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軍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化學學科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高中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必須依靠思維能力才行,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關鍵,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當下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教育;化學思維;培養對策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興趣
首先要想培養高中學生的化學思維品質,就要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導學生不斷學習、自我學習的關鍵。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對高中化學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品質。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能夠對新內容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開始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巧設懸念疑問,活躍學生思維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還需要利用疑問,巧設懸念,展示矛盾,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高中化學教師的巧設疑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疑問設置,處處揭示矛盾
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問題的設置,巧妙地設置疑問,處處揭示矛盾,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之火花。比如,筆者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就曾經設計如下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1)往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與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兩者出現的現象是否相同?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筆者隨機叫出兩名學生分別對上述的問題進行實驗,并且在實驗之后,分析兩者現象的不同之處以及產生不同之處的原因,進而導出轉換關系及Al(OH)3的兩性。該問題的最終答案是通過思考、實驗與分析總結得出的,自然是正確的,是可信的。緊接著筆者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剛學到的知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在不用其他試劑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辨別兩瓶失去標簽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該問題是上述問題的引申,通過筆者的層層深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能力無形之中都得到了鍛煉。
2.導入新課時,設置懸念
在高中化學新課導入的過程中,化學教師可以利用疑問,巧設懸念。一方面利用課程導入,可以將學生從豐富多彩的課余10分鐘中吸引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求知欲望,讓學生更加集中精神上課,迅速地進入“角色”之中。比如,筆者在進行“鹽類水解”教學的過程中,講到堿的水溶液呈堿性,酸的水溶液呈現酸性,那么筆者就問學生:“鹽的水溶液應該是什么性呢?”如此提問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于是趁此機會,筆者就利用教學實驗進行探究,用pH試紙測試三者的水溶液的pH值,然后通過分析與比較,揭示鹽類水解的秘密,利用巧妙的新課導入方法,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打破墨守成規的教學方法,敢于創新,培養思維敏捷性
思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其敏捷性就顯露出來,這是人類思維其他品質發展的結果,思維的敏捷性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在思維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漸進,而是保持較大的思維跨度,以最快的速度攻克未知。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這也是高考化學試題對高中學生的基本要求,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筆者問過很多高考后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高考答題的時候,時間緊迫,有時候還會出現個別學生答不完試卷的情況,筆者究其原因在于學生的思維不夠敏捷。
如果學生的思維非常敏捷的話,那么在高考的過程中,他們很善于抓住機會,快速地吸收考試信息,快速篩選與運用解題需要的信息。比如,有些高考試題比較繁雜,解決起來必須理順各個物質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要逐步推理,抓住反應過程中消耗和剩余的各種物質的量,如此一來,問題的答案自然就迎刃而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提高敏捷性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解題速度。筆者在高三階段的化學教學中都會定時、定量地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并積極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敢于突破自己,敢于創新,在多變多解以及多思的問題中把握本質。對于那些思維受到阻礙的學生,教師要予以糾正,幫助他們暢通思維。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適應高考試卷的要求,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就應該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鍛煉思維能力,最終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瑞卿.化學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教師版,2006(05).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第二高級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