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瀅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的飲食消費結構也發生了改變,首當其沖的表現為對水果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作為山西水果主要產區的運城在水果產業的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山西的前列,但是放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運城的水果產業仍然還是比較落后的,本文將從山西運城水果產業的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運城水果產業發展的措施等方面來剖析運城水果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水果產業;水果貿易;深加工
0 引言
運城,古稱河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現在更是黃河金三角四市(分別是山西運城,臨汾,河南三門峽以及陜西渭南)國家區域協調的中心城市,山西運城的水果產業的發展首先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運城在地形地貌上屬于黃土高坡上的盆地,地勢相對平坦,夏季炎熱,光照充足,日照2350小時,年平均氣溫13℃,無霜期212天,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同時具備良好的地下水灌溉資源以及黃河水灌溉資源,在水果種植方面具備良好的地理條件。
1 山西運城水果產業的發展現狀
運城水果產業的種植狀況,由于優越地理條件的影響加之我國小農經營的模式,運城的水果產業種植品種是比較多的。運城地區目前種植的水果種類包括,蘋果、梨、棗、石榴、桃子、葡萄、核桃、山楂、杏、李子、柿子、櫻桃、草莓、無花果、酸棗等,甚至還有一些小范圍的大棚種植的南方水果,比如火龍果種植基地。2012年,運城市水果種植面積325萬畝,水果年總產值49億公斤,其中年蘋果的種植面積和種植農戶都是最多的,大約有230多萬畝,主要集中在臨猗縣和萬榮縣、絳縣和芮城。梨30萬畝,葡萄25萬畝,此外稷山的紅棗以及絳縣的山楂還有一定的規模之外,其他水果的種植比較分散,規模相對比較小。
運城水果的銷售狀況,上世紀80年代,運城蘋果占領了南方的部分市場,而這得益于運城的蘋果種植比較早,而運城蘋果的銷售市場近些年來經歷了這樣的市場變化,由廣東福建到湖南、湖北,現在主要在河南以及中西部貧困地區,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作為新鮮水果的蘋果,運城的區位種植條件并不是最優,繼而被山東陜西等具備最優蘋果區位種植條件的地區超越,其次,在運城蘋果種植的過程中,單個的農戶越來越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一味的追求蘋果的商品化率,而忽略了蘋果的口感,內在質量的管理,從而在國內逐漸喪失了高端市場。但是隨著我國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運城的水果在出口領域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0年,運城水果出口4.56萬噸,貨值4443萬美元,創下水果出口的歷史新高,水果出口已經成為運城水果的一個新的增收點,并涌現出運達、富優特、龍頭拓展、華榮等一批外向型鮮銷龍頭企業。
運城水果的深加工狀況,近些年來運城市在水果深加工方面涌現出了不少當地的龍頭企業,比如海升(鹽湖區)、匯源(萬榮)、中魯(芮城、萬榮)、安德利(永濟)、特美(臨猗)、湖濱(臨猗)、恒興(臨猗)等七大果汁企業和維之王(絳縣)、山里紅(垣曲)、胃樂(稷山)、后稷(稷山)、晉華(臨猗)、峨嵋(聞喜)等六大果脯、蜜餞加工企業。這些龍頭企業所創立的品牌,比如維之王,山里紅已經成為山西省的知名農產品品牌。
2 運城水果產業存在的問題
運城水果種植產業存在的問題,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使得農村青壯年人口減少,從事農產品種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既懂得農業技術,又能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就更加稀缺了;其次種植品種滯后,低檔水果產量大,種植規模小并且分散化嚴重,雖然水果的種植面積很大,但在單一的水果市場上,并不具備價格話語權的優勢,再加之小農本身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就不強,所以在運城幾乎每年都有果農因為當年某一種類的水果價格很低,繼而導致拔樹的情況,農業合作社流于形式。最后,在果園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技術水平不高,基本上還是主要依靠人力去完成果園的管理,機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不高,同時也缺乏規范化的指導,比如無公害種植,但是真正能做到無公害種植的果園微乎其微,從而農藥殘留問題一直不能很好地解決。
物流銷售環節上,運城水果產業也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采摘水果之后對鮮果的分級問題,基本上是靠人的經驗去判斷,缺乏統一的標準,經常會出現一箱水果里面嚴重的分層化,底下是一些小的,不太好的,而位于頂層的水果卻非常光鮮亮麗,而這些水果最終會到消費者手里,從而會影響整個運城水果的聲譽和信用,更不用說和發達國家的專業化機械化的處理方式的差距了。第二,水果保鮮技術落后,果品的貯藏能力不高。水果貯藏能力僅占水果總量的30%,這其中還包括傳統的土窖貯藏。水果保鮮技術落后,直接影響的是水果的售賣周期,進而會影響到價格和果農的收入。第三,運城水果在國內市場上的知名度還是不夠,在運城經常會看到標有外地的紙箱子里裝著運城的水果,在國內市場上有進一步邊緣化的危機。同時雖然運城水果這幾年有走出國門的現象,但是并沒有牢牢占領這個市場,反而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使得運城市的水果價格波動更大。
3 對運城水果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在推動本國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府始終都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在推動運城市水果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離不開運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運城水果的種植方面,我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推行公司+農戶的模式,采取多種形式的合作方式,要讓果農也能獲得一部分水果在流通領域的利潤。公司可以對農戶進行規范化的指導,可以要求農民按照公司對水果的質量要求去進行過程管理,從而規范果農的種植過程,同時公司和果農捆綁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場的價格風險。適當試點農業保險制度,全面降低農業種植的風險。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推進果樹的更新換代。
在水果的銷售方面,規范銷售環節中的不誠信的行為,因為市場經濟中,不誠信的行為最終會使得產品越來越邊緣化;努力尋找水果市場的空白點以及縫隙期,使得相同的水果,有更好的價格和收入;運城水果產業缺乏在市場上的話語權,當務之急,應該由政府牽頭,建立一個面向全國的統一的水果銷售平臺,避免各自為戰,相互壓價,嚴重內耗的情況。
4 結語
在水果的深加工方面,一方面要積極引進人才,另一方方面要推動水果產業深加工的產業升級,對于一些小的果汁廠,甚至有些衛生條件都不符合法律規范的,堅決關閉。同時,要和山西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果樹研究所,采取多種形式的合作,水果深加工方面的新技術在運城水果產業第一時間得到應用,進一步延長水果加工的產業鏈。最后,在水果深加工方面,要有品牌意識,要創造屬于運城水果自己的知名品牌。 [今]
參考文獻:
[1] 尹春蘭.山西綠色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J].經濟問題,2006(01):77
[2] 王萱.山西省運城市蘋果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7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編輯:寧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