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來,每逢12月底,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集體出現在一臺晚會的現場,與老藝術家和觀眾一道辭舊迎新。
今年的晚會匯聚了12個劇種,改變了以往只舉辦京劇晚會的慣例。有網友猜測,在劇種的選擇上,是否會多上常委的家鄉戲來投其所好?晚會總導演、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周龍說,觀眾從電視轉播的畫面中可以看到,整場演出沒有出現一次領導人的鏡頭,所以我們在劇種的選擇上更多地是從藝術角度考量。
至于被外界解讀為契合當下反腐力度的兩臺現代戲豫劇《村官李天成》和呂劇《百姓書記》的登臺,周龍則表示:“反腐題材不是今年才有,之前的新編歷史劇《徐九經升官記》、《廉吏于成龍》,傳統戲《罷宴》、《赤桑鎮》、《鍘美案》等都是契合百姓心聲的作品。”
而梳理近7年來演出過的戲碼,在2014新年戲曲晚會前,紅色經典是每年必有的題材,2008年的《蝶戀花》、《白毛女》,2009年的《沙家浜》,2010年的《紅燈記》,2011年的《紅色娘子軍》,2012年的《蝶戀花》以及2013年的《江姐》,年年不落。
而傳統戲中,《四郎探母》和《鎖麟囊》出現次數最多;反腐題材出現過5次;頌揚賢臣明君、直言納諫的千古佳話《貞觀盛世》也不止一次亮相晚會中。
京歌也一直是各類戲曲晚會點題的寵兒,從連續4年新年京劇晚會的《走向復興》到2014新年戲曲晚會的《同圓中國夢》,京劇名家都承擔了唱響主題曲的重任,而這兩大主題也被認為是兩代領導集體政治宣言的承接。
1998年12月30日,第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暨1999新年京劇晚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并觀看了演出。此后,新年京劇晚會每年年末固定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直到2007年才正式移師新落成的國家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