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班主任向我告狀,說兒子喜歡耍威風。自認為“大組長”的官比“小組長”大,便指使小組長給他買冰棍;把和他關系不好的同學記在不守紀律的黑名單上;班上推選三好學生時揚言:“我爸認識校長,校長肯定會聽他的!”
我和丈夫都是行政干部。雖然我們盡量避免將官場的隱性規則帶到家里,但是兒子還是能從一些細微的事件中捕捉到氣息。
有一次,司機接我去開會,兒子正好去上補習班坐順風車。我對司機說:“去接XX書記!”兒子自言自語道:“書記肯定比你的官大,要不,怎么是你去接他,而不是他來接你?”我帶兒子參加一個宴會,同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是領導,應該走在前面!”兒子拉起我的手,大步上前,坦然說:“人家說了,領導先走!”市里舉辦大型文體活動,單位發票或者朋友送票,兒子就會炫耀:“我們家都是A票,最好的位置,一分錢也不花!”
看見兒子對官位、權力充滿崇拜,我和老公憂心忡忡。兒子會不會因此扭曲了價值觀,甚至長大后誤入歧途?我決定好好去引導他。
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將工作上的事告訴兒子。比如,周末要下鄉,是因為當地有突發事故要處理;回到家電話不斷,是因為要組織大型活動;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因為明天要迎接工作檢查;早上天不亮就出門,是要趕到駐點的鄉村做信訪維穩工作……兒子終于明白,當官是要承擔責任的。而且當官也有壞處,譬如假日不能陪他去公園,不能帶他去旅游……
有一天,和兒子在路上走,正巧碰到市長在散步。“市長,他是市長?”兒子語氣里無比驚羨。我淡淡地說:“是啊!他是咱們市的市長。你說,當市長好嗎?”“那當然好啊!全市最大的官,所有的事都是他說了算,多威風啊!”
正好經過一個文化廣場,我問兒子:“你看,這個廣場修得好吧?市長就要負責任:建在哪里,建成什么樣,投入多少錢,什么時候修建,什么時候完工,市長要開很多會來進行研究,還要給相關部門分好工,誰做什么,什么時間做什么。萬一出了什么問題,市長還要盡快想辦法解決。”“他一個市長,管那么多事,不煩啊?”兒子問。
“你看,廣場對面這條污水溝,有很多市民給市長寫信,要求解決。”“這點小事都找市長啊?”兒子很驚訝。“是啊,大家信任你,推選你當市長,有什么事情,當然首先要找你,不可推卸的!如果發生重大事故,市長還可能被追究責任呢。”兒子長嘆了一口氣:“哎呀,聽著都覺得累。還是當小組長好!”
我趁機告訴他,當班干部也同樣要承擔責任,要在各方面作表率。比如要比別的同學早上學,晚放學,監督大家上自習,課間還要收發作業本。如果做得不好,同學們就會有意見。兒子有點兒不好意思起來,可能是想起自己干的那些事。
我平靜地對兒子說:“每種場合都有自己的規則。比如,在學校,學生要尊敬老師,學生生病了,老師會送學生去醫院,發生地震、火災等突發事件,老師要將學生護送到安全地方。在官場上,職位有高低,分工也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要盡好自己的責任。”
兒子紅著臉說:“我以后再也不讓小組長幫我收作業了,也不隨便給人記進黑名單……”
我相信,兒子將來一定會明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做個有價值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