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苑 王春梅
摘要闡述了休閑農業與休閑農業資源的概念,分析目前海南省旅游景區的分布情況和休閑農業發展現狀,指出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的利用與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思路。
關鍵詞休閑農業;休閑農業資源;旅游景區(點);國際旅游島
中圖分類號S18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8-09813-03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ainan Leisure Agriculture Resources
ZHAO Mingyuan1,WANG Chunmei1, ZHAO Sidong2, YUN Yong1* et al(1.Landscape & Flower Institute,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0;2.Haikou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Haikou,Hainan 570105)
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resources,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ainan Province,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idea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ainan.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Leisure agriculture resources; Tourism scenic spots;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1休閑農業與休閑農業資源的概念
休閑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行為產物,是旅游業與農業相結合并基于現代農業的一種旅游意識形態,屬于現代旅游業范疇;其性質具備休閑、游覽、觀光、參與體驗、餐飲、住宿、購物及服務等旅游業特點,同時具有農業生產,優化部分農業生產結構,提高屬地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結構和局部生態環境等功能,為旅游業和農業交叉的邊緣學科。
農業資源是休閑農業的前提和基礎,通過策劃、考察、規劃設計、整合、實施等措施,把不同時空且具有一定特性的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和有關工藝流程等轉變為具有旅游業性質的休閑農業資源,使其具備生產和旅游功能;進而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為旅游業所利用,并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1]。至此,休閑農業資源轉變為旅游資源,并成為旅游業的旅游客體[1]。
休閑農業資源屬于農業,為具備農業生產且具觀賞性的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如農作物、生產設施、水源等)、生產場地及其周圍環境、農產品、生產關系、特殊農業(如鄉村釀酒、植物組織培養等)生產工藝流程和鄉村自然及人文景觀等。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眾多,充分挖掘應用對促進旅游資源多樣化和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具有重要意義[2]。
2海南省旅游景區(點)與休閑農業現狀概況
2.1海南省旅游景區(點)分布概況
國際旅游島的確立與建設強勁地支撐著海南省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把海南省的旅游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加速了旅游業的發展[3]。借此“東風”,高星級度假酒店群(如“國家海岸”三亞海棠灣超五星級酒店群等)、產權式度假酒店、風景區及旅游景點等紛紛涌現與快速發展,海南省旅游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目前,海南省旅游景區和景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4](表1)。
由表1可知,海南省旅游景區和景點類型較為豐富多樣,涵蓋各種旅游資源,有“山海”齊驅并駕、黎苗文化、熱帶雨林等,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工作與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衡量優質生活質量的標準和休閑度假的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隨著收入的增加,部分城市居民更渴望在閑暇時間到遠離塵囂的鄉野村落中感受不同的生活環境,放松身心,暫時忘記平日工作的繁忙,讓心靈回歸原野和自然。
2.2海南省休閑農業現狀
目前,海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仍較為滯后,主要表現為數量少、規模小、內容單一,多以“農家樂”餐飲的形式出現[5],不足以影響人們的出游欲望,對當地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較低,這與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大環境不太相稱。因此,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對完善海南省旅游景點結構,豐富旅游資源和改善旅游經濟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亦能調整鄉村產業結構,改善經濟狀況,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有效助力農村經濟發展[6];此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能為城鄉人員在社會信息、科技發展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的溝通學習提供交流平臺,有利于城鄉社會健康發展等。
海南省旅游業總體布局構成,現階段主要以南部、東部、北部和中部部分山區為主要旅游目的地;西部和西南部旅游景區景點較少,旅游業基本處于邊緣地帶。目前,海南島旅游景區和景點主要分布于G98環島東線高速沿線,如南部的三亞、保亭及陵水等市縣,東部的萬寧市、瓊海市,北部的海口及文昌市,中部的五指山及瓊中等;G98西線高速沿線西部各市縣(如昌江、東方等)旅游景點甚少,旅游業的發展相對滯后,休閑農業的開發與建設更是無從談起。
3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類型及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依據休閑農業與休閑農業資源的概念和屬性,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7](表2)。
海南省休閑農業資源眾多,但目前主要以“農家樂”的形式出現。“農家樂”結構簡單、內容單一,多為提供餐飲的簡易自然場所,缺乏娛樂設施及購物場所,未能有效提供休閑、游覽、觀光、互動體驗和住宿等旅游服務。現階段,海南休閑農業景點(“農家樂”等)多位于海口、文昌、澄邁等市縣郊區,空間容量小,訪客基本以出差到外縣的人員回程途中就餐為主,少有城內游客造訪。因此,海南省“農家樂”屬于休閑農業資源的范疇,簡單地說,它是內容較單一的休閑農業,僅能體現休閑農業的餐飲服務特征。綜合性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在海南省尚處于起步階段,為配合國際旅游島建設,豐富旅游資源等,有必要充分挖掘應用休閑農業資源,加速海南省旅游事業的健康發展。
4海南省休閑農業發展思路
為完善旅游景區、景點結構,豐富旅游資源和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依據旅游業總體規劃布局、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海南省休閑農業的規劃布局與發展應充分結合現有景區、景點類型及其分布和經營狀況等因素,力求休閑農業的建設發展和現有景區、景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應,助推海南省旅游業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助力國際旅游島的健康發展。
首先,休閑農業景點的設置與發展應緊密依托北部的海口、南部的三亞和西部的儋州等主要城市。海口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與商業中心,城市人口眾多,部分島外游客選擇海口作為海南游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在其郊區布置適量的休閑農業景點,既方便市民前往休閑度假、放松心情,亦可為外埠游客提供一個有別于內地的寂靜的鄉野空間,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旅游景點分布結構,推動城郊經濟的健康發展。三亞是我國最具熱帶濱海特色的旅游城市,其旅游景區和景點基本圍繞熱帶濱海特色展開,其傳統旅游資源的性質與休閑農業的互補性較強,結合高星級海濱酒店群(如亞龍灣、海棠灣)及城鄉結合部等區域適當布置休閑農業景點,為游客提供不同感受的游憩、休閑空間,促進旅游消費多樣化,助推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儋州為海南西部重鎮,鄰近洋浦開發區,大型工廠較集中,在儋州城區與洋浦連接區域適當設置休閑農業景點,既有利于市民的休閑娛樂,亦方便洋浦廠區員工就近度假、休閑游覽,為鄉村農民及城市居民提供事業發展平臺并增加就業機會,有效促進當地農民創業增收,惠及當地經濟發展。此外,西環高鐵將于2015年建成通車,屆時將為海南西部沿線各市縣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極大地方便島內、外游客到海南西部旅游觀光。
其次,結合海南中、西部各市縣社會經濟發展概況及所處區位等因素,建議在保亭、瓊中、東方等市縣適當布置休閑農業景點,為當地城鎮居民提供鄉村旅游的場所,促進城鄉交流,達到促進農民增收的目的,符合省政府發展中西部經濟的規劃布局,亦為外地游客提供自然古樸的觀光、休閑空間。規劃設計地點以城郊并具鮮明特色的民俗民風的村落或具其他休閑農業資源的自然歷史古村落為佳。保亭的休閑農業景點布置應充分考慮吸引來自三亞的國內外游客;東方則應充分考慮黎苗風情、大廣壩周邊自然環境和鄉村山野景觀等。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綜合性休閑農業景點的規劃設計應包含表3所列子項及其基本內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