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鋼琴即興演奏是以創新性思維為核心的一種音樂表演方式,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音樂靈感的閃現和即興的創造手法。喪失了創造力的鋼琴即興演奏便如同喪失了靈魂,因此無論是在鋼琴即興演奏的專業教育領域還是業余愛好者的群眾普及領域,貫徹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都是鋼琴即興演奏教學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鋼琴;即興演奏;教學;創造性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109-01
即興演奏是一種脫離完整記譜的即興性音樂表演形式,作為創作和演奏同時進行的音樂表演,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成為了衡量即興演奏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即興演奏教育在我國也是一門新興的音樂教育學科,因此,作者希望在創造學和創造教育的理論基礎上,探索鋼琴即興演奏的創新型教學方式改革的新路,力圖開拓出更多為鋼琴即興演奏的師生所樂于接受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我國鋼琴教學重視技術訓練而忽視創造力培養的負面影響
我國業余鋼琴考級制度經二十多年的實施,已經相當完整,也頗有成效,但其負面影響也決不可忽視。
日本鋼琴教師高橋雅江在其教師手記《中外鋼琴考級之比較》中提到,“國外音樂考級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整個社會的音樂素質的提高,使業余音樂愛好者更有興趣的學習,同時以鼓勵和提高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和音樂創造性,把握業余音樂學習的特點,在專家、考官的關注下,讓學琴的孩子自由成長,讓他們從內心感受音樂的美麗,使音樂能夠陪伴他們一輩子。中國國內的許多家長和老師普遍存在嚴重的功利心里,不顧孩子的興趣及藝術修養,一味追求考級級別,盲目攀比,誤認為考級是評判孩子學琴的唯一標準,以致于藝術心理慘遭摧殘,許許多多考級通過或不通過的學生,因此遠離了音樂,有的甚至影響了他們一輩子?!?/p>
這則手記客觀地指出了我國國內鋼琴考級普遍功利化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責任是家長、教師和社會輿論導向共同承擔的。中國的琴童被認為只有掛上某某國內考級幾級的牌子才有價值和定位,而對于其音樂修養、音樂創造力之類諸多無法用考級衡量的東西,社會和教師則并沒有給予充分的認可。
對此,我們可以將英國的鋼琴考級與國內的幾家知名鋼琴考級內容與形式進行逐一比較。
目前通行于國內的各項鋼琴考級,如中國音協、上海音協、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單位主辦的鋼琴考級,雖名稱不同,但從考試的內容上來講則大同小異,主要都是由基本技術練習(音階、琶音)及練習曲、復調作品、樂曲幾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基本上都要求學生進行背譜演奏,其中只有上海音協與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多年來頂住社會壓力,堅持同時進行樂理的考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以后上海音協的考級雖然新增設立了演奏級的考核,但重點還是古典作品的彈奏方面。上海音協與上海音樂學院雖然曾先后提出過增設即興伴奏的考級要求,也作過一些嘗試。但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尚未全面實行。由此看來,在中國的鋼琴考級中,明顯缺少對學生進行創造力考核的內容。
二、促進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思考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一般要涉及教學的價值觀和教學目的、教學過 程、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說,教學模式是圍繞培養人才目標而建立的教學實踐方法和策略。
要建構創新型鋼琴教學模式,首要的任務是建作立鋼琴教學目的觀:即通過鋼琴音樂表演的審美、立美、創造美的教學過程,增進學生文化與藝術修養,培養健全人 格和創新素質,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有開拓創新精神和應變創新的能力,適應創新型國家發展的要求。其次要確立:將鋼琴表演的教育規律與創新教育理 論、藝術心理學等學科,有效整合構建成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鋼琴模式(以下簡稱創新素質鋼琴教學模式)的理念與策略。明確音樂表現力發展的本身,就是學 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在藝術素養中的具體體現,而聯系生活經驗和音樂理解,激發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審美體驗和創造喜悅則是促進學生創新品質的基本要求。因 此,創新素質鋼琴教學模式必須改變傳統鋼琴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灌注式的傳授教育為主導,忽視學生感受,壓制學生以主體地位進行自主創新學習的局面;要 把激發學生自主創新學習放在首位,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雖然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發展鋼琴教育模式主體是學生,但教師是導向學生一切創新教育的規劃與決策者。因此,作為一位鋼琴教師,必須在繼承傳統教學精華的基礎 上,不斷突破原有教學模式中遏制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因素,將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實際教學結合,審時度勢,變換策略,以不斷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潛能,以開 發學生創新素質為創新型教師的天職。
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鋼琴即興演奏有它的即興性,但它既不能漫無邊際的海闊天空,也不是要絕對遵守嚴格的公式格律。不能要求學生把一首歌曲配彈成相同的樣式,要鼓勵學生根據各自的想象力,去進行創造性的編配,使每個人的創造性充分展現出來。
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要讓學生為一首作品多設計幾種方案,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改進,這樣選擇余地大了,即興演奏也就必然更加合理。因為完全照譜彈奏只能機械的練習,而從別人的伴奏中可以學習或從演奏譜中得到啟發和聯想,然后再通過大腦,進行加工編配,再進行彈奏,可以促使學生不斷思考與創新,這是改進和提稿演奏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次,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聽覺,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音樂形象及思想感情的變化、樂曲北京與和聲運動的需要來考慮鋼琴演奏的織體。如何可以用琶音來模擬自然界的流水潺潺、單倚音來模擬鳥鳴聲等;也可以通過模仿民間的鑼鼓、吉他的彈撥、鋼管的吹奏等聲音來渲染氣氛;積累和運用生活中熟悉的音調與節奏,如民歌或者民間舞曲的節奏、行進隊伍的步伐省、母親晃動嬰兒搖籃的律動等,來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這種創造性思維與整個作品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做法,將在彈奏時有助于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四、結論
對于鋼琴即興演奏的教育,據筆者所見,在世界范圍內目前仍然沒有一個權威地、十分成熟和健全的方法、體系的理論概括,然而即興演奏伴隨著人類音樂的出現而出現,作為一個歷史久遠的音樂表現形式這么多年一直持續發展著并鞏固和加深著自身對于音樂發展的地位和影響,堪稱古典精神與現代精神的完美交織。在鋼琴即興演奏教育的發展中,作者所盡綿薄之力也只想為鋼琴即興演奏教育方法的理論體系完善添磚加瓦。
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面對專業領域的各種挑戰,同時很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即興演奏,喜愛即興演奏甚至希望學習鋼琴即興演奏,作者深感作為一名鋼琴即興演奏專業的學生同時是傳播者的光榮愉快和責任重大。尤其是在國內鋼琴即興演奏教育發展還尚未成熟的當下,我們的隊伍仍需擴大,我們需要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也是更多的優秀師資作為傳播者,大家一起努力,推動我們的鋼琴即興演奏教育走向一個更燦爛、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華良. 高校鋼琴即興演奏教學等級評估法的探索性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11
[2] 向小琴. 論鋼琴即興演奏教學中的節奏型訓練問題[D]. 上海音樂學院 2012
[3] 楊靖晶. 我國鋼琴即興演奏、伴奏課程發展情況調查與研究[D]. 上海音樂學院 2012
[4] 于曉燕. 電子琴即興演奏教學的探索[D]. 東北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