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娟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交流的工具,和漢語一樣,需要學習者從小的耳濡目染,根深蒂固地學習和理解。小學英語自開課以來,在整個學業生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英語的主要目的和教學目標是:培養起學生對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興趣,拓展語言思維轉化的能力。
關鍵詞:鍛煉思維;全面發展;掌控全局
一、課堂活動開展的對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課堂活動,活動的對象無疑是學生。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和安排活動時,要把學生作為最大的受益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學習的樂趣,鞏固英語知識,鍛煉口語,增進友誼。教師應該充當教學中的引導者,不能參與過度,也不能置身事外。要與學生在活動中融會貫通,最大限度地實現活動給教學帶來的利處與方便。
二、活動的目的
小學英語課程中開展的活動,旨在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參與到教學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活動教學,一改以往教師講授、學生死記硬背的狀況,把“死英語”變成“活英語”,讓學生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不是一堆死氣沉沉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小學時期是學生耳濡目染、高度向周圍人和事進行模仿的階段,這一時期,教師應該在活動中全面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算能力,讓英語真正實現其語言交流與運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和期末的分數成績。
三、活動類型示例
1.分組活動競賽
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單詞背誦的活動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績記錄分數,最后優勝組可以享受禮品和鼓勵作為獎勵。在小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為自己所在的隊伍爭取勝利,在這個過程中,被動學習就轉化成了主動學習,學生會更快更深刻地記住單詞,即使活動結束了對背誦單詞的熱情也不會再短期內消退,并且在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手腦并用,模仿所學單詞
小學英語教材所編寫的內容一般是小學生經常遇見和關注的內容,比如,父母、桌椅家具、動物植物、衣服褲子等。在安排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小學生進行模仿單詞的狀態,讓學生在背誦單詞與理解意思的同時,手腦并用,更深刻地記憶。例如,學習動物這一單元的單詞時,英語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模仿動物的樣子,或者利用手影和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如果學兔子這個單詞,就可以讓學生蹲下一邊蹦跳,雙手放頭頂,嘴巴里面重復說:“Im a rabbit .”學習小狗的時候,就可以說:“Im a dog .”
3.做游戲活動
如果長時間做單詞背誦類型的活動,間隔一段時間,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游戲,當然也要把知識學習融入其中。比如,學習一二三四五數字的課堂,可以讓學生按個報數,不能正確連接下去的學生可以懲罰為大家講個笑話,說得好的學生則可以獎勵小星星貼紙。
四、課堂活動開展的原則
1.融會貫通原則
融會貫通原則是課堂活動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在開展活動時,一切活動內容都應該圍繞活動的目的與原則開展,即推動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培養學生興趣與愛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全面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算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2.靈活性原則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能在預想范圍內突發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盡量全面思考,以及應對狀況時沉著冷靜對待,一切把學生放在最重要的思考位置,靈活應對情況的發生。
3.差異性原則
世間沒有相同紋理的兩片樹葉,同理,也不會有智力心理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在一個班級中,在英語知識學習方面,學生表現出來的智力水平和差異,一定是良莠不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尊重差異,求同存異,實現學生整體的知識學習吸收最優化接收。教師在活動中有時候可能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盡管如此,也要尊重學生差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活動變化,不能讓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對活動的興趣。
五、課堂活動的控制
課堂活動無疑是英語學習中一個很好的途徑,在活動中,英語教師應該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切不可讓活動局面失控。對于調皮的學生,教師可以課堂上先安撫,課后私下找談話。對于過分積極和過分消極的學生,教師應該讓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更應該把活動的步驟安排在有相對伸縮范圍的時間內,讓活動既不會超出課堂時間預算,也不要太過于緊湊。
總而言之,英語課堂活動作為一種新穎的英語學習方式,為了能實現最大的活動效果,這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與奮斗。讓小學英語課堂實現知識迸發性與活動趣味性相結合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陳書葉.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活動[J].金色年華,2011(05).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淗江小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