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年二月底到三月初,我在美國呆了幾天,偶然聽到了一段有意思的對話,靜下來想一想,雖然沒有幾個字,卻有不少道理。
算是在美國不經意間撿了一塊他山之石吧。
那是在哈佛大學的費正清中心,中國學者分別演講。復旦大學的學者韋森說,這次他到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參觀,收獲不小。正在主持的費正清中心的主任歐立德突然插了一句話:美國有預算?我真的不知道美國有預算。
全場都笑了。
這幾句話里起碼包含兩個道理,一是美國的學者認為政府的工作是有問題的;二是美國學者是可以在公開場合批評美國政府的。
說到美國,不少人心向往之,認為是人間天堂,似乎美國的月亮也要圓許多。我最近幾年去了幾次,開始也有朝圣的感覺,想著美國的民主、自由以及高科技和富裕,值得頂禮膜拜。但是,隨著深入了解,發現美國也有不少的問題。
從大的方面來說,美國的政治也有黑箱,美國的民主也有虛假,美國的自由也有很多限制,從小的方面來說,美國的服務不好,美國的WIFI不好,美國有的城市也很臟,比如紐約。
說個服務不好的例子:我要從紐約去亞特蘭大住一晚再回紐約,又不愿帶著回國用的大行李箱來回折騰,而且美國的國內航班帶行李一件要收三十美元,就打算把行李存在酒店,反正第二天就回來。服務臺問,是要過夜嗎?過夜的行李不保管。我說,我可以給錢。答復是給錢也不行。這么一個小事情,結果是弄得我悻悻然。
說到剛才的預算問題,相信美國的學者是有看法的,他們認為美國的預算并不好,如同美國的醫改不成功一樣,美國也不是所想披靡的?;蛘哒f,如同我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高速公路上堵了幾個小時一樣,美國也不會是路路暢通。
我不是反美派,而且很欣賞美國。只是我認為要全面看待任何事物,不能絕對化。
現在倒是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中國一些學者認為美國樣樣都好,無論是制度還是社會管理。而美國一些學者呢,反過來了,他們推崇中國的制度,認為從中國的發展看,中國的制度是最成功的。
這完全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么!
這是沒有深入地了解而輕易下的判斷。
這次訪美同行的社科院美國所的劉澎先生說,他這次正好是第50次從首都機場去美國。他告訴我,去了一次美國,可以寫一本書;去了三次美國,可以寫一篇文章;去了十次美國,就什么也寫不出來了。其實,反過來說中國也一樣。我接觸過一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應當說,他們在一些問題上很有見地,但是,在另外一些問題上,他們就僅僅觸到了皮毛而已。
形容上面所說的,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成語中,有兩個是非常貼切的,一個是盲人摸象,一個是庖丁解牛。
其實,我們到一個生疏的國家,是兩眼一抹黑的,摸到的也就是局部而已,而我們常常是把一個局部當成了全局。只有深入下去,像熟練的庖丁一樣,了解了牛的所有部位和筋骨肌肉,才能在解牛時游刃有余地運用手中那把刀。
回過來再說美國。美國有不少問題不假,但是,美國是允許批評政府的,而且是公開批評。從政府的政策到政府官員的日常舉止,批評者都可以毫不掩飾自己的看法。美國的媒體成為政府的監督者,也是老百姓的代言者。
當然,中國也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過,要能夠聽得進尖銳的意見,全國政協主席主席俞正聲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有問題,提出來,在哪里發生的什么事,有什么顧慮,告訴我們,坦誠相見才能肝膽相照?!?/p>
也就是說,這塊石頭我們中國也有,不過看我們用不用,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