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忠海 張光德 杜 濤
(①武漢科技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81;
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鈦合金工程技術應用研究所,湖北 武漢430063)
鈦及鈦合金的機械性能好、溶度小、比強度高而又耐腐蝕,在核電、生物醫藥和化工業中應用廣泛,且在汽車、航海及航空等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重要標志。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鈦合金材料的優良性能也成為加工時的難點所在,特別表現在對其進行小直徑深螺紋孔機械加工的過程中。加之鈦合金裝備制造及工程應用是新興產業,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相關的技術資料可以借鑒,因此有必要尋求高強鈦合金小直徑深螺紋孔成型的技術方案,并對工藝進行深入研究。
鈦合金可分為3 種[1]:α 鈦合金,β 鈦合金和α+β鈦合金。α+β 鈦合金,如TC4(Ti-6Al-4V),此種鈦合金由α 和β 雙相組成,這類合金組織穩定,高溫變形性能、韌性和塑性較好,能進行淬火和時效處理,使合金強化。鈦合金的性能特點主要表現為彈性模量小且比強度高、熱強性高、化學活性大且導熱性差[2]。
由于鈦合金導熱系數小,僅是鋼的1/4、鋁及其合金的1/13、鐵的1/5、銅的1/25,因而散熱慢,不利于熱平衡,特別是在鉆孔和攻絲加工過程中,散熱和冷卻效果很差,在切削區形成高溫,加工后回彈大,造成鉆頭和絲錐扭矩增大,刃口磨損快,耐用度降低。鈦合金切削加工時溫度高,在600 ℃以上時,與周圍的氣體發生化學反應;鈦合金的塑性低,特別是當和氣體發生化學反應后,硬度增加,在加工時,使刀刃容易發生破損;其彈性模量低[3],鈦材在室溫下塑性較差,彈性模量隨溫度升高而連續遞減,彈性變形大提升了鈦的切削加工難度;加工過程中,粘刀現象嚴重[4]。
在加工過程中極易出現燒刀、斷鉆及刀具磨損快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重點在鉆頭的材料、幾何參數和切削參數等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
2.1.1 鉆頭材料
對切削鈦合金的刀具材料有以下要求:足夠的硬度;足夠的強度和韌性;足夠的耐磨性;刀具材料與鈦合金親和能力要差[5];在實際加工試驗中,應盡可能減小對鉆頭的傷害,保證加工質量。
對常用的刃具材料W18Cr4V、硬質合金(YG8)以及專用材料W2Mo9Cr4VCo8 等制造的鉆頭進行切削試驗,結果表明由材料W2Mo9Cr4VCo8 制造的鉆頭加工鈦合金時刃口鋒利、磨損小,孔壁表面質量較高,切屑為帶狀切屑(見圖1),切削過程最平穩;由材料W18Cr4V 制造的鉆頭磨損明顯(見圖2),產生單元切屑(見圖3),其切削力波動最大;由材料YG8 制造的鉆頭產生擠裂切屑(見圖4),孔壁質量較差。


W2Mo9Cr4VCo8 是高速鋼的一種,該材料制造的鉆頭適合加工鈦合金,與其化學成分有關(摩爾比見表1)。該材料含有7.5%~8.5%的金屬元素鈷,鈷能提高紅硬性和熱處理后的硬度,也具有良好的散熱性。因此,在鈦合金切削過程中,含鈷高速鋼具有高的切削加工性能。



表1 W2Mo9Cr4VCo8 的化學成分(%)
2.1.2 鉆頭幾何參數
標準麻花鉆頭鉆削加工鈦合金時存在許多問題,根據項目攻關時的結論結合陳思濤[6-7]的觀點,麻花鉆頭鉆削鈦合金的難點主要表現在:
(1)頂角2φ 小,切削刃長,使鉆頭扭矩大,軸向抗力也大。同時,切屑卷曲程度大,切屑所占的空間大,排屑不順暢,影響冷卻。
(2)螺旋角小,螺旋角β 影響主切削刃的前角,螺旋角大,切削輕快。
(3)鉆芯厚度K小,鉆削加工時鉆頭受扭矩和軸向抗力大,鉆芯厚度小,則強度低,鉆頭易折斷。
鉆頭的各基本參數見圖5。

為了找出適合鈦合金加工的鉆頭,實驗從鉆頭頂角、螺旋角及鉆芯厚度3 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1)選擇合適的鉆頭頂角2φ
實驗主要從以下3 個方面對頂角進行研究改進:
①當鉆頭直徑和進給量一定時,增大頂角,同時,減小鉆頭刀尖角,刀尖角的磨損速度降低,耐用度上升。
②當頂角等于90°時,軸向截面為主截面。增大頂角2φ,鉆心處的切削得到改善。
③增大頂角,減小切屑卷的螺旋度,容易排出,提高了排屑性能。
通過分析,在加工鈦合金時應增大鉆頭頂角2φ,其范圍是135°~140°。頂角與切削厚度ac有如下關系[7]:

(2)選擇合適的鉆頭螺旋角β
鉆頭螺旋角β 直接影響主切削刃前角。β 角增大,前角增大,切削輕快,易于排屑,扭矩和軸向力也小。螺旋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d為鉆頭直徑;P為螺旋槽導程。
切削刃上各點β 角是變化的??拷饩壧帵?角最大,前角也最大,切削刃鋒利,切削性能好;靠近鉆心處β 角最小,切削性能較差,將此處磨成圓弧狀,以改善切削條件。
隨β 角增大,切削刃強度減弱,磨損快,甚至會有切削刃燒毀等現象。因此合理選擇β 角,以適合鈦合金鉆削加工。通過研究,加工鈦合金時鉆頭的螺旋角β 隨鉆頭直徑的變化見表2。

表2 不同規格鉆頭的螺旋角
(3)增大鉆芯厚度K
鉆芯厚度小則強度低,鉆削加工鈦合金時鉆頭承受很大扭矩和軸向反力,小直徑鉆頭,鉆頭易發生折斷,需增大鉆芯厚度以提高強度。一般刀具鉆芯厚度K與鉆頭直徑d的關系:

對于鈦合金一般調整為[8]:

鉆削速度宜低,以免燒刀,速度過小則因刀刃在加工硬化層中工作而磨損過快;切削深度可較大,使刀尖在硬化層以下工作,有利于提高刀具耐用度。根據實際工況選擇合適直徑的鉆頭,可使鉆頭耐用度提高幾十倍。經過分析,鉆頭直徑與切削用量之間有如表3所示的關系。
2.1.3 鉆削參數
鉆削時,隨著進給量改變,切削力不會顯著變化[9]。在用W2Mo9Cr4VCo8 制造的鉆頭進行切削試驗時,相同孔徑選用不同切削速度及進給量,觀察加工效果及刀具磨損情況,并進行相應調整。

表3 鉆頭直徑與切削用量的關系

刀具進行鉆削實驗后,用對刀儀檢測VB(后刀面平均磨損寬度)評判磨損量。圖6 為實測圖,此對刀儀最大放大系數為20,通過投影直觀地觀察磨損部位及磨損量,并數字顯示實測數據。

表4 鉆頭改進參數
在考慮加工平穩性、表面質量及加工效率并兼顧刀具磨損后,總結出比較合適高強鈦合金鉆削加工的切削參數,改進方案如表4。
鈦合金小直徑深孔攻絲是很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鈦合金導熱系數小,攻絲時在加工區形成高溫,造成鈦合金熱膨脹,且加工后回彈量大,若強行轉動絲錐將會使其折斷。
2.2.1 絲錐材料
絲錐材料一般有普通高速鋼、鈷高速鋼、粉末高速鋼和硬質合金。試驗時,選用特殊高速鋼(W18Cr4V)和W2Mo9Cr4VCo8 高速鋼材料的絲錐。
2.2.2 絲錐結構形式
絲錐由工作部分和柄部構成。對絲錐有表面預處理(如TiN、TiCN、CrN 或TiAlN),這些耐熱光滑的涂層,減小了切削阻力并允許在更高的切削速度下攻絲。

標準絲錐一次切削成形,切削量大,扭矩也大,孔壁熱膨脹和回彈后,絲錐轉動困難。試驗中,將標準絲錐的一次切削加工,分為Ⅰ、Ⅱ、Ⅲ三錐切削,很好地解決了斷屑問題,切削輕快,效率得到極大提高。絲錐的結構形式見圖7,其幾何參數見表5。
Ⅰ、Ⅱ、Ⅲ三錐除了在表5 中的幾何參數中有所區別外,Ⅰ錐因為是頭攻,頭部增加了導向部分。不同尺寸大小的孔的三錐尺寸按如下方案執行:
(1)大徑d:Ⅰ級絲錐為最終大徑尺寸的95%~97%,Ⅱ級絲錐為最終大徑尺寸的97%~98%;
(2)中徑d1:Ⅰ級絲錐為最終大徑尺寸的95.5%~96. 5%,Ⅱ級絲錐為最終大徑尺寸的97. 5%~98.5%;
(3)Ⅰ、Ⅱ、Ⅲ級絲錐中的小徑d2與螺紋底孔一致。

表5 絲錐參數
2.2.3 螺紋底孔設計
螺紋公差帶位置和精度等級確定后,在滿足內螺紋小徑d1公差等級的情況下,可適當加大螺紋底孔直徑,冷卻后螺紋底孔的收縮量能夠抵消這一部分加大量,從而滿足設計精度要求。隨情況改變,螺紋底孔的加大量也不同,根據分析,最終選擇的具體數據見表6。

表6 高強鈦合金螺紋底孔增大量mm
切削液是金屬切削加工的重要配套材料。正確選用切削液,可使刀具溫度盡可能保持在恒定溫度,而且可以減少峰值溫的一半,對刀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10];同時,切削液也可改善金屬切削過程的界面摩擦情況,減少刀具和切屑的粘結,抑制積屑瘤和鱗刺的生長,降低切削溫度,減小工件熱變形,保證加工精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和生產效率[11]。將大量高壓冷卻潤滑劑直接噴向切削刃,這樣冷卻了刀具,也可及時地把切屑沖出加工區。
油基切削液的潤滑性能較好,冷卻效果較差,水基切削液與油基切削液相比潤滑性能相對較差,冷卻效果較好[12-13]。慢速切削要求切削液的潤滑性好,一般來說,切削速度低于30 mm/min 時使用切削油。為提高散熱速度,宜選用水劑切削液。鉆孔時,用機械油加柴油,配比是3 ∶1.5,也可以單獨采用機械油及柴油。試驗中采用柴油(見圖1、3、4)作為切削液,結果證明切削效果良好。配取的切削液配比如表7。
由于鈦合金有很高的強度極限,使得加工接觸面積上的壓力和局部溫度更高。對其進行攻絲加工時使用動物脂肪如豬油等,由于脂肪油含有約14%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有很好的潤滑及冷卻作用。實踐證明,脂肪油極大地降低了攻絲過程中出現的咝咝聲,且沒有出現使用機械油和柴油時出現的轉動費力和退出困難的情況,提高了切削效率,延長了刀具壽命。

表7 切削液的配制及試用
通過對鈦合金加工特點分析及試驗,解決了鈦合金鉆削和攻絲加工工藝難點,并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應用效果,結論如下:
(1)W2Mo9Cr4Vo8 材料的鉆頭和絲錐比較適合鈦合金切削加工;
(2)改進鉆頭幾何參數,選取合適的加工參數,可使螺紋底孔的加工效率顯著提高;
(3)改進絲錐結構形式,可使攻絲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
(4)配制及選用適合鈦合金加工的切削液,可延長刀具的壽命,提高切削效率。
[1]蔡昆山,付圣林.鈦合金鉆削與攻絲的工藝分析與研究[J].光電干擾對抗與無源干擾,2001(4):32 -39.
[2]劉靜安. 鈦合金的特性與用途[J]. 有色金屬,2002,31(4):1 -10.
[3]魏樹國,吳照銀,馬光峰,等. 鈦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及其改善方法[J]. 工具技術,2005,39(12):50 -51.
[4]段文森. 鈦及鈦合金管彎頭成形工藝論述[J].金屬學報,2002,38:422 -424.
[5]畢秀國,卜繁嶺,康健. 鈦合金鉆削加工及其新發展[J]. 工具技術,2008,42(12):19 -22.
[6]陳思濤. 加工鈦合金零件的工藝系統的探索[J]. CAD/CAM 與制造業信息化,2011(1):67 -69.
[7]曹偉. 小鉆頭設計與制造的改進[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21(1):110 -112.
[8]何秀梅,洪寶英. 鈦合金的切削加工工藝分析[J].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2005,41(6):59 -60.
[9]Shoichi TAMURA,Takashi MATSUMURA,Pedro J ARRAZOLA. Cutting force prediction in drilling of titanium alloy[J].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2012(6):753-763.
[10]孫冰心,龐永俊,柏永清,等.鍍鈦硬質合金刀具車削加切削液的利與弊[J]. 制造技術與機床,2010(9):113 -115.
[11]Rui Li,Albert J Shih. Spiral point drill temperature and stress in high-throughput drilling of titani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2007(47):2005 -2017.
[12]孫建國,劉鎮昌. 論綠色切削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潤滑與密封,2001(2):69 -74.
[13]蔡洪浩.環保型切削液的研制及其工作機理的研究[D]. 無錫:江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