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霞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研究
鄭玉霞
目的 研究比較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和可靠性。 方法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6例,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48例, 對照組患者使用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觀察組使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排氣時間、術后鎮痛率和盆腔感染率。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觀察組術后鎮痛率和盆腔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具備手術創傷小、功能恢復快、疼痛輕、可靠性高和術后美觀的優勢, 療效優于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來源于子宮肌層的良性平滑肌組織腫瘤, 發生率為20%~30%[1]。手術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了比較傳統的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特進行此研究,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48例, 對照組年齡28~45歲、平均年齡(35.6±9.7)歲, 部位:黏膜下24例、肌壁間15例、漿膜下9例, 直徑≥5 cm 17例、直徑<5 cm 31例, 單發34例、多發14例。觀察組年齡24~47歲、平均年齡(34.9±8.8)歲, 部位:黏膜下22例、肌壁間18例、漿膜下8例, 直徑≥5 cm 20例、直徑<5 cm 28例,單發31例、多發17例。比較患者年齡、肌瘤部位、大小和數量, 兩組患者有可比性, P>0.05。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使用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取恥骨聯合上橫行切口, 逐層開腹, 顯露子宮, 根據肌瘤部位選擇切口切開子宮至肌瘤, 剔除肌瘤, 縫合止血, 關腹。觀察組使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截石位, 顯露宮頸, 注射1:1000腎上腺素預防出血, 根據肌瘤的位置選擇適宜的切口, 充分的顯露肌瘤并行剔除術, 縫合瘤腔及子宮漿膜層, 放置引流。
觀察組手術時間(47.3±10.2)min、對照組手術時間(68.5±12.4)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排氣時間(19.8±3.2)h、對照組排氣時間(25.1±6.3)h、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血量(66.2±16.5)ml、對照組出血量(87.3±19.8)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鎮痛率6.25%、對照組術后鎮痛率20.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盆腔感染率6.7%、對照組盆腔感染率14.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目的不但要剔除肌瘤保留子宮, 更要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和子宮正常的生理機能[2]。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報道經陰式方法剔除子宮肌瘤, 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選擇陰道這個人體的自然腔道作為手術入路, 避免了腹部的手術瘢痕、同時保留了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不會影響患者術后的性生活;其次該手術方式操作簡單、可在直視下進行, 手術快捷, 還可以通過觸摸發現較小的肌瘤, 避免遺漏;另外, 該手術方式較小的干擾腹腔、可有效的減少術后腸粘連、腸梗阻和腹腔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有利于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快速恢復[3]。曾小燕[4]等文獻報道,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較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短、出血量也少于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后鎮痛率和盆腔感染率同樣低于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與我們開展的研究結論完全一致。進一步證明了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優于傳統的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但我們應當認識到,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范圍較傳統方法小,只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 才會更安全可靠。
總之,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具備手術創傷小、功能恢復快、疼痛輕、可靠性高和術后美觀的優勢, 療效優于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1] 于昕,朱蘭,郎景和,等.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29(4):288-290.
[2] 余奇俠,杜峰.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56例臨床觀察.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3,26(4):352-353.
[3] 陳燕.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23例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1,9(10):1566-1567.
[4] 曾小燕,宋秀俊.經陰式與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微創醫學, 2013,8(4):466-467.
113008 撫順礦務局總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