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媛
摘 要:近年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重視。根據近幾年來國內學者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對中學生的典型心理問題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
近年來,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受到心理學家們的重視。國內的心理學家們進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結論。中學階段學生的典型心理問題有:
一、學習適應不良
1.情緒方面。抑郁、焦慮、強迫、恐懼、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王金龍等人的研究表明,根據SCL-90的測試,5.67%的中學生存在強迫癥狀、偏執、敵對、焦慮和抑郁等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有20.31%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有44.06%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學生害怕或回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
2.行為方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能力抑制。如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呆等。(2)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3)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等。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漲、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
1.師生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關系問題。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學生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親子關系問題。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有可能變得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等等。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3.早戀。早戀對學生的影響十分重要,學生和家長處理不當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加深與老師家長的矛盾。
四、挫折適應問題
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中學生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五、神經癥
根據秦秀清的525次心理咨詢案例,神經癥雖然只有35例次,占6.7%,但在青少年群體中已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咨詢結果中,神經癥多以強迫、焦慮、抑郁、恐怖、神經衰弱等出現。強迫癥共16例,接近一半,分布于各個年齡段,男女無明顯差異,以強迫思維、強迫意向為典型,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學習和情緒。另外,精神疾病類4例,家族遺傳3例,意外傷害1例;犯罪有2例,在15~17歲之間,均為網絡依賴而導致的偷竊行為。
參考文獻:
[1]楊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2006,14(3):270-272.
[2]秦秀清.從525例次咨詢個案看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上海教育科研,2009(03):33-35.
(作者單位 安徽省懷遠縣火廟中學)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