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宇 岳明道 楊杰
【摘要】 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文件,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綱領性文件,針對本科應用型高校如何有效實現預定的培養目標,從人才培養規格細化、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方案論證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培養目標實現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關系,歸納總結了培養方案制定時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 培養方案 培養規格 課程體系 培養方案論證
目前,為適應社會發展和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許多學校成功申報了一批批新型本科專業,這些專業直接針對市場需求,明確地把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同類專業區分開來,明確地把專業發展定位為工程應用型本科專業。同時也注重了與高職高專的辦學目標的區別,基本上都把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厚基礎、強技能、高素質”,并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指出所培養的畢業生在專業理論基礎方面應高于高職高專學生、而在實操技能方面則稍優于研究型大學學生。
高等學校辦學任務是非常明確的,多數大學生畢業后就要參加工作,繼續較為深入地搞科學或工程理論研究的仍然是少數。因此,本科應用型高校辦學是有明顯大眾化趨向的,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一種辦學定位,與研究性大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是同等重要的。
如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是本科應用型高校應當深入思考和認真解決的問題,而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文件,是影響一批本科生的指導性文件,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科學的論證后才可以投入使用。科學有效地制定好人才培養方案,搞好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
一、人才培養規格的確定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才培養規格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細化,是在完善的市場調研和就業形勢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辦學實力較強的專業通常可確定2-3個專業方向,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可以設定通信技術方向、嵌入式系統設計和物聯網技術等方向。各專業方向在共同的專業背景基礎上,直接針對具體崗位增設有關專業技能課程,以達到接近崗位需求的能力。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技術方向可以把人才培養規格確定為具備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掌握現代通信技術,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通信工程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可開設相關課程如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移動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等實用性較強的專業方向課。
人才培養規格的制定不可過窄或過寬。過寬的話在論證時則很難通過,甚至給專家這么一個錯覺,就是該專業培養的人什么活都能做,過窄當然也不行,過窄會限制大學生就業范圍。人才培養規格既要結合專業特點和與專業有關的崗位需求制定,又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即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和研究基礎來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如某省屬師范學院,其前身為省教育學院(大專編制),該學校升為本科后,結合市場用人需求和自身人才優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制定方面,確定了以培養電子信息工程類微波技術方面人才為主的培養目標,這既適應了市場對微波技術人才的需求,又充分發揮了自身微波技術方面的優勢,成功實現了從“師范教育型”向“工程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轉換。再如某省屬高校立足地方,一方面發揮煤礦資源優勢,申辦了地質工程專業,并在專業建設基礎上,創建了省級煤礦勘探技術中心,為地方煤炭工業建設培養了人才,同時通過產學研服務了地方企業。另一方面在相關專業中設置了煤礦電子技術專業方向,聯合多家地方煤礦電氣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達到了服務地方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課程體系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核心組成部分
課程體系設置要緊扣人才培養規格,現在有不少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舉辦了一些“冠名班”,實際上是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結果,有些學校把它稱為“訂單式”的人才培養,這類辦學方式成功地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在開辦這類專業時要注意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相關的課程設置時,應該首先回答好一個問題,即“這些學生除了去這類企業,還能不能去其它類企業工作?”,絕不能追求短期效應而失去了與高職高專辦學的區別性特點,應該把厚基礎的特點適度地體現出來。課程體系設置要放眼全局,應注意以下幾點:
2.1課程體系設置要體現專業性特點
課程體系設置應體現明顯的專業性特點,應能從課程體系設置中很容易看出對應的專業,如某專業課程設置為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列到這為止讀者基本上大致可以看出是電子信息類專業了,這些課程順序性、專業性較強,也是教育部在專業設置中指定開設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也是“厚基礎”而有別于高職高專“純技能”型的重要體現,本科“應用型”專業繼續保持了專業理論課程教學體系的完整性。
2.2 課程體系設置要體現知識到技能的轉化
在就業方面“應用型”本科專業在學歷上與985/211名牌高校相比是很不利的,但與企業用人之道卻是極其吻合的,企業招人要的是受聘者能直接或經過短期培訓后就能上崗,具備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的基礎條件,而在人才培養環節上,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因此課程體系中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學分比例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基本上都明確規定了實踐學時學分所占比例的下限,如不低于30%等。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專家論證時,也經常會提到“應用型”目標在課程設置中是如何體現的等類似問題。如某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把每學期的20周,分為16周理論課程教學、2周集中實踐、2周考試考查。2周的集中實踐教學與本專業的已開設過的理論課程相對應或以培養某種專業技能為目的。16周的理論課程教學的學時分配中又有1/4以上的課內實驗以達到學生對理論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培養方案制定時充分考慮了學時分配和教學內容劃分的一致性問題。
2.3課程體系設置要體現專業建設的綜合實力
很多專業建設在項目驗收時,都要被問及專業建設特色,其實就是對專業實力的展示。“應用型”本科教學存在科研促進教學的過程,本科教學質量要依據產學研技術來推動,產學研是學生畢業設計課題最科學有意義的來源,另一方面產學研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和保障。產學研對教學質量的推動是全方位的、是存在持久性影響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時應該把產學研成果和實際生產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加工凝練后加入到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上來,可以把產學研應用情況分布式的放入到對應的課程中,進而通過修改課程教學大綱來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如某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中國電子學會合作舉辦了電子工程師認證考試、板級設計工程師認證等多項認證考試,在多次承擔相應的認證培訓工作后,根據實用化的考試內容分布式地加入到相應的課程中,有效地促進了課程的建設。
2.4課程體系設置要體現專業就業的導向
開設職業指導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和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為了切實的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應科學有效地調整和完善課程體系結構。目前在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多數專業培養方案中,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等課程,加強了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宏觀性較強。為提高效果,就業指導課程應堅持分類指導、分段教學,最好選配有企業生產背景的專業老師進行課程教學和課程建設。在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大綱中也應加入就業指導環節,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體現學有所用和用到實處,通過課程教學實現對專業崗位的逐漸靠近和逐步熟悉。
三、培養方案論證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重要環節
培養方案論證要完成對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審定,辯證分析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性。在培養方案的論證過程中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要完成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二是要明確可預見的培養效果,三是要理清實現預定培養目標的思路和方法,四是要審定各課程教學內容的劃分和對培養目標的階段性支撐,五是要完成必要的教學條件準備和資源建設日程。經過科學論證后的培養方案,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現的課程調整頻繁、教學條件不足、教學效果失準等現象,并能有效避免出現培養目標不能達到、就業效果過差等不良后果。目前在很多應用型高校本科培養方案中均設置了畢業實習環節,如有的專業采用了“3+1”教學模式,就是前3年在校實現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最后1年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那么在培養方案論證時就應該提交操作性比較強的畢業實習方案或建設方案。
四、結語
培養方案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綱領性文件,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安排教育教學進程和開展教學管理活動的依據。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科學的社會需求分析和就業形式預測的基礎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細化人才培養規格、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審定課程體系設置、完善教育教學條件、勾畫人才培養效果,并經過多重論證后最終制定出理論上完善、實踐上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同時制定出與培養方案執行有關的教學過程監控、課程建設及課程教學考核、教學進程調整等相關文件,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作者簡介:李光宇(1978-),男,安徽省淮北人,講師。
聯系方式:李光宇 手機:13305577917 郵箱:17332068@qq.com
參 考 文 獻
[1]鄭繼兵,王紹峰.從人才培養方案透視高校專業建設的困境及出路[J],江蘇高校,2013,(1): 45-47.
[2]汪霞,韋家朝. 從就業看江蘇高校課程設置的問題與改革的思考——基于5所高校和3家企業的調查研究[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