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王鵬 袁志田
美國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啟示
●陳思宇 王鵬 袁志田
通過對美國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經驗的分析,得出針對江蘇當前經濟發展的啟示:即要通過制定和實施宏觀戰略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方向;通過區域規劃和產業布局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保證;通過構建和發展城市群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載體;通過培育和促進產業集群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動力;通過新建和改善公共服務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環境。
美國 現代產業體系 區域一體化 啟示
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虛擬經濟取得重大成功,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迅速崛起,并呈現出明顯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態勢,成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和科技創新的主要源泉。如今,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當前,江蘇積極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不僅改變了以“低成本、低附加值及高污染、高耗能”為特征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而且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順應了世界產業結構從“工業經濟”走向“服務經濟”的歷史潮流,減少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為江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進一步實現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區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使得地區產業間相互依賴、相互依存和相互協作的關系得到不斷增強,有力地推動了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的過渡。由于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產業規劃、產業布局、發展要素以及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作為區域一體化過程中重要載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會在不同方面作出反應: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業布局不斷協調、產業發展要素流動性增強、產業分工得到逐步完善;同時,現代產業體系所呈現出的各種變化趨勢反過來也會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向著更深層次的水平發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環的互動機制。
科學合理的區域一體化戰略是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機制。具體來看:首先,通過對本地區和跨地區間產業的規劃部署,來促進各產業間實現互補式發展的戰略措施,能夠有利于推動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深度發展;其次,通過對區域內共享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服務的改善,來促進產業間實現融合式發展的戰略措施,能夠有利于構建公平、開放、統一、有序的市場體系;再次,通過鼓勵區域內不同產業特色化的探索,來促進優勢產業實現錯位式發展的戰略措施,能夠有利于避免區域內產業間的無序競爭和重復發展。同時,伴隨著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各地區間的原始界限逐漸被打破,傳統的產業分工協作機制得到不斷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運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不僅為各種資源實現跨區域高效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現代產業體系協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

然而,從世界各國區域一體化戰略的制定及實施效果來看,一些國家或地區當局在制定戰略規劃時往往在視野及目標等方面存在著局限性,從而造成了區域基礎設施重建、產業結構趨同、產業間惡性競爭等現象的發生,結果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終將不利于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對于現代產業體系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當決策者能夠真正從全局利益的戰略高度出發,對區域產業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和統籌發展,因地制宜,并充分發揮自身“本土”特色,促進各產業間實現緊密協作,才能使區域綜合競爭力得到增強,最終實現長足發展。
美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其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也最為充分。目前,美國已進入后工業化發展階段,其產業結構呈現出三、二、一深化發展的態勢,較好地體現了“結構軟化與服務化”、“技術創新與高端導向”緊密結合的現代產業結構特征。美國在積極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所形成的城市群、都市圈以及產業集群等現代空間組織形式,在美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1.城市群——美國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空間載體。20世紀后半期以來,在美國經濟增長的構成要素中,由現代產業體系所貢獻的部分,大都來源于紐約、芝加哥以及洛杉磯等密集城市地帶所組成的三大城市群區域。根據美國國家普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三大城市群對美國經濟的整體貢獻率高達67%。除此之外,美國還擁有包括匹茲堡、夏洛特、西雅圖、亞特蘭大等在內的各大城市群,其共同形成的強大凝聚力,不斷促進地區經濟實力的提升,帶動著整個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
如今,在美國擁有的各大城市群中,位于東北部大西洋沿岸,主要由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巴爾的摩五大城市和其他眾多中小城市構成的“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群(以下簡稱為“波士華”城市群),是首個為世界所認可的城市群。同時,“波士華”城市群也是目前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最成熟的地區,這也使得該地區因此具有強大的區域競爭能力:以全美金融商貿中心著稱的紐約,在商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能夠保持源源不斷地為該城市群提供各類基本服務;曾致力于發展金融業、高科技產業以及建筑運輸等多樣化產業的波士頓,也逐漸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最具特色優勢的高科技產業和教育業上,以便能更加專業及專注地為該地區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憑借黃金地理位置的優勢,費城利用發展港口的契機,不僅帶動了整個交通運輸業的擴展,而且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發展,由此奠定了其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作為全美政治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世界大國首都華盛頓,其轄內包含世界銀行、國際貨幣銀行和美洲發展銀行的總部,形成了對其他城市較強的輻射作用;巴爾的摩市通過利用緊鄰華盛頓特區的便利位置,能分享到較多的聯邦開支和政府采購合同,并以此發展了國防軍工業。
“波士華”城市群先后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空間擴展模式。首先,該城市群中五大中心城市憑借各自的產業優勢,在極化、擴散作用的影響下,通過與周邊地區中小城市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眾多特色化的都市圈;隨后,各都市圈又依靠規模效應、要素自由流動以及便利的沿海交通干線等有利條件,形成了新的聚落地帶,并不斷沿著海岸方向擴展融合,完成了第二階段的“點軸式”擴張;最后,各大都市圈之間通過展開相互合作和優勢互補,建立起了密切聯系的功能性網絡,形成了區域發展的空間一體化,完成了整個城市群“聯網輻射式”擴張的最終擴張階段,并以此推動著現代產業體系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
2.產業集群——美國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強勁動力。產業集群作為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種特殊而重要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不僅加強了集群內企業間的分工協作,提高了區域產業的綜合競爭能力,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區域資源的共享效應,拓展了市場的外延,繁榮了區域和地方經濟。產業間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科研機構院校的大規模集聚、技術創新政策的高度支持以及發達的工農業基礎等諸多優越條件促成了美國類型多樣的產業集群的出現。同時,美國產業集群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并形成了明確的功能分區格局,進一步促進了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實現耦合式發展。如今,美國已形成諸如加州制造業和葡萄酒釀造業集群,硅谷微電子高科技產業集群以及底特律汽車產業集群等為代表的多樣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目前,在美國各區域內,論及現代產業體系分工布局的明確性,當屬加利福尼亞州最為典型。加州以現代產業體系為基礎,共分為四大經濟區域:其中,南加州經濟區主要以休閑享受、航空制造、電子通信等集群產業為代表;中部大平原經濟區積極促進高效農業集群;西太平洋沿岸經濟區致力于發展多媒體、互聯網以軟件開發等服務業集群;而薩克拉門托經濟區則偏向高科技制造、計算機服務等產業集群。這四大經濟區依托各自集群產業產生的強大動力,形成了發展特色鮮明、市場定位明確、產業鏈條完整、支持系統發達、創新環境優良的現代產業體系,如今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產業發展典范,其綜合競爭能力世界領先。
美國國家層面針對產業集群的政策并不完善,而地方政府制定的集群政策則相對顯得更具體完善,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以加州為例,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成立專門負責制定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經濟戰略小組。該小組通過制定政策、提供經濟數據分析和公共服務等方式,對全州產業進行宏觀規劃,有針對性地為加州地區產業發展提供幫助。深入研究加州各經濟區不難發現,這些產業布局恰是利用了不同區域原有的資源及傳統優勢,在隨后產業整合集聚的過程中也必然帶來新一波相關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的集中,配合著產業鏈的形成,各地區便逐漸在分工協作中承擔起自己專業化的角色,而整個經濟區也受益于一體化進程,從而形成了完整專業的現代產業體系,最終推動區域經濟強勁發展。
美國城市群和產業集群相得益彰,共同承載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推動著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這種以城市群為空間載體,并依靠產業集群發揮強大動力的發展模式,為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1.通過制定和實施宏觀戰略為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方向。雖然美國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其區域產業的發展和演進均以市場機制為主導,但是美國政府在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各城市群的發展、協調、管理和規劃,更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具體而言,政府通過相關宏觀導向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科研投入,推動了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最終有利于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另外,美國還通過積極發展非政府組織,直接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和政府相關決策的研究,以促進資源在區域內實現最優配置的目的。
由此可見,促進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一系列宏觀導向戰略措施的縝密制定和嚴格執行。目前,江蘇在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戰略時,既要充分考慮本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又要善于把握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江蘇省在資源和經濟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科學合理的戰略措施,更好地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方向。當然,政府也應努力轉變職能、調整戰略,通過由政府發放高素質人才補貼等方式來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同時,還要積極發揮市場監督、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協調處理區域間利益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經濟主體經營活動的不必要干預和對企業跨區域流動的限制。
2.通過區域規劃和產業布局為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保證。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來引導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一體化發展,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主要經驗。美國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十分重視區域內產業的規劃布局,尤其以“波士華”城市群為代表,該城市群雖然人口最多,但卻是全美管治最好的城市化區域。其中,20世紀30年代初成立的區域規劃協會在整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協會本著專業中介組織的定位,通過產業協作規劃部署,將眾多利益相關方的代表匯聚在一起。這種依托本地專業中介機構來對城市群進行整體規劃的模式,通過對特別管轄區的充分利用,并借用地方政府的權力制定出相關規劃措施,承擔起了城市群綜合市場推廣的責任。
從江蘇目前產業布局和區域規劃的現狀來看,由于各區域規劃不盡合理,產業趨同、低水平重復競爭等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江蘇應加快推進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的制定,積極引導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高端產業。具體來說,省級部門應從宏觀上做好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的不同發展戰略部署;各地市級部門應根據所屬區域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劃;同時,各區縣以及鄉鎮部門應根據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現狀進一步制定出具體的發展規劃。此外,還應制定出符合科技園區、工業園區、開發區等發展布局需要的相應規劃措施,引導各個層面的聚集發展要素實現自由、高效地流動,努力拓寬市場空間。
3.通過構建和發展城市群為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載體。縱觀美國各大城市群地理位置的分布特點,不難發現,無論是位于東、西部的“波士華”城市群和北加州城市群,還是位于南、北部的佛羅里達城市群和多布切斯特城市群,其具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均位于沿海地帶和五大湖周邊地區。各大城市群呈現出的這種相對勻稱地沿海、沿邊分布,不僅有利于實現對內陸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而且還有利于各大發展動力源的形成。這種以城市群為空間載體的區域經濟發展形式,對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由于受到資源稟賦、歷史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江蘇各大城市發展表現出顯著的梯隊特征。目前,江蘇13個地級市雖形成了以蘇、錫、寧、常、鎮為代表的蘇南城市帶和以揚、通、泰為代表的蘇中城市帶,以及以徐、宿、鹽、淮、連為代表的蘇北城市帶的組團式發展,但整體上各城市帶之間發展不均衡,凝聚力較弱。因此,難以形成類似于美國各城市群均衡發展的局面,終將不利于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推進。因此,江蘇未來必須立足于本省實際情況,以蘇南、蘇中、蘇北三大區域城市帶為依托,通過對市場、資源、交通等多種要素進行整合,不斷增強各城市帶之間交通聯系的通達性和通暢性,努力發揮各區域特色資源優勢,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積極建立以首位城市為中心,樞紐城市為次中心的區域城市集群。
4.通過培育和促進產業集群為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動力。集群式發展作為現代產業體系的空間特征,現已成為區域內處于不同價值鏈環節上的眾多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走向強大的重要途徑。從美國發展的基本經驗來看,現代產業體系集群式發展為美國區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取得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以美國加州地區集群產業的選擇來看,其區域內不同地區通常是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勞動力素質以及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綜合因素來確定適合自身發展的集群產業。這種通過培育和促進產業集群來為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的方式,對江蘇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目前,江蘇產業集群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全省各地區按照統一的規劃部署,同時結合本地區資源稟賦情況,傾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促進了眾多具有現代產業體系特質的區域集群經濟的形成。在借鑒美國加州集群產業發展的經驗基礎上,江蘇要在發揮區域優勢資源的基礎上,促進區域特色集群產業的形成:其中,蘇南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基礎雄厚、技術發展水平較高,應不斷提高對世界產業資本的吸附能力;蘇中現代通信、造船等產業初具規模,應依托交通樞紐,促進化工、現代物流等特色集群產業的發展;蘇北地區應立足資源豐富、勞動力低廉等優勢,抓住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機遇,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江蘇三大區域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式發展,為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江蘇經濟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5.通過新建和改善公共服務為現代產業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環境。美國城市群的構建和產業集群的培育都離不開政府對公共環境的改善。例如,美國加州地方政府出臺了完善具體的地方政策體系,能夠對全加州地區的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服務等進行宏觀規劃。加州地區曾以法律形式明確要求入職員工參加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培訓活動,以適應當地集群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投入,以改善集群產業發展所必需的配套設施;另外,還通過積極改善社區生活環境,提供高效的教育體系和良好的住房條件,增加高素質勞動力和高效交通系統的供給,以降低高科技產業的進入門檻。
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要積極借鑒美國加州政府為其集群產業發展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措施,更多地關注集群產業發展區居民生活的質量,更多地傾向于提供創業、就業機會,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具體來說,對于各級政府而言,不僅要充分發揮江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集聚的優勢,通過培養和打造優秀人才,促進產學研實現全面融合,從而為集群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與人力資源;而且要通過組織和舉辦各種政府或民間的公益活動,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協作,共建積極向上的區域文化,營造良好的產業氛圍;同時,政府還應鼓勵和引導包括教育、管理、公證、法律、會計、咨詢等在內的公共服務機構的發展,并重視民間企業之間協調機構的建設,避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等。
[本文系江蘇省重點基金資助項目“江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一體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1ZDIXM058)階段性成果。]
[1]Krugman P..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The 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0,70(05):950-959.
[2]Trefler D..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Canada-USFreeTradeAgreement[J].The 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4,94(04):870-895.
[3]Hwang W..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Growth[D].Austin:Universityof Texas at Austin,1996.
[4]Brulhart M.,Crozet M.,Koenig P.. Enlargement and the EU Periphery:The Impact ofChangingMarketPotential[J].World Economy,2004,27(6):853-875.
[5]梁琦.產業集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房國忠,劉貴清.日美城市群產業空間演化對中國城市群發展的啟示[J].當代經濟研究,2009(9):52-56.
[7]邢小云.美國大都市區的發展及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1):92-97.
[8]秦尊文.美國城市群考察及對中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8(12):52-56.
[9]趙嘉,唐家龍.美國產業結構演進與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01):116-119.
[10]李郇,殷江濱.國外區域一體化對產業影響研究綜述[J].城市規劃,2012(39):45-49.
[11]李菼.蘇錫常產業區域一體化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09(12):74-77.
[12]開科.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產業發展協作問題及其治理機制優化[J].經濟地理,2011(10):1662-1667.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 江蘇南京 210013)
(責編:若佳)
F061.5;F062.9
A
1004-4914(2014)06-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