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帥等
摘要通過在湖北省五峰縣隨機抽取9戶煙農,進行連續3年的煙葉生產用工情況調查,從減少煙葉生產用工方面入手,分析、總結出進一步促進山區煙葉生產減工降本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山區;煙葉生產;減工降本
中圖分類號S5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8-10026-02
Study on Labor and Cost Reducing of Tobacco Production in Mountain Area—A Case Study of Wufe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ZHANG Hongshuai, WU Xuebing, QIAN Zukun et al (Yichang Tobacco Company, Yichang, Hubei 443400)
AbstractBy visiting a random sample of 9 farmers in Wufeng County, and investigating the tobacco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3 consecutive years, the paper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obacco production in labor and cost reducing in the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Mountain area; Tobacco production; Labor and cost reducing
山區大多是老少邊窮地區,一般的經濟作物難以在山區有好的收益,而山區適合的溫度、充足的光照、適宜的土壤能為優質煙葉的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近年來我國優質煙葉產區大多集中在海拔較高的山區。同時,煙葉生產相對于其他經濟作物技術要求高、生產環節復雜、勞動強度大、作業環節緊湊,特別是山區人口稀少、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物資價格偏高,使得勞動用工量和物資成本均高于平原地區,隨著工價和物價的不斷上漲,煙葉生產凈收入逐年降低,山區“誰來生產”、“怎么生產”、“以什么組織形式和方式生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通過減少山區煙葉生產的用工成本,增加煙農種植效益,成為當前煙葉工作必須認真分析面對的問題。
1五峰縣煙葉生產用工現狀
在五峰縣隨機選取9戶馬里蘭煙種植戶,連續3年采用煙農每天記錄煙葉用工明細表,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圍繞煙葉生產過程各環節的家庭用工、雇傭工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011年種植煙葉平均人工成本15 091.5元/hm2,用工215.5個/hm2;其中,家庭用工平均613.5個/hm2,雇傭工平均33個/hm2,雇傭工工價80.0元/人·d。2012年種植煙葉平均人工成本16 998元/hm2,用工654個/hm2;其中,家庭用工平均615個/hm2,雇傭工平均39個/hm2,雇傭工工價98.9元/人·d。2013年種植煙葉平均人工成本17 644.5元/hm2,用工574.5個/hm2;其中,家庭用工平均501個/hm2,雇傭工平均73.5個/hm2,雇傭工工價99.81元/人·d。
調查結果表明,煙葉生產畝均用工數有所減少,但農戶間畝均用工差異較大,雇傭工數在增加,雇傭工工價在上漲,平均人工總成本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
2煙葉生產減工降本存在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五峰縣現階段推進煙葉生產減工降本進程主要難題表現為三點:一是煙田分布分散,二是煙農年齡結構失衡、老齡化趨勢明顯,三是專業化服務水平較低。
2.1煙田分散,集中種植程度化低五峰地處山區,農村土地相對分散,全縣33.3~66.7 hm2的基本煙田僅5個,20.0~33.3 hm2的基本煙田僅8個;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較強,“各家種各家地”的傳統農業意識較強,煙葉生產仍以煙農個體種植經營戶為主,以2012年為例,全縣戶均種植面積僅達到0.45 hm2。這種煙田分散、規模小、種植主體多、土地不平整,增加了技術推廣的難度、管理成本,給規模化生產、組織化分工、集約化經營、機械化作業帶來一定的難度,給減工降本工作的推進形成一定影響。
2.2煙農年齡老化,種植水平參差不齊以2012年統計數據為例,全縣6 191戶煙農,60歲以上的1 759戶,占全縣煙農比例的28.41%,50歲以上的煙農3 937戶,占全縣煙農比例的63.59%;40歲以下的煙農426戶,僅占全縣煙農比例的6.88%。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從事煙葉生產的煙農大多是中老年勞動力,勞動能力弱、勞動用工多、接受新技術能力不強、煙農隊伍不夠穩定、生產水平層次不一,難以滿足目前煙葉生產規模化生產、技術性強的現代煙草農業的要求。
2.3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專業化分工服務是降低煙農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目前,組建的合作社,開展機耕、育苗、大田管理、采收、調制等專業化服務工作,在“減工降本”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2013年五峰縣育苗專業化服務793.4 hm2,覆蓋率只達到70.5%,還有一定差距;深耕專業化服務360.0 hm2,覆蓋率只有31.8%,專業化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持續推進山區煙葉生產減工降本的思考
五峰縣是典型的山區地形,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慢,地塊相對分散,農戶散居,農業人口16.5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7.50%,青壯勞動力外出較嚴重,這種生產模式使得煙葉生產集中度低,生產水平不高。為進一步推進山區煙葉生產減工降本,促進山區煙葉生產持續穩定發展,需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穩步改善山區煙葉生產用工現狀。
3.1培養種植主體,建立新型經營模式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的現象逐漸顯現,耕地流轉趨勢也逐漸增強,培育新型經營煙葉種植經營模式,開始成為構建新型煙草農業的重要環節。
3.1.1促進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種植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減工降本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煙草行業內工業反哺農業的系列政策出臺以來,有利于土地流轉,農村快速發展[1],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業勞動力轉移仍將繼續。抓住山區農村經濟結構深刻變化的有利時機,引導煙農快速提高市場化意識,推進土地流轉,促進煙葉規模化生產,實現煙葉向最適宜區集中、向連片種植集中、向生產大戶集中。推行“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土地流轉、大戶承包”模式,同等條件下宜種煙土地使用權優先向種煙大戶流轉、煙葉生產合同優先于大戶簽訂,不斷提高種煙大戶占煙農隊伍比重。
3.1.2培養新型經營主體。思想的解放,帶來生產組織模式的創新,降低煙農成本投入和勞動強度,提高煙葉質量、產量,實現“減工、降本、增效”的目標。
3.1.2.1發展職業煙農,推行家庭農場。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本、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積極創新探索煙葉生產機制,轉變生產經營組織方式,提高規模化程度。發展文化素質高、生產技術精、善于經營管理的煙農成為職業煙農,以家庭經營為主,承包、租賃、承接宜種煙土地從事煙葉生產,實行農場化管理。發展6.7 hm2以上、育苗和調制“工廠化”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家庭農場。
3.1.2.2發展合作互助組織,提高管理統一水平。以13.3~20.0 hm2為單位組建煙葉生產專業互助合作組織,煙草公司負責技術培訓指導,并對合作互助組織進行管理和考核,按照互幫互助協同勞作的方式,用“煙草公司+互助組+職業煙農”的煙葉生產組織模式實現煙田連片種植、物資供應和配送統一、育苗供苗統一、整地機耕統一、大田移栽統一、大田管理統一、采收調制統一、分級扎把統一,通過統一組織高質量的煙葉生產操作,全面提升集約化水平、機械化程度,實現減少用工、減低成本、提升煙葉生產技術水平。
3.1.2.3加大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訓力度。新型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主力軍和引領者[2],具有先進種煙技術、超前經營頭腦和敏銳市場意識的經營主體也是煙草農業現代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執行者。政府、煙草部門積極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訓的深度和廣度,包括傳授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經營思想和市場理念;積極發展培訓年輕煙農,加大有發展潛力的年輕煙農幫扶和補貼力度,用優厚的種煙政策及種煙收益吸引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返鄉種植煙葉。
3.2健全服務體系,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五峰現有金蘭、龍發兩個煙農專業化服務合作社,每個合作社下設育苗、機耕、植保、晾制、分級等環節的專業服務隊,服務隊員603人,各服務隊在各自的服務范圍內,以普惠共享為原則,開展專業化服務,在服務生產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在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
合作社只有服務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單戶育苗向工廠化育苗轉化才會長久,單戶治蟲防病才能向統防統治轉化才會長久,減工降本才能持續推進[3] 。五峰縣煙農合作社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煙葉生產經營仍面臨著“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面臨著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迫切需要解決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的問題。專業化分工是規模報酬遞增規律的根本原因,規模經濟的本質是專業化經濟[4],金蘭、龍發兩大煙農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合作社專業化經濟才能發展壯大,才能長久的良性地經營,單戶分散人畜作業向機械化轉化才會長久。
推進規模化種植的同時必須為煙農提供必要配套的專業化服務,才能達到“減工、降本、增效”的目的[5]。合作社進一步加強精細化分工建設,把煙葉生產的復雜工序進一步分解為多個可操作的單一體,不斷提升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程度,才能更加有利于發揮不同煙農的技術、資源優勢,提高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推進專業化服務市場化,減少對政府和煙草部門的依賴性,加強“自我創立、服務煙農、謀求發展、風險自擔”的市場意識[6];進一步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素質,以滿足煙葉生產需要的專業水準;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強服務監督,特別是加強對難以量化服務環節的監督力度,以保證服務隊員間的公平公正,提高隊伍的積極主動性。
3.3加大科技創新,推廣新型技術設備我國農業已進入改造傳統農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農業和農民對農業科技的依賴性和關聯度日漸增強。從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方式,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現代方式上來,煙葉種植對科技需求尤為明顯。
3.3.1加快推進機械化進程。機械化水平上不去,規模化種植就難以長久,山地煙區循序漸進、積極探索,研發適應山地應用的新型的、小規格的、更加輕便靈活的單機投入生產推廣和使用,重視研發、購置能夠分部拆卸、重量分解搬上山后,簡單快捷地組裝成整機,解決農機“上山、爬坡”難的問題,增加煙葉生產機械化作業率,減少生產用工。
3.3.2推廣新型適用技術。依托宜昌市五峰馬里蘭煙研究中心,培育耐旱、耐澇、抗病等新品種提高煙株的抗旱、抗澇、抗病能力,從而減少田間排澇、灌溉、施藥等田間管理,達到減工降本。另外,在保證煙葉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簡化育苗、移栽、調制、分級等生產環節的用工操作,達到減工降本。例如,五峰縣在馬里蘭煙產區推廣的膜下井窖式移栽技術,該技術不僅使煙苗早生快發、根系發達,還可以減少近20 d的苗床期管理,實現減工降本。
3.3.3完善基礎設施,助推現代煙草農業。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可簡化部分復雜的生產操作,是提高煙葉生產水平,減少勞動用工,增加勞動效率的重要舉措[7]。應優先安排煙水、煙路,加大灌溉管網覆蓋率,增強農田排灌能力,提高煙
路建設標準和覆蓋率,確保煙用機械到田的通暢,提高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