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艷
·經驗交流·
腦梗死的中醫辨證治療療效觀察
江海艷
目的 研究討論腦梗死應用中醫辨證方法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1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平均分為兩組, 觀察組45例, 給予應用中醫辨證的治療方法, 對照組45例, 給予應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 治療3個月后, 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3個月后,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 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0%,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中, 應用中醫辨證治療手段效果明顯, 建議臨床推廣。
中醫辨證;腦梗死
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其臨床特點是發病急、致死率高, 臨床后遺癥多,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治療。近幾年腦梗死發病率正在逐年遞增, 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1]。中醫理論中, 腦梗死被稱作“中風”, 本文對腦梗死患者分別采用中醫辨證與傳統治療, 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1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腦梗死患者90例, 分為兩組。觀察組的45例患者中有30例男, 15例女, 年齡35~71歲, 腦梗死病史為1個月~3年不等, 平均病史1年, 有29例患者為基底節區梗死、有4例患者為腔隙性梗死、有11例患者為腦葉梗死, 有1例為小腦梗死。對照組的45例患者中有28例男, 17例女, 年齡37~70歲,腦梗死病史為2個月~2年半不等, 平均病史1年半, 有28例患者為基底節區梗死、有6例患者為腔隙性梗死、有10例患者為腦葉梗死, 有1例為小腦梗死。兩組基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應用傳統的西醫治療。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 應用120 ml的濃度20%的甘露醇, 平均7 h左右應用一次。藥物選用阿司匹林, 在晚飯后的0.5 h進行服用,計量為75 mg, 療程3個月。
觀察組的治療方法是基于對照組的治療方法之上, 給予應用中醫辨證的方法, 根據中醫中對腦梗死的辨證標準, 共分為三大類型:①陰虛風動型。治療機理為活血、熄風為主,針對病理給予中藥方劑治療:芍藥、桃仁、五味子、遠志、生地、玄參各12 g, 桔梗5 g, 麥冬、巴戟天各9 g, 甘草、紅花各5 g;②氣虛血瘀型。以活動通絡、補氣補血為主, 中藥方劑:黃茂22 g, 赤芍、桃仁、丹參、當歸、川芎各12 g, 甘草、紅花各5 g, 地龍8 g;③痰熱腑實型。以泄熱、滌痰開竅為主,中藥方劑:生大黃、膽星、瓜簍各10 g, 桃仁、郁金、厚樸各12 g, 桔梗、芒硝各5 g, 紅花、甘草各5 g, 丹參25 g。
1.3 診斷標準 患者經治療后可以獨立進行各項肢體活動,肌肉力量較弱為基本治愈;肌肉力量有2級以上的提高, 但活動功能仍不健全, 生活基本自理為顯效;肌肉力量有1級以上的提高, 有部分活動能力為有效;肢體功能未見好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無效[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本組數據進行分析, 應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45例有27例基本治愈, 11例顯效, 4例有效, 3例無效, 總有效例數42例, 占93%;對照組的45例有20例基本治愈, 10例顯效, 6例有效, 9例無效, 總有效例數36例,占80%。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80年代后期, 中醫診斷已經以國家行業制定標準進行辯證診治, 規避了以往中醫診斷的含糊和不規范性,對中醫的各種癥候進行了量化和規范, 具備科學性和靈活性[3]。
腦梗死是中醫中風的范疇, 是外邪所致, 因病理發展錯綜復雜, 因此應進行中醫辨證分析。在藥物配伍上, 多用補氣養血、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 如赤芍、川芍、丹參、生地等, 諸多中藥合理配伍進行治療。本組的調查數據中,中醫治療腦梗死的總有效率達到93%, 明顯高于應用傳統治療手段。
綜上所述, 應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腦梗死, 治療效果明顯, 可廣泛推廣使用。
[1] 丁文靜.腦梗死的中醫研究概況.黑龍江中醫藥, 2007,36 (02):188.
[2] 陳雪功,張紅梅.對中醫辨證學內涵的再認識.中醫教育.2005,24(02):291.
[3] 邵安健.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 2008,22(05):308.
130103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