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對其他孩子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就此事筆者認為,教師對小明不能只給與表揚,應該首先要讓他認識到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是錯的,認識到集體的東西是不能私自拿走的,他人的東西不經主人允許也不能隨意取用。然后在小明認識到錯誤的前提下,再表揚他能主動歸還玩具。即便要當眾表揚小明,也要先向其他孩子們講清楚小明把玩具帶回家是不對的,這一點大家不能學習,然后表揚小明能主動改正錯誤。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表揚應慎重,否則會產生不良后果。實際上,不恰當、過分頻繁的表揚對孩子的成長存在很大危險,其負面影響日益凸顯。這一做法,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那么,濫用表揚會給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帶來哪些不良后果呢?筆者想從四個方面談一下濫用表揚對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濫用表揚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自以為是
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如果孩子稍微有一點成績,家長就給予表揚,孩子就會被“勝利”沖昏頭腦,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會使他的優越感增強,總覺得高人一等,目空一切,趾高氣揚,發號施令。長期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不會與人合作,不愿與人交流,也不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對他們自己的心理成長不利,也不利于孩子們之間的團結。
二、濫用表揚會使孩子對表揚產生“審美疲勞”
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孩子,這本沒有什么錯。但是整堂課如果處處都是“你真行!”“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毫無原則地隨口表揚學生,尤其是當孩子的表現并不是很出色時也能得到教師的大加贊賞時,表揚的激勵功效反而被大大削弱。長此以往,廉價的表揚只能導致學生虛榮心的增長,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客觀的認識。學生聽到的盡是贊美之詞、夸獎之聲,對老師的表揚也會越來越不重視,對表揚有了“免疫力”,會使孩子對表揚產生“審美疲勞”。
我們必須記住“物以稀為貴”的道理,表揚亦如此。
三、濫用表揚不利于孩子智力開發和學習的進步
是否表揚、如何表揚,要根據孩子表現的程度來定。若孩子表現一般就能得到老師的隆重表揚,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會不愿動腦、對知識淺嘗輒止,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時間一長,孩子在學習中就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不利于孩子智力的發展、學習的進步。
四、濫用表揚會讓孩子對外在的評價產生依賴,喪失獨立性
太過頻繁的表揚,會讓孩子對外在的評價產生依賴。孩子會認為,只有當教師評價是“太好了”“真棒”“好極了”的時候,任務才是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而當教師對孩子缺乏注意、沒對孩子及時表揚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對教師交代的任務不在感興趣、敷衍了事。不再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喜悅,患上“表揚綜合癥”。漸漸地,孩子就會形成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允許失敗的心理。
更為嚴重的是,孩子在此過程中會逐漸喪失獨立性,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也難以真正形成。長此以往,孩子的個性和思想發展就會越來越受制于教師、受制于家長,而沒有自己的思想。
因此,我們要理解“賞識教育”的真正內涵:賞識不等于濫用,無原則的賞識容易助長孩子們的不良習慣,一味地贊美會成為孩子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我們一定要看到濫用表揚的危害。
當然,不能濫用表揚并不是不表揚。表揚該出口時還是要出口,絕不要吝嗇。表揚孩子時要發自內心,實事求是,公正合理,不要夸大,把握好度,適可而止。
綜上所述,教師在運用“表揚”這一教學藝術時,只要把握好度,不慍不火,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