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潔
摘 要:一切事物都是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的,我國的刑罰體系也在不斷的調整補充和完善自身。在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面對刑罰向“自由刑”和“財產刑”為中心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刑罰體系只有不斷改變自身,解決好在體系結構、刑罰構架、功能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才能適應社會變化的發展需要,積極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法治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
關鍵詞:刑罰體系;刑罰結構;重刑主義; 改革
儲槐植教授指出: 從過去到未來,刑罰結構可能有五種類型: 死刑在諸刑罰中占主導地位; 死刑和監禁共同在諸刑罰方法中為主導; 監禁在諸刑罰方法中占主導地位; 監禁和罰金共同在諸刑罰方法中為主導; 監禁替代措施占主導地位。第一種已成為歷史的過去,第五種尚未到來,中間三種在當今世界中存在死刑和監禁占主導的可稱重刑罰結構,監禁和罰金占主導的可稱輕刑罰結構! 從《刑法修正案(八)》的具體調整來看,減少了死刑的罪名,社區矯正被正式納入刑法,且加大了罰金刑的范圍,表面上看我國的刑罰結構是朝著刑罰輕緩化的方向發展的,但實際情況卻不然,在經過《刑法修正案( 八)》 調整之后,我國的刑罰結構所蘊含的實際刑罰量并非減少而是增加了,但是這種刑罰量的增加并非意味著此次刑罰結構調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雖然說刑罰結構的整體刑罰量降低,刑罰結構也向著輕刑化方向邁進,但在重刑結構基礎上對其內部進行系統的優化整合,使其更為有效地發揮重刑結構所應有的機能,也不失為一種進步的表現。
意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利亞指出:“刑罰的規模應該同本國的狀況相適應。在剛剛擺脫野蠻狀態的國家里,刑罰給予那些僵硬心靈的印象應該比較強烈和易感。為了打倒一頭狂暴地撲向槍彈的獅子,必須使用閃擊。但是,隨著人的心靈在社會狀態中柔化和感覺能力的增長,如果想保持客觀與感受之間的穩定關系,就應該降低刑罰的強度?!?貝卡利亞這段話向我們表達了一個理念:刑罰的輕重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以時間與地點為轉移,尤其是犯罪的態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刑罰的規模和強度。正因為如此,刑罰結構,即刑罰的規模和強度應當根據社會環境和犯罪態勢的變動而及時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就是一種選擇:對刑罰規模與刑罰強度的選擇。近些年,我國開始推行的社區矯正模式的行刑制度則是集中體現了當今以人為本的開放型行刑觀念。雖然如此,在我國現行規定的五種主刑中,仍保留著死刑。在其余的四種自由刑中,有三種屬于監禁刑,這樣的刑罰結構,就仍有“重刑”之嫌,也會助長司法實踐中出現重刑主義。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對現有刑罰體系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
一、對死刑實行更加嚴格的復核制度,并最終廢止死刑
貝卡利亞這樣評價死刑:“死刑并不是一種權力,而是一場國家同一個公民的戰爭。體現公共意識的法律憎惡并懲罰謀殺行為,而自己卻在做這種事情:它阻止公民做殺人犯,卻安排一個公共的殺人犯”。從當今世界刑罰發展的趨勢來看,死刑被廢止將會成為必然。盡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文化的民族在對待死刑問題上會有不同的態度,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對待死刑存廢這個問題上,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刑法的嚴厲程度。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犯罪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的,立即廢止死刑是不現實也是不可以的。但這并不等于說在廢止死刑方面我們什么都不能做,至少可以表明我們的立場,可以逐步減少《刑法》中的有關適用死刑條款,可以實行更加嚴格的死刑復核制度,最終逐步實現廢止死刑的目標。
二、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改革和完善刑罰的的種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觀念也不斷進行更新,伴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提高,犯罪在形態、手段等方面不斷翻新,使傳統的刑罰措施在應對犯罪時出現了適用法律不準確甚至無法可用的僵局。針對目前這種不斷變化的犯罪現狀和刑罰出現僵局的現實,我們不得不對目前這種刑罰體系進行改革,改變其種類相對單調的狀況。如此我們就必須關注兩類重要的刑種,一個是勞務賠償類的,通過強制犯罪人服一定時期的勞役,或從事一定的公益性勞動,以折抵其應當受到的經濟處罰或賠償,這樣做一方面既解決刑罰中“贏了面子輸了錢”的尷尬問題,也能擴大非監禁刑的適用范圍。另一類是經濟方面的刑種,經濟處罰不僅在管理領域中有效,在刑罰中適用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應當增加經濟處罰在刑罰中的適用范圍;在未成年人犯罪、過失類犯罪及其它特定犯罪案件中,犯罪人在給于受害人物質賠償,并取得受害人諒解的前提下,允許法院酌情從輕、減輕或免除其刑罰,從而促進我國刑罰結構向更加開放的自由刑和財產刑為中心轉變。
三、完善量刑機制,使量刑更加準確統一
這有兩個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重視:一是只依據犯罪人的犯罪行為進行定性量刑是有瑕疵的,要高度重視服刑犯在獄中的表現。因此對犯罪人的量刑應將包括其人身危險性、惡習程度以及教育改造的難易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在內,確立刑罰個別化原則。二是法定刑幅度過大,導致量刑難以把握。監獄在押犯中常常出現同法、同罪和近似的危害程度,但刑罰宣告結果卻大相徑庭的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情況沒有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是現有量刑機制不夠完善的具體表現之一。我們應該在對犯罪的定性、定量方面設定更細的標準,更多的層次,而把量刑的幅度壓到更小范圍。
我國刑法體系結構尚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我們只有找出我國刑罰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對其積極進行改革,才能使其適合我國的國情發展,使其更好地打擊犯罪,保護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從而使我國的刑罰體系成為與時俱進、的刑罰體系。
參考文獻:
[1]儲槐值 《論刑法學若干重大問題》 北京大學學報
[2]李潔:《對修改我國刑法體系的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 年第 1 期,第 5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