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本溪市區46年氣象資料的統計分析,總結出了該地區雷暴天氣氣候規律和特征,并分析了該地區因雷暴天氣災害頻發,造成農業諸多方面災情,影響和破壞了糧食產量質量及農業基礎設施;同時,提出利用雷暴天氣規律和特征,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并提出防御對策。
關鍵詞雷暴天氣;氣候特征;農業生產;防御對策
中圖分類號S4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4-01108-01
作者簡介于尚友(1958- ),男,遼寧本溪人,工程師,從事防雷工作。
近年來,災害性天氣呈多發態勢,具有種類多、頻率高、影響大的特點[1]。惡劣的雷暴天氣就是一種重復性很強的災害性天氣,從天氣學來講,雷暴是積雨云中所發生的雷電交作的激烈放電現象,是強對流天氣發展的產物,也常伴有暴雨、大風、冰雹、龍卷等嚴重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屬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它不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也給農業生產活動、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均帶來嚴重影響和破壞,阻礙地區農業生產發展[1-2]。由于本溪地區獨特的地質構造,雷暴災害頻發,影響了農業生產活動。了解和掌握該地區雷暴天氣規律,對農業生產決策服務和防災減災是十分重要的。為此,筆者利用本溪市區1955~2000年的氣象資料,總結分析了雷暴天氣氣候特征及其對農業的影響,用于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并提出防御對策。
1資料與方法
利用本溪市氣象局提供的本溪市區1955~2000年的氣象資料,采用統計分析方法,總結分析了本溪市區雷暴天氣氣候特征及其對農業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防御對策。
2本溪市區雷暴天氣氣候特征
根據本溪市區46年氣象資料統計可知,本溪市區年平均雷暴日為33.5 d;年雷暴日數最多天數為64 d,出現在1959年;年雷暴日數最少天數為1 d,出現在1994年。
2.1雷暴日數月變化本溪市區每年3 ~11月是雷暴活動月份,各月平均雷暴日數分別為0.1、0.8、3.4、7.5、8.0、6.8、4.7、1.9、0.3 d,其中6~8月份是雷暴天氣高發期。
2.2雷暴日數季變化從每10年各季節出現雷暴天數(表1)來看,本溪市區夏季雷暴天氣盛行,秋季強于春季。
2.3各方位雷暴頻數46年來本溪市區S、SW、W、NW、N、EN、E、SE各方位雷暴出現頻率分別為9.6%、13.4%、12.2%、20.5%、10.8%、9.1%、12.3%、10.5%,可見出現頻率最高方位是NW,其次是SW。說明本溪市區雷暴天氣系統多來自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
3本溪地區雷暴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每年6~8月份是本溪地區雷暴天氣高發期,雷暴天氣出現時,常伴有雷電、暴雨、大風、冰雹等天氣現象,使農業災害時有發生。雷電對農業現代化設備系統(如信息技術、設施農業等)、動力機械設備和電力系統常造成損傷和破壞,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安全保障;強暴雨天氣時常造成山體滑坡、山洪爆發、泥石流、河水泛濫,常沖毀堤圍、房屋、道路、橋梁,沖刷土壤,淹浸農田等災害,給本溪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和損失,也給森林、土地、水資源帶來損失。雷暴風災對種植作物品種的傷害影響更大,可使作物倒伏和生理機能下降,誘發很多災情。如秋熟作物在中后期遭到雷暴風災使莖葉擦傷、撕裂和折損。水稻在抽穗遭遇雷暴風災后,葉莖部卷曲、挫折,易造成抽穗困難;因稻葉受損,生理機能下降,導致單穗穎花數減少造成減產;雷暴風災后極易引起水稻白葉枯病、紋枯病和稻瘟病等病害。雷暴風災極易造成玉米等高桿作物倒伏,抽穗開花期倒伏,嚴重影響作物間授粉受精,空殼率增多。灌漿期倒伏,養分輸送受到阻礙,秕谷增加,使糧食產量質量受到影響。雷暴天氣還影響和破壞林果業和養漁業的發展。因此,了解掌握該地區雷暴天氣規律和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對農業生產起到很好的指導和保護作用。
4防御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