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艷秋
摘 要:國家六大林業工程的推進實施,使我國的森林資源保有量十年來有了飛速提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制約林業發展的新問題隨之出現,一些地方的林業發展出現"瓶頸",停滯不前。文章筆者根據多年地方工作經驗,對如何推進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推進;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措施
1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概述
林業對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很高地位,森林本身自成一套生態系統,是生物生長生存的空間,生存大量人類知道與不知道的生物。而林業發展也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林業,作為商品屬性,能夠支持國民經濟,而森林作為可再生資源,也為經濟發展打好了環境基礎,其中蘊含著大量生命物種和資源品種,從環境角度增加了地球物種多樣性,優化人類生存環境,維持地球生存狀態的作用,從社會角度看,它是一個巨大的物藏寶庫供人類研究,更多的能夠為人類所用的資源正在等待被發現。
如何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林業行動計劃”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吧仲Y源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建設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鄙鲜兰o九十年代末,國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林業六大工程,十余年來,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隨著發展,一些制約林業發展的新問題也開始出現,阻滯著林業發展的深入推進。一些地方的林業發展出現“瓶頸”,停滯不前。
2 當前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質量不高、效益低下的問題比較突出
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我國的力度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在技術上和能力上和國際標準有一些差距,從資源本身來說,由于地勢和氣候的不同,我國森林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地區性,而森林本身也存在密度上的差異,盡管覆蓋率較高,不過,資源的單位面積內的含量不多,天然林總數下降,而人工林成活率不高,難以成材,一些地方種樹的年齡以及種類搭配缺乏科學性,大多是單一的純林。
2.2 林業產業發展水平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很多偏遠地區,林業產業還是較弱的項目,產品質量較低,材料出賣內容簡單,缺少科學技術的投入,沒有附加值的意識,也沒有包裝產品,形成品牌意識,生產時沒有大規模經營滿足市場需要的意識,對資源的使用較為單一,還是簡單粗放的經營方式,林業發展出現了阻礙。森林資源的效用多樣化還應當開發,木材作為單一材料的狀況應該改善,應該開發生物能源,木本糧油等,開始新型市場的開發,可以看到在這方面研究的力度還不夠,一些守護林業的地區尚未意識到這些價值。
2.3 林業管理機制、理念都需理順
市場缺乏統一的管理,森林缺少非常專業的市場化的經營以及管理,與之相和諧的政策也十分缺乏,生態公益林作為國家財政補貼型產業補貼數額較小,補貼地區較少,并與群眾的生產生活聯系不大,無法提起社會的普遍注意,宣傳匱乏,因為沒有理念和推廣的支撐,商品林的經營權并不自由,退耕還林遲緩,林業發展進度較差。木材的所有者不能使用和砍伐的標準,使農戶對林業發展的關注度較為淡薄,農業補貼數額有所增加,但是缺少激勵體制,很多地區看不到林業的價值,返回從事農業,林業與市場的聯系不大,沒有價值評估,林權歸屬以及與民眾關系較近的宣傳咨詢機構,這些都是林業規范化進程的阻礙行因素。
2.4 林業基礎設施和支持保障能力依然落后
目前,工程造林的經濟狀況以小額補貼為主,想要實現大規模工程化建設缺少資金支持,工程管理費的方法是政府配套撥款,不過落實情況并不好,播放到基層的費用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與提高造林的口號相矛盾的是,行業內的專業人才是越來越少,使得這項工作的推廣面臨很大問題,林業人員不到位,科技落后,宣傳不能落實到位,林業即使有科技研究成果,卻很難實現實際應用,林業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相對講比較脫節,工作發展緩慢,機構很難成長起來。
3 推進當今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分析
3.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
林業發展需要社會的關注也應當注重宣傳,以說明林業發展對社會的重要性,宣傳時要注重技巧,注重多個方面的宣傳,讓社會的所有人都能意識到林業與國家各個行業之間的互動關系,使林業能具備經濟轉化能力,才能讓國家,政府,社會認識到這項工作的價值,從而各個角度加強投入,使林業增強適應性,大力建設林業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
3.2 重視區域差異推進生態公益林與商品林分類經營
生態公益林注重森林公益性的價值,它能保障大氣生態環境,保護森林中其他物種的生存,進而保障其他附加值的衍生,對它的經營,是以生態目標以及社會意識為出發點,所以,獲利者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位成員。不過,因為經濟效益短期內不明顯,而且前期投入很多,因此應該有穩定的支出作為保障,以前的小補貼盡管給予一定支持但遠遠不夠。商品林與生態林相比更注重經濟效益,應當進一步激發它的經濟方面的開拓能力,建議承包給商戶,讓其自主經營負責盈虧,有助于商品性的進一步開發。
3.3 提高科技興林水平實施產業興林拉動
3.3.1 依靠科技直接推動林業發展
(1)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將其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頭工作對待。(2)技術上下功夫,以產業帶林業,選擇關鍵性技術下力研究并推廣。(3)各個級別的科技機構的鋪設,以公益,服務大眾的角度推廣技術,給工作人員提供培訓服務,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從設施上改進條件,講求實業,提高富足他人,富裕自己的意識。
3.3.2 實施產業拉動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永久續力
(1)優化調整,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和經濟林基地種植規模。制定商品林基地集約經營標準,嚴格監督實施,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鼓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完善利益機制,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設,實現公司、農戶利益雙羸。
(2)培育企業、市場,孵化龍頭,提升市場競爭力。從林果、林紙、林板、林藥加工、家具與工藝品制造入手,帶動當地對林業各種資源的開發與培育。孵化龍頭,提高林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以林產工業的發展壯大、市場的繁榮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科學利用森林景觀資源,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加強風景林營造和更新改造,提升景觀質量和生態文化內涵,搭建森林生態旅游平臺,打造森林生態旅游品牌,為生態林業的發展引流開源。
3.4 推進林業發展體制革新
3.4.1 建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體制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組織協調職能,改變林業部門單一管理的格局,建立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林業、土地、環境等部門齊抓共管、共同努力的實施機制;由原來的主要靠行政手段轉變為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3.4.2 大力加強森林法制建設
遵循林業保護的市場規則,修改現行《森林法》規定的限額采伐制度和采伐許可證制度。商品林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生態效用優先的林地需要政府給予資金支持,并為控制采伐提供法律保障,對損害森林利益的行為進行嚴懲。工作落實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公安、司法機關,從種植、養護、保護、控制等各個角度,幫助森林恢復生長,而各個機關也應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積極執行,有效執行,有目標執行,執行與收益掛鉤,使法律法規落實到實處。
3.4.3 落實和制訂扶持和保障林業產業的政策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部門已出臺的扶持林業發展的各項財政、稅收、金融、組織、技術和服務等政策。二是積極研究探索與集體林權改革配套的林業保險、融資體系政策,方便林農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調動投入林業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