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洲 朱輝躍
江蘇省淮陰中學,名聞遐邇,高考連年創優,一本、二本達線率、名校錄取數穩居江蘇優質高中最前列,而且廣大學生升入大學后表現出強力的發展后勁。
根據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重點院校的隨訪,10多年來,該校畢業生在大學里入黨的多,獲獎學金的多,當學生干部的多,成為社團領導的多,擔當活動或課題研究組織者的多。其中,張磊同學被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典型在《中國教育報》上宣傳;尹杰同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唐吉云同學榮耀當選“十大復旦之星”第一名;就讀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近百名同學獲得國家獎學金和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尤其讓人贊嘆的是,該校2005屆畢業生張新星作為第一作者,在《美國化學會志》雜志上發表論文,證明了磁性超級原子釩鈉八(VNa8)的存在。
如今,淮陰中學已被清華大學等全國50多所一流高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2010年以來連續被北京大學確定自主招生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學校,榮獲“中國創新型學校”稱號,兩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被譽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教育沃土。在教育強省江蘇,身處經濟欠發達的蘇北,淮陰中學為什么能“脫穎而出”,培養如此高素質的學生群體,受到社會各界如此的推崇?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筆者有幸采訪了該校校長、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元貴,向他求解其中的奧秘。
一
張元貴在淮陰中學工作34年、擔任校長16年,與這所學校已經融為一體。在介紹學校辦學成績時,他說這是一代又一代淮中人艱苦奮斗、不斷探索的結果。話語中飽含驕傲與深情,也透露著誠懇與謙遜。
他說,辦好一所學校,首先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淮陰中學辦學已經112年,教師隊伍發展具有“傳、幫、帶”的光榮傳統,一代代后來人都能夠勇于擔當“薪火相繼”的重任。本世紀以來,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需求量不斷增加,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形勢。
優秀的教師哪里來?張元貴說,我們的思路是:自己引進,自己培養;引進講究高質量,培養注重高水平。學校注重從高校中層層篩選優秀的本科畢業生或碩士研究生,要求他們學科素養要好,作為教師的基本功要扎實,即表達能力、板書水平、組織能力等,同時要敬業愛崗、具有愛心,無私奉獻。“招聘老師必須保證高質量,不合格的一個都不進,誰講情也沒用;一個不合格的老師會影響很多學生的成長”。10多年來,淮陰中學校區從兩個發展到四個,在校學生由不足2000人發展到近萬人,學校招聘教師550多人,沒有一個是“人情戶”。
在教師培養上,淮陰中學創造性地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重視對教師的過程性評價,設立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不同層面的發展目標,并且與教師德性修養、水平能力、教育業績、科研成果、職稱晉升、評優獎勵等有機聯系在一起,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素養的提升和專業的發展。
“我們教師培養還注重‘學術性,這是淮陰中學‘成就每一位師生卓越追求辦學理念和‘學術高中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即教師要具備厚實的專業素養、鮮明的教學風格、突出的課程能力。”身為中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和“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張元貴深知“學術”對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意義。目前,淮陰中學已經建成一支“結構合理、博學嚴謹、具有現代素養”的研究型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11人、教授級高級教師3人、省市名師近百人。
二
談到高考,張元貴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基礎教育存在不少問題,但不能一股腦把問題都歸結于高考。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科學地研究它、應對它,將升學考試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因此,張元貴多年來始終站在教學管理一線,引領廣大教師群策群力,應變創新,努力把握江蘇高考改革動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優異的高考成績。
“我很欣賞一句話,對于學校而言,沒有高考就沒有今天,只有高考就沒有明天!我們的價值追求不能僅僅定位在學生的高考成績上,否則,就太淺薄了、太功利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張元貴認為,“既要培養學生的全面扎實的基礎素質,又要使得學生學有特長。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以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會比較好。”所以淮陰中學一直重視構建內涵豐富、動態開放的課程體系,使學生發展有方向、有依托,能夠主動質疑探究發現,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校注重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突出小組合作、批判質疑和探究性學習方式,變傳授性教學為討論式、趣味式、啟發式、參與式教學。同時強化活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實踐性課程、閱讀性課程、體驗性課程、研究性課程的開發開設,注重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培養、發展興趣和特長。前文所說的張新星同學就是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不斷加強對化學的自主學習,自學本科化學系要求的幾門主課,為以后科學研究打下了扎實基礎。
張元貴認為,身心健康、體格強健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淮陰中學,除體育課外,每天至少要保證學生一個小時的體育運動。
三
每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勤奮學習、主動發展。張元貴表示,教育要遵循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再好的學習條件,只是外部因素,要想讓學生主動成長,就要激發學生內驅力,首先要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一個有成功體驗的孩子、一個受到褒獎的孩子,就會對自己有自信心;而一個有了自信心的孩子,他就有了追求的目標,就有了內在的學習和進取的動力。”淮陰中學把社團活動、班級活動、運動會、研究型學習、社會實踐等的組織權、評價權都交給學生,目的就是讓學生鍛煉能力,獲得成功體驗。
淮陰中學經常邀請像全國道德模范洪戰輝、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侯晶晶、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北大原校長許智宏等杰出人才來校舉辦一些主題活動。“我們的社會存在一些功利和浮躁的東西,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人身上還存在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因素,因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尤為重要。通過活動,我們想讓學生看到社會正面的東西,感恩父母的感情,欽羨社會精英的杰出人生,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奮發進取,有所作為。學校正在打造“擔當教育”品牌,也是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成長與民族未來聯系起來。”
“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道德修養好、懂得感恩和有責任心、有目標追求且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孩子,在中學階段一定會把自己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強健體魄、增長智慧、練就本領和提高學業水平上面。他的學業成績怎么能不優秀呢?所以淮陰中學學生優秀的高考成績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應該是素質教育水到渠成的結果。” 張元貴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