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東會
打造高效課堂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新一輪課改的主旋律。在基礎教育領域,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詞匯。那么,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達到高效呢?我簡單談一下個人觀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去一些借鑒和參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
2.給學生創設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分桃子”這節課,重點就在于學生對于除法豎式算法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歸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去理解算理“為什么要從高位除”。就應該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并通過互相補充,逐漸完善計算方法,其實這也正是在滲透數學思想,也正是發展學生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獲取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通過數學的內在魅力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除此之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教師適當的語言評價;多媒體手段的恰當使用;小組間的競爭等(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及具有的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一節課之中,往往這些手段會同時使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自主?我們教師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要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體現出自主。(2)解決問題上的自主。自主是合作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并且在布置問題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先去發現,然后再去和同桌、前后桌、小組的同學去交流,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自主,就是讓每名學生對于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因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和聯系。
三、注意學生的活躍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課堂上的氣氛活躍,這只是表面現象。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更要去關注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連做一組題也要和別人交流合作一番,好像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但一節課只有40分鐘,這種非數學的交流合作特別多,學生肢體的活躍超過了思維的活躍,學生也就失去了思考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如果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做到興趣、自主、活躍,這樣的課堂肯定是高效的。
(作者單位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姜屯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