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要:脫硫漿液中毒失效是在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運行時常發生的現象,主要突出表現為脫硫效率急劇降低、石膏脫水困難,文章對于脫硫漿液中毒失效的原因以及處理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脫硫漿液中毒;失效;原因;處理
前言
某電廠煙氣脫硫從2008年12月運行以來,曾經發生過數次漿液中毒的現象,總結歸納大致分為3類。1類為因機組開機鍋爐燃油點火(取消旁路煙道的機組)或因煤質差需噴油助燃和穩燃,致使漿液含油中毒;2類為除塵效果特差,吸收塔漿液因煙氣攜帶大量飛灰,密度大增而中毒;3類為因脫硫系統長期運行,沒有排漿,或脫硫廢水被本系統循環利用,造成脫硫塔漿液電解質(鹽類)富集而中毒。第1、2類脫硫漿液中毒一般只表現為效率下降,脫膏很少受影響。第3類漿液中毒在影響脫硫效率的同時,還伴有脫膏困難的現象。漿液中毒一般易發生在氣溫高的夏季,或煙氣溫度高的機組脫硫系統。現就脫硫漿液中毒失效原因分類進行分析和介紹處理方法。
1 脫硫漿液中毒失效原因分析
煙氣在脫硫吸收塔(反應器)中進行簡單的物理、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而這些變化許多是可逆的,存在著動態平衡,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既有平衡被打破,并建立新的平衡。脫硫主要存在以下控制步驟:①SO2擴散和穿過液體表面氣膜的阻力;②SO2的溶解作用;③SO2水合后生成H2SO3、H+和HSO3-;④HSO3-離解生成SO32-;⑤H2SO3及離子的擴散和離子通過液滴表面的液膜而進入其內部;⑥CaSO3的溶解和離解;⑦Ca2+與SO32-起反應生成CaSO3沉淀;⑧CaSO3的氧化生成CaSO4,并水合成CaSO4.2H2O晶體。脫硫的目的是要將煙氣中的SO2轉化為CaSO4.2H2O,而實現脫除煙氣中SO2。
1.1 脫硫漿液含油失效原因
因含油,使漿液經噴嘴的液滴部分被油膜包裹,油膜阻隔了SO2向液體的擴散溶解不能進入水中而逃逸,影響脫硫的第一個步驟,降低了脫硫效率。
1.2 除塵效果特差,漿液密度高失效的原因
這種失效主要有2個因素使脫硫效率降低。一是除塵效果特差,漿液密度高,造成漿液經噴嘴霧化時,液滴粒度直徑增大,漿液霧化比表面積減少,煙氣與漿液接觸面積減少,SO2被吸收量隨之減少,脫硫效率降低;二是漿液密度持續升高,勢必增大脫膏頻次,漿液中沒有溶解的CaCO3伴隨脫除,造成供漿不足,脫硫效率下降。
1.3 漿液電解質(鹽類)富集中毒原因
溶液的溶質分子(離子),必須經碰撞接近才能發生反應。液體中的每個分子(離子)實際都被溶劑(水)所包圍,就好像關在周圍分子的籠子之中。籠中分子(離子)不能像氣體分子那樣自由進行平動,只能不停地在籠中振動,不斷地與周圍分子進行碰撞。如果某一次碰撞積累了足夠的能量,于是這個分子(離子)就要沖破籠子擴散到別處去。但它立刻又陷入另一個籠子中,而重新開始在籠中的振動。這種效應叫做籠罩效應。同時受電荷的影響,陽離子被陰離子包圍,陰離子周圍被陽離子包圍,這種現象稱之為“離子氛”。
溶液中的兩個分子(離子)擴散到一個籠子中相互接觸,則稱為遭遇。兩個粒子只有遭遇了,突破離子氛才能反應。擴散與反應為兩個串聯的步驟。若反應活化能小,反應速度很快,擴散速度跟不上,則為擴散控制;反之,若反應活化能大,反應速度慢,則為反應控制或活化控制。脫硫吸收塔中的反應為多相反應,反應主要受擴散影響,為擴散控制。
隨著液體中鹽分(電導率)增加,離子強度增加,液體粘度增大,離子的籠罩和離子氛更加牢固,相互之間的反應變得困難。在脫硫塔存在SO32-、Ca2+的沉淀平衡反應。
SO32-+Ca2+=CaSO3↓
這樣的反應屬于Aa+Bb?葑AB類型反應其反應速度:-■=kCaCb,影響反應速度不僅有反應物的濃度,也包括反應系數k。反應系數k值與液體的離子強度I存在如下關系
1gk=?墜+2ab?茲■
?墜、?茲均為常數,I為總離子強度。由上式可知,當a、b正、負異號時,lgk隨I的增大反而減小,k值亦變小,也就是說反應速度減小,反應程度減小。這樣SO32-濃度勢必增加。SO32-濃度增加,抑制了亞硫酸(H2SO3)的兩級電離。
H2SO3=H++HSO3-
HSO3-=H++SO32-
SO32-濃度增加無疑使上面兩個化學平衡向左邊移動(化學平衡定律:對于可逆反應,若某一成分或條件發生變化,化學平衡自動朝著削減這一趨勢方向進行。這樣H2SO3濃度將增加。
同理由于H2SO3濃度增加使SO2溶于水的可逆反應
SO2+H2O=H2SO3朝著左邊移動,從而降低脫硫效率。
同時脫硫漿液鹽類富集,產生鹽效應(某些難容電解質物質在加入強電解質的情況下,比在純水中的溶解度大,并且隨著強電解質越多,溶解度越大。這種現象叫做鹽效應。)。由于鹽效應,亞硫酸鈣、硫酸鈣溶解度增大,使得SO32-、SO42-濃度增大,擬制了漿液對煙氣SO2的吸收,不僅影響脫硫效率,同時使漿液粘度增大,造成石膏脫水困難。
對該電廠脫硫漿液進行跟蹤檢測分析。將采取中毒漿液進行過濾,取其濾液進行了電導率測量,濾液電導率達到10.2s/cm。而脫硫系統正常運行(脫硫效率高于90%)時,漿液濾液電導率普遍在7.5s/cm以下(電導率在7.5s/cm以上時,脫硫效率很難維持92%的脫硫效率)。
2 脫硫漿液中毒失效的處理
目前由于電廠基本沒有脫硫廢水處理裝置,所以缺乏既環保又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1、3類漿液中毒現象,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拋棄法,通過不斷排漿,補充并補充新鮮水和漿液來降低漿液油含量或鹽含量(降低液體電導率),直到脫硫效率、脫膏恢復正常。但必須指出的是,對于3類中毒現象,有時出現pH值降低,運行人員常常加大供漿量,但仍然不能提高脫硫效率,我們要停止供漿,等到漿液下降到適當位置時,再行供漿。至于2類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對除塵器檢修,降低原煙氣煙塵含量,否則無法根本消除中毒現象。
3 結束語
總之,要克服避免漿液中毒發生,必須加強脫硫漿液日常監測,保證脫硫工藝水質量,加大正常脫水系統運行時廢水的排放量,減少漿液中鹽類富集;保證石灰石品質;除塵器正常有效運行,減少煙塵進入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