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磊
摘 要:本文嘗試通過對企業避稅方式進行分析以幫助會計人員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避稅。
關鍵詞:合理避稅;逃稅;能力要求
一、避稅的含義與現實意義
所謂避稅,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在不違背我國稅法以及相關法律和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會計處理,以使企業達到規避履行納稅義務,少交稅款的目的,使得企業的收益可以達到最大化。與偷稅、逃稅更有甚至與是運用武力抵抗交稅不同,商業家進行稅收歸劃達到合情避稅的目的是一種符合法律的、合理的活動,這是遵守法律、遵照法律是規劃稅額的前提。而且與偷稅、漏稅不同的是,避稅的基礎并非是違反稅法,而是對于國家和地區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充分運用,而且這種運用本身而言就可以說是一種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行為。而偷稅、逃稅甚至暴力抗稅則是明知稅法相關要求,故意違背稅法相關規定,以各種手段隱瞞真實收入、欺騙稅務機關和征稅人員已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由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并不完善,以及政府財政增加壓力日益加重,尤其是在下行經濟的情況下,稅收來源縮小,而且在剛性的財政收入任務指標的指示下,不僅名義稅率偏高,實際稅率更高,甚至出現征收“過頭稅”的現象,企業經營負擔陡然加重。因此,進行稅收籌劃和合理避稅也成了企業家們的重點研究課題。
二、通過控制企業收支進行避稅
如果我們以一種逆向思維來看,如果想要降低企業的稅收,在現行稅率不變的前提下,那么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讓企業的應納稅額降下來。而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塊應該屬于企業的利潤總額了。因此,企業要通過合理的控制利潤總額,必須對企業的收支進行合理控制。
企業要盡可能的增加合理的費用,來使對企業的盈利進行管理和控制。在合理的費用增加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利息費用可以稅前扣除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則是要在管理費用上面充分挖掘避稅的潛力。
在我國的會計準則規定上,管理費用被定義為由于企業組織生產管理而產生的費用,允許稅前扣除。但是“企業組織生產管理而產生的費用”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所包含的費用范圍最為廣泛,因此,企業需要盡可能的增加不需要支付現金的管理費用,而各項資產的攤銷以及各項資產計提減值則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不考慮其他情況的前提下,該企業應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800-200)*25%=150萬元。
假如工廠能夠改變銷售方式,全數改為賒銷,依照稅法年末應收款項余額5‰的壞賬準備金允許稅前扣除的規定,該企業應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800—200—25)*25%=143.75萬元,節約稅款6.25萬多元。
同一會計期間,工廠可以通過增加企業員工薪酬的方式來減少工廠應當納稅的應納稅所得額。這樣的話,與其通過無償的稅收來減少企業的最終收益,不如將這筆資金投資在職工身上,從而提高至的勞動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三、通過投資特殊地域、特殊行業進行避稅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間,各地政府為了吸引投資,紛紛開出了十分誘人的稅收減免政策,人為制造“稅收洼地”,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到投資,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變相的給企業減免稅費。雖然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務院開始著手清理各種名目繁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許多國家級開發區、國家戰略范圍、保稅物流區等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仍將會持續,企業可以通過改變投資地域,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
另外,許多企業采取在其他國家注冊離岸公司后反向對內投資。一方面,這些國家和地區往往是低稅率甚至是零稅率的地方,企業只需要通過繳納一定金額的管理費用便可注冊一個公司且資料對外保密性很強。企業往往采取轉移定價權的方式,將企業的利潤通過銷售渠道轉移至零稅率地區,達到避稅目的,而有些企業甚至還會在銷售過程中獲取國家出口退稅。另外一方面,這些企業通過其他國家和地區注冊離岸公司,反向對內地進行投資,搖身一變成為了外資企業,從而享受更加優厚的外商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除了在投資地點方面可以做靈活的選擇之外,對于行業的不同選擇也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經濟效益。例如:企業和技術轉移機構,和相關的關的咨詢、服務、培訓,會計年度凈收入在300000元以下的暫免征所得稅年度凈收入;醫藥等行業廣告費等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優惠政策等等。企業還應當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與利用,調整企業的產業結構,力爭經過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四、通過安排殘疾人就業進行避稅
為了保障社會穩定,鼓勵企業吸納殘疾人到企業就業,我國特別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鼓勵有能力的企業主動吸納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到企業就業,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這些都可以作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考慮點,因此企業可以安排殘疾人從事輕體力勞動或者非體力活動,例如客服話務員、企業籌劃、會計、人力資源、檔案保管等。并且殘疾人員的工資要求普遍較低,這一方便可以享受國家給與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一可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
五、通過增加借貸與租賃利息進行避稅
由于我國稅法規定企業由于向他人借款籌資以及其他方式所產生的利息支出可以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前進行扣除,因此,企業應當合理的籌劃自身的資本結構方式,保持適當的杠桿率,并且在籌資過程中優先考慮債權融資以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將日常經營所使用的一些資產采取租賃的方式進行取得。尤其是固定資產方面,采取租賃的形式取得固定資產,一方面可以避免初期投資的大額支出占用過的的現金,另一方面,如果面臨資產由于新技術過快發展而導致的設備被迅速替代,那么也可以將這種風險進行轉嫁。
六、為企業節稅將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必備技能
以上是幾種比較常見的避稅方式,而對于企業的財會人員來說,這些還只是皮毛的東西。因為現實狀況永遠要比理論復雜得多,而企業的避稅手段也要高明得多。但是,我們至始至終在強調一點,那就是避稅的前提必須是合法的、合規的,否則只能被稱為偷稅、漏稅,是違法犯罪的行為。
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后,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卻并不容樂觀,高昂的融資成本、經營成本以及稅收成本已經危及到的眾多中小企業的生存。而會計從業人員則是企業從融資、生產、銷售應稅貨物或提供應稅服務的全程參與者,可以說企業財務人員肩負著企業巨大的發展責任,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怎樣實現加強自身的創新研發的能力,最大程度激活自身經濟動力,是未來企業財務人員,包括合理合法避稅能力和規劃稅收在內的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所以,對企業應交稅額的合理規劃和籌劃是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重要挑戰。因此,這不僅是知識的財務及稅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保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上所述綜,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是企業避稅的根基。也是從根本上從把稅收合理規劃和偷稅漏稅區分的標志。在遵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運用自己的稅法財務知識,最大限度的將企業要繳納的各類稅額降低在最低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不僅是一名優秀企業財務會計的職責,更是一名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許毅主編,新稅務大辭海[Z].2010.
[2] 馬朱炎主編,法的基本理論[M].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