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
摘 要:通過幾個案例的講述,指出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真心真意地愛學生。
關鍵詞:愛;信任;自尊
做教師十幾年了,我常常想,當一個好老師的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今天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當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夏丏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再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我常對學生說,希望你們的人生是快樂的。而保持一顆赤子般的童心,便是快樂的源泉。
還記得2006年高新中學成立的第一年,我第一次跟學生一起學習健美操,我的壓力很大,說實話一想到自己上場就總覺得很難為情。可是孩子們一聽說老師也要上場,他們派來了最擅長教動作的學生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對我進行個別輔導,他們的耐心和虔誠讓我感動,而我的滑稽與好學也為他們帶去了歡聲笑語。我在訓練中捕捉他們的笑臉進行表揚,我在訓練的間歇時間和他們一起做游戲,我在每日的總結中真心鼓勵會體驗快樂的學生,克服困難的學生,評出每天的快樂明星。那段日子樂此不疲。
二、愛學生就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有個習慣,每次新接一個班級,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做一個調查,了解一下學生眼中的自己有哪些優點、不足,班級有哪些問題等等。而我也從學生那里知道他們最討厭教師偏心。
每個學期、每個學年,我都要調整班級的小組,變換小組長,不斷改進小組分配和管理模式,每學期完善班級量化管理細則,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加分政策,特別是畢業班階段,每次月考后都要舉行變換對手賽,讓他們都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有一次接到班里小張媽媽打來的電話,孩子回家說老師不愛管我了,我沒有班級里某某同學聰明,老師對我好像沒什么希望了……我急忙跟家長解釋,其實小張是一個特別努力、意志力特別堅定的孩子,老師只是跟能力不一樣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罷了,不會放棄的。可是這樣的說法能真的說服家長嗎?我已經讓孩子和家長感受到了教育的不公平,這就是我的最大的問題。在那以后的時間里,我對她格外關心,經常對她進行心理輔導,化解了孩子心中的困擾,驚喜的是她在中考中竟然取得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孩子在畢業后還經常回來看我,表達對我的感激。可是我心里的那份慚愧和自責卻一直沒有忘記,我常常想一個孩子的潛力竟然這樣巨大,我的人為的不公平會耽誤多少個這樣的孩子呢?每每想到這個問題,我就會不寒而栗。
三、愛學生就要給學生傳遞信任的力量,絕不輕言放棄
2006年至2010年期間,我帶了做班主任以來最完整的一屆學生,也是與我感情最深的一屆學生。學生成績的參差不齊,個性的鮮明迥異,著實讓我掉過不少眼淚,甚至還產生過要放棄做班主任的念頭。班級的L同學多次私拿他人錢物,我多次教育,可是仍屢教不改,我為此事煞費心機,既想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要考慮班級其他學生的利益,我的苦口婆心不僅沒換來他的轉變,反而讓他變本加厲地出現狀況,我實在忍無可忍,上報學校希望他能徹底離開我的視線,勸他轉到其他學校,可是家長幾乎跪地懇求我,因為孩子學制跟其他學校不同,成績又不好,誰愿意接受他呢?我選擇了再一次原諒他,讓他承擔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后來直到畢業他不僅沒有犯過此類錯誤,還給我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班級s同學學習基礎實在太差,老師們都已經竭盡全力了,可他竟然不思進取,終于有一天我氣急敗壞地在班級宣布,以后S同學跟我無關,我再也不管他了。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L同學送給我的一篇長長的文章,題目是《枯木也能逢春》,大致講的內容是一個個性頑劣的學生在家長放棄后差點走上犯罪道路,后來遇到一位老師幫他實現轉變的故事,L同學寫給我的話是,“老師,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放棄一個學生,否則結果可能是很可怕的。”我為L同學樸素而真誠的話感到震撼,也許他在換種方式感謝我當初沒有放棄他,也許他是在用自身的經歷鼓勵我,每一個孩子都不是朽木,哪怕是家長都放棄時,你仍是那個相信教育力量的人。我為那時的自己感到羞愧,從那天起,我從不敢輕言放棄。
四、愛學生就要呵護學生的自尊
師愛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師應盡量不要傷到孩子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
最初當教師的幾年總覺得面對剛接班的學生,得給他們個下馬威,得特別嚴格,讓他們覺得我鐵面無私,這樣以后才不會被學生欺負。2003年接班時,班里有一個特別聰明的男生——小陽(化名)。可是他學習習慣很不好,經常不交作業,還喜歡留長頭發,不愛穿校服,做什么事情都無精打采,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后來聽說竟然喜歡班里學習最好的女孩,還給她傳紙條,讓我逮個正著,我當時自以為是地想終于找到了絕佳的機會教訓他,于是很不客氣地批評他這件事情的惡劣影響,同時又把他的種種劣跡翻出來,似乎當時就一個宗旨,讓他反省自己,死了這條心。后來聽學生說他心里一直在怨恨我,為什么呢?因為他覺得我瞧不起他,不顧他的自尊,不顧他的感受。盡管在后來的日子我一直努力化解他的心結,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加倍關心他,可是他始終沒有成長為一個我理想中的陽光少年。他高中畢業后給我打來電話,說考上了哈爾濱工大,還說想我了,我真的很感動,可是心里仍有隱隱的疼痛,如果當初我在觸碰到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時能更智慧一些,他會不會成長得更好一些呢?我慶幸自己后來做了一定的補救,更慶幸的是我碰到的他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他理解并原諒了當初那么稚嫩的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底發出的,真心真意地愛,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作者單位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