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摘要:企業的流動資產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其中存貨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會對企業的很多方面造成不同的影響,例如:財務情況、會計核算、企業稅負、本期盈利和業績評價等,所以,企業需要選擇一種合適的存貨計價方法,它必須可以很好的適應市場的發展潮流,同時又可以幫助企業擴大規模。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工業企業存貨計價方法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工業企業;存貨;計價方法1.企業存貨計價方法的總體介紹與利弊分析
1.1 計劃成本法
企業使用計劃成本法的時候,企業在存貨方面的數據都會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成本來統計,與此同時還會設立“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此科目是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距記錄下來,最后企業在統計時將發出的存貨和剩下的存貨的成本轉為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可以大大的減少企業的工作量,減少計算,適合用于存貨品種多樣且收貨發貨頻繁的大型企業。
1.2 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顧名思義就是以先入庫的存貨和先發出(出售或消耗)為假設前提,平時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需要依據庫存現有存貨中最先入庫的那批存貨的單位成本來計價,計價時所依據的存貨按照存貨入庫的時間順序來排。就是說,如果第一批貨物已經出貨,就按照第二批貨物來計價,依次類推。這種計價方法給企業帶來很大的便利,使企業在月末的計算工作量大大減少,同時可以使反映在企業負債表上的存貨價值靠近當前的市價。但是這是在物價穩定的環境下的情況,如果物價一直上漲,企業在這一階段發出的存貨成本就會偏低,那么企業對這一階段的利潤估計就會偏高[1]。
1.3 一次加權平均法
這個方法的具體操作就是財務人員在一個階段的最后一次性的算出每種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依據來算出當月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使用該方法時發出的貨物只需要記下數量,不需要記下單價和金額,方便計算,最后算出的發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都較準確和穩定。但是這個方法也存在缺陷,在平時不能明確看出發出和剩余存貨的金額,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存貨資金的管理和掌控。
1.4 移動加權平均法
這種方法是說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成本,除以目前庫存總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同樣的這種方法也存在利弊,對企業有利的是企業可以隨時的知道存貨的情況,而且算出的各項成本都會比較客觀。
1.5 個別計價法
這個方法又被稱作個別認定法,在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時依照買進或生產時的單位成本分別計算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存貨品種少易辨認,并且存貨單位價值高的企業,因為這種方法的優勢是計算結果準確。但是它也存在缺點,在企業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適用于單位價值較高的貴重物品,如珠寶、名貴字畫等。
2.不同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的影響
2.1 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本文舉例說明先進先出法、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假設某企業 3 月份購銷存貨明細情況如下:月初存 300 噸、單價為 50 元/噸,5日購進 700 噸、單價 60 元/噸,10 日銷售 600 噸,單價75元/噸,15 日購進 400 噸、單價70元/噸,20日銷售600噸,單價90元/噸,25日購進100噸、單價80元/噸。
銷售收入:600×75+600×90=99000元
(1)使用先進先出法
銷售成本:300×50+300×60+400×60+200×70=71000 元
銷售利潤:99000-71000=28000元
(2)使用一次加權平均法
銷售成本:1200×(300×50+700×60+400×70+100×80)/(300+700+400+100)=74400 元
銷售利潤:99000-74400=24600元
(3)使用移動加權平均法
10 日銷售成本:600×(300×50+700×60)/(300+700)=34200 元
20 日銷售成本:600×(300×50+700×60-34200+400×70)/(300+700-600+400)=38100 元
本月銷售成本總計=34200+38100=72300 元
銷售利潤:99000-72300=26700元
通過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進貨的市場價格呈上升趨勢時,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為最近的成本,而發出存貨為歷史成本,當期利潤較高。移動加權平均法以平均價格計價,當價格不斷升高時平均價格隨之升高,導致收益降低。一次加權平均法利潤最少。反之,當市場價格呈下降趨勢時,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利潤最高,移動加權平均法次之,先進先出法則最低。所以,選擇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減輕企業的所得稅稅負。
2.2 對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
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通過影響企業當期營業成本進而影響按收益計算的當期應納稅額。但無論采用哪一種計價方法,納稅人繳納的總體稅款金額都是一樣的。由于納稅人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在不同的納稅年度中反映的存貨成本是不同的,進而會影響該納稅年度的所得稅款分配,將更多的稅款轉移到以后年度繳納,起到了延期納稅的籌劃目標。從長期來看,最終的存貨成本、銷貨成本、利潤、所得稅、現金流入量等都不會有差異。但在短期內,在物價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得出不一樣的所得稅應繳額,產生避稅效應,從而減輕企業當期稅負,增加當期資金可支配量。
2.3 對存貨管理的影響
當計劃成本法選擇不當時,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差距會拉大,這樣就無法通過兩者之間的差距來考察采購部門的工作成果。因此,在選擇計劃成本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讓計劃成本盡可能的靠近實際成本。當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產生巨大差距時,必須要調整。先進先出法方便企業隨時計算出存貨的發出與結存的數量和金額,這就極大的減少了工作量,簡化計算,這就方便了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工作[3]。
2.4 對企業管理人員業績的影響
企業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多數是按利潤的多少來定位的,利潤多業績就高,業績高獎勵自然就多,而采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利潤的估計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物價持續上漲的社會情況下,企業管理人員為了拿到更多的獎勵,就會采用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存貨,這樣會高估其在工作期間的利潤和業績。不管企業采用哪種計價方法,都會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企業應結合存貨特點、物價變動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選取存貨計價方法,這樣才能從中受益。
小結:
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直接影響期末存貨價值的確定和銷售成本的計算,進而對企業的利潤、稅收負擔、現金流量、財務比率等產生影響。各類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的一般財務影響又會因企業自身的特點及其所處的不同時期而產生差異。在實際工作中,存貨計價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物價的變動情況、企業所經營存貨的特點、企業管理要求及自身發展的特點等,考慮全面,統籌安排,采用合適企業的存貨計價方法,科學管理存貨,有效的提高企業的利潤,擴大企業的規模。(作者單位:鄭州新力電力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邱淑松.存貨會計計價方法對存貨管理模式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3(11)
[2]張志遠,王漢平.淺談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5)
[3]劉曉玉.存貨計價方法變更對利潤及所得稅影響[J]稅收征納,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