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武
摘 要:互動式作文評改是指以學生為作文評改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雙方相互作用,從而建立生生、師生雙向的情感交流,雙向的資源共享,雙向的創新提高,雙向的評價激勵措施,初步形成教學相長的作文評價新機制。
關鍵詞:作文評改;互動式;實效;主體性
為了激發學生主體參與寫作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快速提高作文能力,在語文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認真思考,大膽實踐,采用“互動式作文評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避免一些傳統作文評改的弊端,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
一、概念界定
所謂互動式作文評改是指以學生為作文評改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雙方相互作用,從而建立生生、師生雙向的情感交流,雙向的資源共享,雙向的創新提高,雙向的評價激勵措施,初步形成教學相長的作文評價新機制。
現代教學理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作文評改的過程也必須是師生共同互動的評改過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因此,在互動式作文評改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動態的交流過程,通過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師生間建立了一種和諧的新型關系,教師與學生同處平等地位,進行學習、探討、研究、爭論、交流,在這樣密切配合的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二、互動式作文評改的優勢
1.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互動式作文評改法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作文評改法,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把評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是課堂作文互動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學生主動參與評改,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情感;在互動中交流研討相互補充;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互動評改交流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作文審美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有一種主人公的感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
2.有利于體現師生的合作交流
發展性評價理論認為評價要倡導在評價過程中的合作,評價不僅重視結論,更重視過程。它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以及被評價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評價者對評價情境的理解,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因此,互動式作文評改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師生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師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互動式作文評改教學中,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名詞,也不再是學生作文的最終仲裁者,而是作文評改活動中平等的對話與互動的主體。在互動式作文評改中,決策權掌握在學生手中。教師在保持教育責任的同時,又尊重學生,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學習,建立起一種教學相長的“雙贏共同體”,引導學生尋找寫作規律,與學生一起探討寫作技巧,使學生悟出寫作真諦。看過作文的批語后,作者總喜歡與批改者對話乃至討論或爭論,各抒己見,在爭論之后對一些觀點達成共識,有的甚至牽引出第三者做裁判進行辯論,爭論之后總是會讓學生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對作品的認識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這也是提高寫作的認識過程。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傳統的作文評改模式,學生每次寫好作文,交給老師也就完事了,而“互動式作文評改”決定了學生必須再去看一篇或幾篇類似的文章,然后從立題構思、選材組材、謀篇布局、表述技巧等多方面去研讀思考,給出一個合適的評語。在給別人的文章找優點和毛病的同時,領悟寫作的技巧,發現自己的不足,反思寫作的得失,這樣就有利于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互評”必須斟酌批語,才能寫出合情合理的高水平的評語,為了不被教師紅筆提示、在講評中“曝光出丑”、被同學笑話,就必須斟字酌句地寫好評語,寫評語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與反思寫作的過程。在“作文互動評改”中,有的學生眉批、總批,洋洋灑灑地寫上幾百字的批語,寫的過程就已經在提高著他們的表述能力。
4.有利于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
發展性評價理論認為評價是被評價者的自我評價與相互學習,激勵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發現問題,對照問題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發展。互動式作文評改強調被評價者的自我評價與相互學習。一個班的學生作文水平總是參差不齊,一篇好的作文常常落到一個作文水平低的學生手里,面對那么好的作文,讓水平低的學生看到了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但這不夠,他還必須給這篇文章寫出對得起這篇作文的批語。這確實有難度,不用擔心,他自會找一個或幾個有水平的同學一起討論交流,幫助他分析這篇文章,請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就是一些作文好的學生,也因為興趣,喜歡跟同學一起研究作文和批語,在研究的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既開拓了思維,又提高了對寫作的認識水平,這是教師批改不可能有的現象。因為在學生的印象中,教師的批語沒有商榷的余地,很少有學生去推敲教師的批語,而同學間的批語可以討論、可以推敲,而討論、推敲的本身就是學習。尤其是一些非常欠缺的作文,在作文水平較高學生的精心批改之后,會使那些應付了事的作者受到震動與教益,從而轉變寫作態度。在作文互動式評改的實踐中,筆者總會發現學生的第二篇文章比第一篇文章無論是書寫還是寫作態度都有了驚人的進步。只因第一篇作文后那字端、語暢,寫滿鼓勵的上百字的好評語讓他從感動到行動。“互動式作文評改”給好與差的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與溝通的機會與平臺,提供了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可能。
三、互動式作文評改的操作措施
1.依托習作,傳授方法
(1)向學生提出作文自改互評的內容要求。根據每次作文的主題要求,向學生提出作文自改互評的標準,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作文學習準備,二是作文態度,三是寫作能力技巧。對作文的自改互評的內容也提出具體要求。平時作文指導中,我要求學生寫出“四度”作文,即立意的高度、文化的厚度、構思的巧度、表達的活度。因此,指導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內容要求方面,我要求學生從“四度”去品評文章。
(2)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具體方法。教學生從“立意構思、選材組材、行文結構、語言表述”幾個大的方面去審視文章。如,選材的真實性和普遍性、典型性怎樣區別,材料組織的嚴密性和連貫性怎么看,立意的高低怎么理解,語言的規范、簡練、優美、流暢怎樣品,要求學生必須細讀三遍以上,方可動筆修改。同時對錯別字、病句的修改做些硬性規定,讓學生分三步走,一改,改錯別字、病句;二評,用眉批,總批評句、段、文的優與劣;三談,談讀過此文后的感受,談寫作的得失和寫作規律,讓批改人總有話說,總有事做。
(3)明確自改互評的基本程序。首先是讓學生按文章評改的內容要求進行自評自改,接著在小組內互評互改,交流后寫好評語,然后推薦出一至兩篇的點評樣文。最后是教師批改點評,挑選出講評的典型范文。
(4)實施學生自改互評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自改互評作文時可以運用方法。一是示例修改法,即通過典型的樣文進行修改點評,多項互動交流,給學生示范評改作文的方法。二是典例點撥修改法,即通過學生典型的樣文分析原因和修改點撥,傳授給學生批改文章的方法。三是講座修改法,即通過舉辦講座,專門給學生講授批改文章的理論與方法。
2.出示范文,師生共賞
(1)佳作賞析。利用一節課,老師、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講評。一是學生講評。印發每次挑選出的樣文佳作和等次樣文,每次選幾名學生,談自己作文的構思、寫作過程,并談談自己本次寫作的得失。每小組讓一至二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評每個等次的樣文,展示他們批改作文的成果,讓大家分享他們的心得體會,從中得到教益。也注意選一些寫得一般的學生來宣讀,使這些學生覺得自己也有奔頭而產生寫作興趣。其發言人要向全班報告本組討論的情況,既總結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又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學生的評改完成了教師所規定的內容和達到了預定目標,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的評改還有欠缺或學生提出的問題自己無法回答時,教師可通過追問、引導、啟發或者再給時間討論,直到達到目的為止。二是教師講評。先公布各個等次的人數以及第一等次的名單,然后分析各個等次的優缺點,并拿一些范文來講解自評、互評、師評之間的異同,幫助學生提高評價能力。在第一等次的作文中選一至二篇較佳的作文出來,供同學鑒賞。教師的點評重點在挖掘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和指出缺點,總結寫作規律。
(2)范文修改。在點評學生各等次作文的同時,可以進行范文修改示范。教師拿一些范文來講解和點評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修改意見,并把修改的范例呈現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評價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
學生互動式作文評改是一種突出學生主體性作文批改形式,是一種對作文有效批改形式的探索,更是一種學生提高寫作認識和寫作能力的方式。我只希望我的探索,能給別人一些有益的借鑒。其實學生互動式作文評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語文教師可以放開思路,大膽實踐。只有積極探索,勤于實踐,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學變得充滿活力和情趣,使新課程改革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陳永明.鐘啟泉現代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第一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