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騰
【摘 要】理財產品作為一種居民財富管理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其質量可以由投資后的收益率衡量。為了提高其質量,需要控制和消除多方面的不利風險。本文主要分析銀行理財產品業務面臨的外部風險,并對其應對措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外部風險;風險控制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11-01
一、引言
在剛過去的2013年,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余額寶五個月募集超過1000億資金的成績令人咋舌,所有人又再次目睹了金融創新的巨大威力。忍受著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巨大沖擊,各家銀行也紛紛將自有的理財產品放到電子平臺上進行網絡銷售,從而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業務創新。
理財產品通常指商業銀行在給客戶提供理財服務時銷售的一種財富管理計劃,其本質是建立在銀行和客戶委托代理關系基礎上的資產管理服務。按照投資方向可以將理財產品分為證券投資類、貨幣市場類、結構性投資類、組合投資類、境外投資類等。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的外部風險類型
影響理財產品的外部風險是指來自于商業銀行外部的,可能引起理財產品業務的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風險因素。根據風險的來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市場風險。理財產品業務面臨的市場風險是指市場上的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等發生不利的變化,從而引起商業銀行損失的風險。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所支付的資金,將交由商業銀行集中起來進行投資,根據投資標的的不同,其風險和收益也不同。當投資標的發生于預期相差較大的不利變動后,銀行的投資行為不會得到理想的收益,但是對于保證收益類的理財產品仍然要履行支付本金和收益的義務,這樣就會產生虧損。
2、替代品風險。在阿里推出“余額寶”后,蘇寧云商與廣發基金、匯添富合作推出“零錢寶”,騰訊公司推出“現金寶”等類似產品。而且這些電商企業推出理財計劃的收益率也較為可觀,加上電商平臺所擁有的廣大用戶群和方便的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存取,這使得電商理財產品成為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大競爭者,甚至成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3、法律風險和合規風險。法律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對現有法律法規理解有誤或者是新出的法規對其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引起損失的可能。合規風險是指理財產品業務在設計、投資、銷售、管理等環節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而使銀行遭受罰款等處罰方式引起的損失。金融監管一直落后于金融創新,在銀行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作出的理財產品創新可能會被姍姍來遲的新法規所限制甚至禁止。
4、信用風險。這種風險包括兩類,一是對于投資于信貸資產或信托貸款后,債務人發生了債務違約;二是投資于金融衍生產品的資金,交易方不履行交易合同規定的相應義務。
5、聲譽風險。個別銀行的行為或突發事件使其他銀行或整個銀行業的聲譽受損,而引起客戶轉移業務、擠兌等行為對銀行產生損失的可能。2013年6月的銀行“錢荒”風波其實只是個別銀行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在央行進行專門的流動性補救后,銀行業才算恢復了正常。
三、應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外部風險的措施
(一)營銷模式的創新
想要提高一種商品的銷售額,可以通過優化銷售途徑的方法來實現,有些商品很多年都是一成不變,但是有了當代高效的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后,其銷售量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
商業銀行需要建立成熟的網上營銷模式,可以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建立自有的網銷平臺。每家商業銀行已經有各自的官方網站,客戶在網站上登陸后可以查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然后直接在官方網站上購買。第二種,直接利用外部電子營銷平臺,開設官方網店,在網店中展示產品,呈現交易量和用戶評價,來方便客戶進行選擇和購買。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激勵措施,比如實行累積積分制,對于購買數量大、持有期限長的客戶給予較高積分,然后這些積分可以在網購網站抵消部分價款等。
(二)外部立法完善與監管激勵
目前與理財產品業務有關的法律法規也只有三部,主要還是依據銀監會在2005年9月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所以現在需要更多的法規來對該業務進行全面的法律約束。明確界定商業銀行的責任,一方面對于保證收益以外的超額收益部分,應由客戶承擔的風險要對銀行進行免責;另一方面,對于非客戶承擔的責任,銀行要接受相應處罰。監管政策要鼓勵創新,對于有利于提高客戶收益水平或者改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理財產品業務予以支持,可以適當地放開其投資渠道,進而擴大其盈利空間。
(三)提高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透明度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整個業務流程包括產品的設計研發、宣傳、銷售、運作、兌付等過程。在開始的研發過程部分展示設計思路、使用的模型、預期運作流程和收益等。銷售過程中,遵守2011年10月頒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重點對銷售環節進行了監管規定,銀行工作人員應向客戶闡明產品性質、條款等,不得存在誤導性的說明。在運作過程中規范日常投資管理,定期披露投資收益信息。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外部風險控制機制
外部風險控制的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類、制定風險管理措施和方案、方案的實施與效果反饋。風險識別要先確定理財產品業務涉及的范圍,主要識別關鍵風險因素,對高危事項進行論證和指標化。風險分類依照風險的性質、發生頻率、危害度等指標進行。制定風險管理措施要根據前面風險分類后的結果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要解決市場風險,可以先用VaR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市場價格的走向與預期不一致時,及時分析原因,做出繼續履行原計劃還是改變計劃的決策。方案的實施要履行嚴格按計劃進行的原則,對于風險處理后結果要進行定期分析,如果處理效果不明顯甚至風險反而擴大,要及時查找原因,不斷優化改良風險控制方案,進而形成一個動態的控制過程。
參考文獻:
[1]巴曙松.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與風險管控研究[J].現代產業經濟.2013(5)
[2]朱海林,李勁松等.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暨IT系統建設[J].銀行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