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夏


書名:《動蕩的世界》
作者:【美】艾倫·格林斯潘
譯者:余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65.00元
如果沒有次貸危機,格林斯潘的職業生涯可謂輝煌無比——擔任第13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跨越6屆美國總統。他被稱為全球的“經濟沙皇”“美元總統”,他掌握著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引擎”的秘密,人們稱他為偉大的經濟學大師、預言家、魔術師……
然而,2006年卸任,2008年就是次貸危機,如果格林斯潘想撇清關系,似乎完全不可能。對于2008年次貸危機,格林斯潘在新書《動蕩的世界》中,委婉地說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沒能預測到這次危機。
作為職業經濟學家,外交辭令在學術界并不鮮見,人們更關心的是,對于次貸危機,格林斯潘怎么看待。
格林斯潘認為,絕大部分風險模型是根據過去25年觀察而建立的,而即使用基于過去50年大量數據整合而成的精密模型,也無法預測出這場危機。他認為預測失敗的主因之一是,充斥著美國金融市場的“非理性因素”沒有被納入模型。
基于此認知,格林斯潘提出了預測危機的新模型,詳細地闡述了“什么樣的預測模型才是完美的”。他提出新模型必須更準確地反映出“人性中可預測的方面”,把預測重點放在那些給金融體系和經濟帶來最重大危害性的領域。
人性中可預測的方面包括哪些?格林斯潘從恐懼與狂熱、風險厭惡、時間偏好、從眾行為、依賴傾向、互動傾向、家族傾向、競爭傾向、價值觀、樂觀主義傾向、珍視親人的心理傾向、自理傾向、自尊傾向這些非理性因素著眼,雖然格林斯潘未必像心理學家那樣專業,但是以心理視角來剖析經濟問題,我們不得不對這位近90歲的老人表示欽佩。
如果說他2007年的回憶錄《動蕩的年代》是依靠其輝煌的經歷而成為天價暢銷書,那么這本《動蕩的世界》則是在遭遇空前質疑和抨擊后為后人留下的寶貴財富。
2010年,老態龍鐘的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曾希望歷史能夠對自己“三七開”,希望這個集他思想、智慧、經驗、教訓于一體的成果,能夠為他的“30%錯誤”挽回點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