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光
工娛治療是針對精神疾病患者在恢復期或慢性期進行的輔助治療。患者在治療精神疾病過程中往往遠離社會,為了恢復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的技能,把個人和社會聯系起來,同時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需要參與各種活動,更好地回歸社會。
進入工娛治療室的患者都已度過了急性期,情緒相對穩定,在這里,他們在康復師的指導下思考問題、參與討論、動手制作、學唱歌曲、鍛煉身體……
情感表達有歡快的也有憂傷的。在一次音樂治療課上,康復師放了許多歡快的兒童歌曲,患者聽了之后感覺很熟悉,也都很放松。這時,康復師問大家在童年時期都做一些什么樣的游戲,有什么美好的記憶,患者就能積極地參與回答,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也激發了情感的表達。有時候,康復師會選煽情的歌曲,如《我想有個家》、《常回家看看》、《母親》等,有的患者聽完后容易和自己的故事結合起來,也會發泄情感,這時,治療師應及時地干預,讓患者平靜地走出治療室,此時他們會感到很輕松。
在工娛治療中,治療師也會發給患者響鼓、沙錘等打擊樂器,然后放一個節奏感比較強的曲子,讓大家跟著節拍敲擊,重拍時你敲,輕拍時我敲,目的在于訓練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家通過協作來奏響美妙的樂曲。
普遍誤解
有人說,工娛治療就是帶著患者“玩兒”,唱歌跳舞看電視,或者把患者當成勞動力,織個網兜、糊個紙盒。這種認識把工娛治療停留在活動層面,沒有看到治療的作用。
森田治療的一個理念就是鍛煉患者的持久性,治療師會有意選擇一些時間長、重復多的體操來讓患者做,觀察患者能否從頭堅持到尾。躁郁癥的患者往往坐不住,但是做起泥塑來就能安靜很長一段時間。音樂、舞蹈或是手工等都是形式,目的是讓患者參與進來。如果發現有不愿意參加的患者,治療師都會努力勸導和講解,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每項治療要達到什么目的,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治療結合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的康復理念也對康復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和正常人不一樣,患者在理解之后往往沒有能力去做,必須通過行為訓練來掌握技能。只要我們正常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用來訓練患者,比如,訓練患者的理財技能。每月2000元錢,你該如何分配?第一部分,生活必須支出:水電、米、面……,第二部分,機動支出:衣服、煙酒……這么一看,治療的面就廣了,因為生活中的場景非常多,康復師也應該在生活中找靈感。
我記得有一次,康復師給患者講課的主題是山,講山的堅毅,剛講到一半,有個患者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做水也挺好呀!”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說明患者動腦筋了,同時又給我們的課堂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我們有山一樣的毅力,但是遇到問題也可以像水一樣柔美,可以繞道來處理,不必鉆牛角尖。
所以說,做一個好的康復師不容易,不僅對患者要有愛心,有耐心,還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辯證的思維,能夠看到患者的實際需要,最后還要教會他們。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同患者打交道,這樣才能慢慢摸索出治療的規律。
北京安定醫院康復科對住院患者開放康復治療、職業康復治療、日間醫院康復治療、社交技能缺陷康復治療、日常生活能力缺陷或減退康復治療、行為矯正治療、提高藥物依從性康復治療、預防復發康復治療、回歸社會康復治療、家庭干預治療、藝術行為治療和森田治療。在患者康復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會給予及時干預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