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這是綜藝層級極其豐富的一個年份。從歌唱泛濫,到文化類、親子類、跳水、戶外等細分綜藝類型的漸次爆發,2013年的綜藝熒屏格外不同。
電視內容從單一熒屏到PC、移動端以及電影大銀幕的拓展,不僅是技術更迭、播出渠道的擴展,更是突破邊界、轉變思維模式的實踐。
經歷模式潮和原創力拷問后,2013年電視原創節目不乏成功案例,制播分離方興未艾,市場活力促動電視創意力取得長足發展。
這一切的背后,是政策調控、媒介環境、自我成長的合力。
電視的2013年在變革,于從業者而言,“電視去哪兒”的大命題依然時時拷問著他們。
而年度大熱節目《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漢字英雄》《夢想星搭檔》以及2014年開年當紅的《中國好歌曲》等所蘊含的精制作、去浮躁、載情懷、厚文化、歸本真,能為這種思考提供起點。
政策驅動力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節目引導的關鍵詞是“公益、文化、原創”,這在2013年已初現端倪。
2013年10月,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做好2014年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俗稱加強版限娛令),優化節目結構,豐富節目類型。進一步擴大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新聞、經濟、文化、科教、生活服務、動畫和少兒、紀錄片、對農等類型節目的播出比例。在此次調控中,綜藝節目尤其是模式引進節目數量減少,其他類型節目有了更多發展空間,動畫、少兒節目以及紀錄片是最大受益者。
2013年的最后一天,總局繼續下發《關于積極開辦原創文化節目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通知》。
媒體自覺與主管部門的調控有效刺激了文化類原創節目的異軍突起。2013年7月,繼河南衛視與愛奇藝跨界合作《漢字英雄》取得良好反響后,同年8月央視科教頻道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掀起了全國人民“說文解字”的熱潮。此后河南衛視《成語英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等文化節目相繼上馬,共同將熱度蔓延至2014年,央視的《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全》等一批新節目陸續與觀眾見面。
“公益”旗幟鮮明的央視原創音樂節目《夢想星搭檔》于去年10月25日亮相CCTV-3綜藝頻道,其用音樂和明星的感染力傳遞正能量,“一切為了孩子”共籌集善款1.8757億元;2013年第4季度,湖南衛視模式引進節目《爸爸去哪兒》迅速躥紅,其在游玩中將“親子”、“教育下一代”的公益元素融入社會單元、家庭肌理,與原版相比“青出于藍”的創作理念無疑將傳統綜藝上升到新的高度。
制播分離方興未艾
體制機制進步是節目質量不斷提升的推手。浙江衛視與燦星合作的《中國好聲音》堪稱制播分離成功運作的典范,而因另一檔與央視合作的《中國好歌曲》同樣由燦星團隊操刀,二者資源可以自由調配,愈發證明了制播分離的優勢所在。
同樣驗證制播分離成效的還有“開門辦臺”。近兩年,以央視為首各級電視臺積極對外合作,“開門辦臺”資源優化配置效果顯著。節目方面,央視綜合頻道與唯眾傳媒攜手制作的《開講啦》收視與口碑齊飛。2014年,央視與燦星合作的《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點亮年初熒屏。甚至在央視的節目中也能找到湖南衛視主持人、鳳凰衛視主持人的身影。
衛視以及省級地面頻道也在突破發展瓶頸、創新機制尋找“外援”,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包括節目制作、影視劇制作、宣傳營銷、廣告經營、品牌活動、媒介融合、藝人培養、整合推廣等眾多層面,涉及聯播、聯盟、社交應用開發等各種形式。
臺網合作方面,文化節目《漢字英雄》不僅是河南衛視、愛奇藝的一次跨界握手,它們“共同投資、共同研發、共同制作、共同營銷、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合作模式的建立,更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范本。
在行業市場機制漸趨靈活的當下,業界人才流動也更加頻繁。2013年高端人才的“自覺”性出走是個人沖出發展邊界的主觀意愿,也是市場優化配置的客觀必然。隨著新舊媒體邊界日益模糊,市場的縱深發展也為人才流動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
后模式時代
2013年開啟了綜藝節目的“后模式時代”。
一方面,30余檔模式引進節目競逐熒屏,涵蓋歌唱類選秀、戶外真人秀、親子、舞蹈、跳水等各式形態,其中幾檔千萬級乃至上億元配置的模式引進節目,將國內綜藝節目帶入“大投資、大制作、大主角、大影響”的大片時代。評委、導師、舞美、燈光、音響,乃至電影效果等皆成比拼對象。
另一方面,“市場看不見的手”和政策引導推動下,2014年模式引進節目將大幅減少,大型季播綜藝節目繼續吸金,紀錄片及文化、科技、少兒、親子、“喜劇”等節目開辟新戰場,各式形態百花齊放。目前,在品牌節目形態分布上,除央視節目門類齊全、綜合發展外,一些上星頻道的優秀節目已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對電視臺品牌提升起到顯著拉動作用,在日后同類型節目競技的擂臺上有望形成不會被輕易超越的競爭優勢。如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北京衛視《養生堂》,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等。
模式節目通過引進國外節目理念、技術、流程,大幅刷新了本土團隊的制作理念,提升了對類型的把握能力和執行力。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品牌節目運作經驗的制作團隊脫穎而出;同時,既有品牌節目的核心制作力量,也得到了更多機會和市場空間。
在模式和原創的合力推動下,制作團隊的價值,以及其在產業鏈上的地位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短期看,這種后模式時代的電視力成長,是熒屏吸引力的關鍵所在;長遠看,在渠道多元化時代,電視的專業創意、制作團隊,正是電視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所在。
全媒體營銷2.0
政策影響在2014年仍將延續,強勢上星頻道為彌補影視綜藝類節目的廣告損失勢必要找到新的放“雞蛋”的“籃子”。繼電視劇熱賣網絡后,電視節目也沖出熒屏邊界在視頻網絡謀劃“新錢途”。
《中國好聲音2》網絡獨家版權以1億元的價格賣給搜狐,后者進賬2億元;愛奇藝2億元打包價購入《爸爸去哪兒2》網絡獨家版權,銀鷺以6600萬元的價格取得網絡獨家總冠名權;《中國好聲音3》的獨家網絡合作對象騰訊“貢獻”了2.4億元;樂視網購得《我是歌手2》網絡獨播權,1月3日唯品會以5000萬元獲得“網絡首席贊助”資格……
在與新媒體的競合關系中,開放思維的內容制造商越來越意識到,在網絡等新媒體上播放節目增加了收益、擴大了自己的傳播渠道,相對于可能帶給電視收視率的沖擊,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爭取到年輕受眾的青睞,而這意味著能夠贏得更多品牌內容的追隨者,給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亦是給廣告主創造新價值。
而管理者、制片人們也正在用產品經理的視角、思維重新構建傳統電視內容的游戲規則。除了在PC、移動端多方位立體操作外,《快樂大本營》《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電視節目也開始與大銀幕親密接觸。“好聲音”付出了學費,“大本營”牛刀小試,“爸爸”則因其6.76億元(截至2月18日)的票房成績讓電影業的“小伙伴們”驚呆了。據悉,由《爸爸去哪兒》節目改編的熱門手機游戲也讓版權方獲得了不少收益。
臺網關系在可預見的兩三年內仍將以合作為主。在借力新媒體進行全媒體營銷的過程中,電視媒體也漸漸摸到了脈門。《綜藝》2013年度當選以及往年評選過仍在播的年度節目,幾乎都已在電視機外開疆拓土。央視《夢想星搭檔》首次實現了音樂版權與商業網站的合作,在各大商業網站的視頻點擊量超過2億,是央視綜藝節目的一個歷史性突破。央視《開門大吉》《星光大道》等節目對手機客戶端的應用也已駕輕就熟。省級衛視湖南的“呼啦”、浙江的“潮浙看”、東方的“哇啦”、北京的“搖樂搖”等不遺余力在移動端對自己的內容進行推廣。包括當前各電視頻道上的二維碼以及積極“染指”互聯網電視,都是電視臺“殷勤”與觀眾親近、互動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