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
有一位女孩兒,最近剛剛走過高考,她的成績一向出類拔萃,然而在核對參考答案估分的時候還是禁不住哭起了鼻子——文綜的地理四道選擇題涂錯了順序。不過畢竟瑕不掩瑜,最后成績是天津市第九名,雖未達到理想目標(狀元),要說已然是讓普通學生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了。出乎意料的是,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高考志愿填報選擇了人大金融,而沒有選北大社會學,因為媽媽認為學校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專業才是人生制勝的關鍵!短短一月,峰回路轉,一波三折,堪稱驚心動魄!
也是今年高考,快臨近的時候,一位四川的同學與我們交流,說無論如何也不想參加高考了,因為她認為自己只能考上三本,而一般讀三本要花更多的學費。我們的意見是還是要參加高考,因為高考就像一個打鋼印的機器,總能給人一些深入肌膚的驕傲或者痛楚。就算是痛徹心扉,處理傷口的過程也是最好的成長修煉。可惜,她最后還是沒參加高考,選擇了學習會計學——走向社會。當然,個人選擇無可厚非。舉這兩個學生的案例是想告訴剛剛升入高三的同學,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調整來適應高三和高考?如果你從一入高三就能想到高三和高考的結果,情況會不會好一些?
一、高三與“前高三”時代的區別何在?
學習節奏的驟然加快和心理壓力的迅猛提升!對于大部分中學生朋友,在高三之前沒有遇到過真正意義上有關成長的考驗和痛苦。雖然此前老師和家長打過很多的“預防針”,告訴你高三有多苦多累,但這些大部分都是別人的經驗,“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入高三,學習節奏的驟然加快,集體心理壓力的陡然升級,讓很多學生一時間無所適從、方寸大亂,甚至恐慌、恐懼、恐怖等情緒整體蔓延……
自我要求的不斷加碼和拼搏奮斗的白熱化!經過高三,有一點是需要認識到的: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和決策負責!以前的老師、家長“要我學習”,對大部分高三學生已經轉變為“我要學習”,而且對自己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拼搏奮斗的勁頭也充足了不少,文體活動減少了,更別說游戲和上網等娛樂活動了,就是閱讀課外書籍也成了極少數優秀學生才能問津的奢侈品……這些,都是應對壓力和競爭的主要方法!
“終點決算效應”:真金白銀的利益誘惑與或通達或逼仄的人生分水嶺!高三壓力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高考,以及高考之后的“終點決算效應”:作為一個選拔性考試,高考肩負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重任,勢必要把考生分為三六九等才行,于是有了“985”“211”,有了一二三本大專等不同層次的院校劃分。通常的社會回饋體系又和學校的品牌捆綁在一起,于是,也就有了所謂的高考成功與失敗的劃分。
二、應該把什么放進高三的“行囊”?
對于強者,壓力是福音,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壓力如何塑造你青春的“造型”?對于奮斗,如果你還沒有想明白人為什么要奮斗,請你先想明白了再說。奮斗是人生的骨頭,是尊嚴的來源,是幸福的保證。奮斗應該成為一生的習慣。再說成敗,萬勿以為考上北大清華才是絕對的成功,否則就是失敗。對于高三,成功就是不斷地提高,就是全心地投入,就是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愿望的達成。甚至,成功就是學會如何處理失敗!我為那些能從失敗中迅速站起來的人鼓掌!如果說高三是一場艱苦的跋涉,那么你應該往自己的
行囊中裝一些什么?
告別僥幸心理,一切憑借實力!每一個進入高三的學生都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然后確定一個比較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目標(考一所什么樣的學校,選一個什么樣的專業,甚至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過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等)。最好能有一個班級范圍內的評估,張三得沖著名校去,李四也就是一本,王五二本有戲,馬六弄不好得做好上三本的準備了……但奮斗就是不信命,就是不服輸,就是永不低頭。對于任何學生,都存在超越自己的可能。比自己預想考得更好,才是真正的成功!而高三的努力,主要就是在實現這個目標!對于成績稍差的同學,切勿好高騖遠,想入非非,現在就把什么四兩撥千斤、乾坤大挪移、以少勝多、無中生有、超常發揮等這些想法拋得遠遠的,踏踏實實把心思放在提高學業水平、夯實知識基礎上來。
忘我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境界?最好的高三學習狀態就是忘我,忘記忽高忽低的年級排名,忘記慘不忍睹的考試分數,忘記對比,忘記終點決算效應帶來的恐慌;享受學習帶來的喜悅和滿足,享受同學們共同奮斗帶來的感動……
怎么忘記?怎么享受?把情緒和精力放在細節上:一道精彩的題目,糾正錯誤后的欣慰,理順知識點后的通暢,想明白問題后的恍然大悟等等。當然,這是一項高深的心理功力,需要你善于拿一些最細小的收獲來激勵自我,需要你在學習上保持純粹、謙虛、無知的狀態,需要你能處理好學習過程和考試結果的關系。須知,能處理好過程和結果的人都是大師。學習如此,工作也一樣;高三如此,此后也一樣。
永遠不能“迷失”自己!高三怎么還會迷失自己啊?殊不知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這里面有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學習方法又有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所謂橫向,是指每個科目有每個科目的學習方法;所謂縱向,是指每一個人應該有每一個人獨特的學習方法。此處的迷失,乃是指學習方法不得當,包括縱向的和橫向的,不能用一種方法對付所有科目,也不能邯鄲學步,用別人的方法做自己的功課。文科性質的科目,“背多分”,然而要考高分,當然得掌握必要的綜合分析的技巧。理科科目,基礎過硬輔以大量習題是必然之路。然而不管文理科,題海戰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識點掌握得好,重點難點熱點弱點缺點空白點了然于胸,必要的習題訓練及時跟進、應對得當。
儲備充足體力,打好拉鋸消耗戰!高三是一場拉鋸戰,也是一場消耗戰,需要學生儲備充足的體力,來應對一輪強過一輪的學習壓力。有一些天才,身體不好,腦子卻超級好使。比如郭嘉,可惜英年早逝,不應為我輩效仿。要向毛澤東學習,“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高三時間如金,然而也不能忘記體育鍛煉。須知,身體永遠比學習重要,比一切的一切都重要!這么說當然不是讓你瘋玩兒,而是告誡你不可荒廢運動。對高三,我不推薦競爭性、趣味性的運動,比如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我推薦“苦行”式的運動項目:俯臥撐、仰臥起坐、單杠、啞鈴、散步、跑步等,尤其推薦跑步。
三、辯證對待:高三的“紅與黑”、“罪與罰”。
人在艱苦中容易憧憬美好的未來,但你想過“如果未來并不美好”嗎?很多高三的學生和家長喜歡許諾:你若高中,便是iPhone,等等。在所有的承諾中,對高三和人的進步殺傷力最大的一句,也許就是“到了大學就輕松了”這樣的心理暗示。這樣的暗示不但讓高三面目可憎,更讓青年人誤入歧途,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畢其功于一役”的戰斗。其實,只有持之以恒的奮斗,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保障,何止高考?進入高三,你要想的有很多,首當其沖的應該是“是別人都參加高考我才必須參加高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高三的狀態!高三不僅僅是為了未來的鯉魚躍龍門、孔雀女、鳳凰男、高富帥。如果身處高三是無奈之舉,你最好能給它賦予一個義不容辭的意義。意義對每個人各有不同,不管你給出了什么樣的意義,我希望這個意義是平靜寬容的,是立足長遠的,是青春美好的,是能感動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