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成

一、股利政策理論回顧
鼓勵政策是指上市公司就是否發放股利、發放何種股利、發放多股利政策少股利等有關股利發政策方面的決策行為,是現代公司理財活動的三大核心內容之一。現代股利理論始于
Miller與Modigliani等人提出的股利無關論,該理論認為,在完整的資本市場中,一般的公司在給定的風險和盈利的情況下,其市場價值和股利政策是無關的。隨著20世紀70年代非對稱信息經濟學的興起,財務學者們開始從代理成本和信號傳遞兩個方面,來解釋企業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的動機,并迅速形成了現代股利政策的兩大主流理論,企業管理者比一般的外部人員擁有更多的有關企業內在方面的信息。股利政策便是管理者傳遞信息的一種常用方式。
二、分析與評價
四川長虹1993——2001年盈利及股利發放情況一覽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四川長虹公司的凈利潤從1993年到
1997年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并且該公司在1997年的凈利潤達到了最大值,達到了2612029143.09元,比1996年增產約
55.95%,是1994年的369.34%。在這段時間可視為公司的成長期,該公司在1997年達到成熟;而從1998年開始四川長虹公司的凈利潤開始逐年下降,1998的凈利潤年比1997年的下降了大約23.28%,從1999年開始他的凈利潤開始急劇下降,2001年凈利潤僅是1997年的33.90% 。
以上現象可以用信息傳遞理論來進行解釋。信號傳遞理論一般認為,股利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過去一段時期內上市公司的公司經營業績,并直接預示該公司未來的發展與該公司的經營狀況,公司股利政策不僅是一種分配方案,而且它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傳遞工具。一般而言投資者相信,作為內部人的管理層就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擁有權威信息與地位,公司管理者會通過發放股利向投資者證明其他們所具有的企業經營能力;對投資者而言,可以根據公司股利政策發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便做出相對正確的投資與決策。同時根據股利的信號理論的原理如果企業對未來盈利能力比較看好,企業就會把這個信息告訴投資者,股利是投資者判斷企業未來業績的指示器。也就是說股利政策與企業的經營業績呈正相關關系。收取了1996—2000年間的339個上市公司共1075個樣本的資料,進行了實證研究,實證結果也支持了這個結論。
另外,從四川長虹的三次增資配股的融資情況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四川長虹電器股分有限公司的三次增資配情況如下:1995年,四川長虹電器股分有限公司第一次實施了增資配股進行融資管理。1997年,四川長虹電器股分有限公司第二次實施了增資配股進行融資政策。1999年,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實施了增資配股進行融資管理。
在1993年至1997年四川長虹的成長期內,四川長虹的兩次增資配股的融資狀況非常的良好,而在衰退期的1999年的增資配股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持有該公司的57.03%股份的國有法人股股東書面承諾放棄了他們應配股份的90% ,第二和第三大股東書面承諾放棄全部應分配股的股份,因為他們能夠獲取內幕的信息,從他們放棄配股的行為可以看的出來,企業的經營前景并不是很好。
三、存在的問題
(一)股利政策波動非常多變,缺乏穩定性和一定的連續性。從上表可以看出,1993、1994及1997年同時發放了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而1995和1996年只是發放了股票股利,從
1998年開始該公司不再發放股利。股利的發放就比較隨意,并無規律可循,這也是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比較特殊的現象。
(二)股利在股利分配形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1993年到1997年發放股利的年份里,送紅股的現象一直存在,在
1995和1996年未分配現金股利,也發放了紅利。從國外的情況看,西方發達國家的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現金股利的分配方式,而很少采用股票股利形式的進行發放。一家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數量和這種支付的穩定程度,成為衡量該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及成長性的重要標志。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使公司沒有必要擔心企業控制權的問題,其高度關注的是實現股本擴張,以便為將來的再籌資創造有利條件。
(三)股權結構組合不合理。四川長虹的第一大股東國有法人股持股比例約為57% ,這種過于集中的股權結構,使得股票股利很難改變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分配狀況,是造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非理性化的因素之一。由于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上市公司中“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的嚴重,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公司經理人他們自己的意愿,而不是股東們他們自己的意愿。
四、對策及建議
(1)不斷完善法律以及法規,加強執法的力度,從法律制度方面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強制其按照規則辦事。(2)盡快改變公司里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情況,加快國有股減持和國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步伐,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3)制定適合本公司的股利的政策。公司要充分認識股利政策在整個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以企業理財目標為基礎對股利政策進行中長期的規劃,使股利政策與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相適應,使他們能夠和諧的發展。(4)提高投資者的素質。為提高投資者的素質,相關機構應加強對投資者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使其不斷轉變投資理念,重視股利政策,成為真正的投資者。(5)實行資金預算管理控制。預算管理控制是在年度經濟業務開始之前根據預期的結果對全年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進行控制。資金預算編制是否合理與準確、直接影響到企業貨幣資金流轉是否暢通,是否影響到貨幣資金的利用效益,乃至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因此,要加強貨幣資金預算可靠性控制,減少預算編制主觀性及隨意性。貨幣資金預算的編制要與處理、記錄相分離。貨幣資金預算編制完畢,財務總監要仔細監督預算的執行,定期比較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收支與預算差異,對重大差異進行仔細分析。財務總監可采取必要措施調查實際收支的結果。由于差異的分析需要逐日、迅速和精確的收支數目,所以預算控制能幫助資金控制效率的發揮。健全的貨幣資金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會有利于企業貨幣資金的管理及控制,使會計人員自覺遵守內部控制的制度,杜絕貪污、詐騙以及挪用公款等違法亂紀的發生,保證貨幣資金安全,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6)增強投資者利益保護。在證券市場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規范,利用股利政策操縱股票價格的現象還經常發生,極大地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因為現代證券流通市場的發達,中小股東會越來越多,大部分股東都沒有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打算,也無意于公司破產清算時參與分配公司剩余財產,如何更加合理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就顯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強對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自益權中的一種,是指股東依法享有的請求公司按照自己持股比例向自己分配股利的權利。其次,培養中小股東的投資意識及權益意識,引導他們更多地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及公司的未來發展。(7)完善股利分配的會計處理。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規定,送股及轉增股本時,按照股票的面值進行計價管理,而美國的會計度規定,當股票的股利發放率高于25%時,股票股利的每股價格應按公正的價格來計算,通常以市價作為其公正價格。由此可見,按股票的市價實施送股的方式對上市公司提出了比較高要求:即只有當上市公司的盈利很高的時候,才能夠進行高比例的送股,而這樣高的盈利通常是很難達到的,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的上市公司較少使用送股這一形式的原因,而且高比例送股的情況也非常罕見的原因了。
參考文獻:
[1]李常清.股利政策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張鐵生.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問題、成因與對策.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9
[3]昊浩.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透視發展研究.2003.10
[4]邵正林 、林云剛.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市場周刊,20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