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中考加分引發的“血”案
浙江省浦江縣最近出臺政策鼓勵獻血,其中“無償獻血在4000毫升至8000毫升者,其直系子女參加中考可獲得1至3分不等的加分”條款引發社會熱議。按照這條規定,以獻血4000毫升加3分的“最高標準”計算,每1分“價值”1333毫升血。一個體重60公斤的正常成年人血量約為4200毫升—4800毫升,這1333毫升的血大約相當于他“滿血”時的28%。難怪有人說:“以前上學要拼爹、拼房子,現在還要拼血,往后是不是還要拼命啊。”教育界人士認為,利用學生的升學渴望,來“綁架”家長做善事,不僅會引起社會不公,也不利于孩子的心靈成長,這種導向“很糟糕”。
2. 中學開設選修課?這個可以有
大學都有選修課,一些熱門課程受追捧,但中學開設選修課的情況并不多。日前,揚州中學開設了從心理學到電影賞析、經典賞析等17門選修課,學生想讀哪門選哪門,老師講得好不好還要接受學生的評分,不受歡迎的選修課將立即“叫停”。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就像選秀大賽中的“導師”,無論水平如何,始終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不管愿不愿意聽,都要主動或被動地接受。揚州中學的做法開了一個好頭,它打破了師生溝通的藩籬,給學生也賦予了投票權。對于那些講得無趣又長期霸占著講臺的“導師”,學生們終于有了用腳投票的機會,那感覺真是倍兒爽。
3. 好孩子有特權,這事你怎么看
“上課發言最積極的前五名同學隨時可以喝水;在校表現最好的一個同學可以任選座位;單元測試成績第一名的同學舉班牌,集合排隊時站在隊伍最前面……”這是日前在長沙一所小學出現的《班級公約討論稿》,家長們對于其中一些的“個性”班規反映不一。贊成的家長則認為,這份“公約”很接地氣,“有一個他們能理解的奮斗目標。”而反對的家長認為表現好的孩子有特權,讓孩子從小就充滿了緊張的競爭感。其實任何規則都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看你要主動適應,還是被動接受。盲目地贊成和否定都是片面的,還是讓時間和事實當裁判吧,這樣才能更公正、公平些。
編輯/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