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
最近,北京一家國際幼兒園的園長給我寫信,問我兒童在游戲中出現意外有什么可供借鑒的經驗。因為園方擔心,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磕了碰了、蹭破皮了、被小朋友抓了咬了,時時要面對情緒激動的家長,雖然園方已經盡力避免這些情況,但畢竟無法保證完全不出現意外。
要保證孩子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沒有任何磕碰,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孩子的手腳都捆起來,不讓他們動彈。“痛”,其實是正常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成長中的生命。也就是說,孩子意外受傷,甚至受點兒委屈,是難免的。這就是生活!
幾年前,女兒在學校操場上玩秋千,被最要好的朋友小蘭推了一把,秋千蕩的幅度猛然增大,女兒從秋千上掉下來摔斷了右臂。學校當時很緊張,問我們有沒有其他要求。我們有醫療保險,不需要學校支付費用。最后我給學校提了兩條要求:一是讓女兒免費坐一個月校車,減輕我們的負擔;二是處理一下那套器械,它的高度不適合小學生,十分危險。
兩個要求學校都答應了。小蘭的媽媽直到有一次接孩子時,看到我女兒的手臂吊著,問起才知道怎么回事。當她開始責備小蘭的時候,我打斷了她:“她是無意的,你這么批評她,影響的是小孩子的友誼。”從此,我和小蘭的媽媽熟悉起來,成了很好的朋友。
孩子也已經習慣了我們對這種情況的態度:既然是意外,傷痛也不嚴重,處理好傷口就行了。不告狀、不算賬,關注和安撫好孩子,不追究他人責任。雖說沒有“誰干的?憑什么?你賠我”這種態度,還是需要知會校方多加注意,預防今后類似事件發生。
假如我手持魔法棒,一馬當先,披荊斬棘,把孩子成長道路上所有的障礙一掃而光,且不說我沒有這樣的超級本領,這絕不是孩子需要我做的;而是恰恰相反,這種意圖和行為都會嚴重妨礙和扭曲孩子的健康成長。
(《文匯報》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