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圣慧
摘 要:為了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并為制造業產業升級服務,國家提出了結構性減稅的政策,營改增是這一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文分析了營改增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及其產業效應,以期為企業應對稅收政策的變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現代服務業;產業效應
一、營業稅與增值稅“兩稅并存”的弊端
(一)破壞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增值稅是以銷售商品或者勞務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多環節課稅是其基本特征。為了避免重復征稅,制度上設計了以票抵稅,環環相扣的計稅模式,因而增值稅具有明顯的“中性”特征。營業稅與增值稅并存,破壞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不僅增加了服務的稅收負擔,而且導致制造業扣稅不徹底。影響了制造業與服務業分工的細化,削弱了我國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抑制了制造業對現代服務的需求。服務業承接制造業外包業務,是制造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產業分工細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營業稅全額計稅模式下,如果服務業承接制造業技術員工培訓,則需要繳納營業稅。這種重復征稅現象的存在,迫使制造業不得不放棄外包,對非核心業務內部化處理。其結果是產業分工不細,制造業主業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
(三)削弱了我國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增值稅實行的是零稅率政策,產品和服務出口后,可以憑借增值稅進項發票申請退稅。但是,在營業稅模式下,外購服務因為沒有增值稅發票為憑證,因而無法退稅,導致產品和服務含稅出口,削弱了我國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二、營改增試點情況
(一)上海試點情況。2011年11月1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并同意上海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交通運輸和研發和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和鑒證咨詢等六個現代服務業進行試點。所以,上海試點方案又稱為“1+6”模式。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這些行業推行營改增阻力小。因為營改增后,新增了6%和11%兩檔稅率,這些行業減稅明顯。
(二)擴大試點情況。從2012年8月1號起到年底,營改增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和廈門、深圳10個省市。2013年8月1日起,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
(三)營改增稅率。原適用5%稅率的營業稅及3%稅率的交通運輸業分別調整為: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的,稅率為l 7%;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的,稅率為11%;提供現代服務業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除外)的,稅率為6%;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的,增值稅征收率為3%。
(四)營改增計稅方法。營改增試點的計稅方法包括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兩種。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郵電通信業、現代服務業、文化體育業、銷售不動產和轉讓無形資產,原則上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金融保險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原則上適用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此外,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也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三、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從已試點省市情況來看,營改增后試點一般納稅人稅負下降面超過了70%。也就是說,有部分企業尤其是交通運輸業,出現稅負不減反增的狀況。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75%的信息技術和鑒證咨詢服務、85%的研發技術和有形動產租賃服務、70%的文化創意服務業納稅人稅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工制造業的稅負也普遍降低。
(一)現代服務業稅負分析。從增值稅意義上講,現代服務業可抵扣的采購成本比較少,增值度高,為了平衡稅負只能設計低稅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現代服務業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原營業稅稅率為5%,只要企業進項抵扣達到1%以上,都可以降低稅負。
(二)交通運輸業稅負分析。與服務業可相比,交通運輸業,比如像機場、航空、港口、水運、高速公路等,都屬于資本密集型企業,可抵扣的采購成本比較高,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近期看,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過渡政策》將交通運輸業適用的稅率從以往營業稅3%提升至11%,如果是新建的交通運輸部門,新增運輸設備進項稅可以直接扣除,可以抵消稅率上漲的影響,部分企業稅務負擔不降反升。
(三)制造業稅負分析。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下游企業購入行業服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購進的倉儲、運輸、咨詢等服務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因而有專家指出,營改增“改在服務業,惠及工商業。”
(四)物流行業稅負分析。物流業資本密集,物流行業外購成本高,附加值低,增值額低,從目前稅率設計看,會大幅度降低稅負。但是,由于并軌沒有全面鋪開,稅負上升。上海試點前物流企業的實際負擔率為1.3%,試點后,物流企業的實際增值稅負擔率會增加到4.2%。原因是改革以后,占運輸企業總成本35%的路橋費不在抵扣范圍之內。
部分企業稅負增加這一現象并非稅制設計的問題,隨著試點行業的逐步擴大,抵扣鏈條完整以后,這些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五)建筑業稅負分析。中國建設會計學對施工企業調研后和出結論,營改增試點后,建筑業稅負有可能會增加一倍左右。建筑業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增值稅進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即物料采購無法取得抵擔發票,導致大量的進項稅額無法抵扣。
四、營改增的產業效應
(一)有利于規范會計核算,提高管理水平。我國增值稅法規定納稅人會計核算混亂,不能正確核算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不能準確提供稅務資料和正確進行納稅申報的納稅人,不能從其銷項稅額當中抵扣進項稅額。這一規定是必然會促使納稅人規范和細化會計核算。隨著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和會計信息質量的提供,會促使企業對會計信息的利用,從而提供企業管理水平。
(二)刺激制造業現代服務需求,細化產業分工。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將資源集中于自己最擅長的業務領域,從而建立核心競爭優勢,這就需要現代服務業承接制造業外包的非核心業務。營改增之后,制造業向服務業購買的外包服務可以產生進項稅額,從而降低了外包服務購買成本,進而會刺激制造業對現代服務業的需要,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三)降低投資成本,推動傳統服務業升級轉型。現代服務業是以知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支撐起來的服務業,信息技術設施投資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必備條件之一。營改增之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可以節約將近17%的投資成本,這一轉變對于促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營改增從宏觀上講,會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但是從微觀上講,企業稅負有升有降。服務業企業要及時認真本企業稅負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資和經營戰略,贏得發展機會。如果說營改增對服務業有利有弊的話,制造業則是營改增的最大受益者,其稅收負擔只會下降不會上升。而且由于現代服務業是制造業產業鏈的自然延伸,因此,制造業要充分抓住這一有利機會,重組產業鏈,積極參與業務外包,并集聚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博.發展視野中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核心價值研究.商業會計,2013(18).
[2]周敏.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分析.現代商業,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