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優生”嬰兒也“困惑” 父母要比正常多
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著通過科學的方法將人類的一些致命疾病消除在懷孕之時。而首例轉基因嬰兒將有望明年在英國誕生。負責這一項目的是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他們的研究主要針對由線粒體的缺陷而導致的致命疾病。這種缺陷會使每6500個嬰兒中就有一個患病,而且還會引起50種遺傳性疾病。科學家們將捐贈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掉受孕媽媽有缺陷的線粒體,從而保證一個健康寶寶的降生。轉基因寶寶則天生擁有兩個媽媽和一個爸爸的基因。(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心事”不再是秘密:
大腦中的圖像或被科學家破解
你埋在心里的秘密不用說出就能被人猜透,這是不是件既神奇又可怕的事情呢?這一情況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研究人員杰克·加蘭德(Jack Gallant)發明了一臺大腦解碼器,它能夠通過腦部掃描來窺探人的意識活動,進而將其所見畫面進行重構。解碼器不是加蘭德研究的重點,他更注重的是探究視覺系統如何工作,同時創建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模型。加蘭德自己也坦言,暫時不必擔心自己的心被泄密,因為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編譯自“BBC”網站)
英國藝術家大膽想象人類五十年后食物
你想象過幾十年以后我們的食物會是什么樣子的嗎?近日,英國的藝術家約翰娜·施密爾(Johanna Schmeer)為我們“展望”了一下。約翰娜的項目稱為“奇異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 Fantastic),包括7種不同的產品,它們的結合可以為人類提供生存所需的營養。約翰娜的靈感來自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即有可能很快創造出活細胞。未來食物的形狀也是根據自然界中會出現的細菌的形狀構造的。目前這些還只是概念化的項目,未來究竟如何還是未知。(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女設計師才華盡顯 仿人皮家具觸感“非凡”
能夠產生人體皮膚觸感的家具是“9191工作室”(Studio 9191)的主人吉吉·巴克(Gigi Barker)的杰作。這些看上去像一坨肉的家具來源于吉吉不同一般的創造力。她首先勾畫出男士坐下時的腹部輪廓,將抽象的感覺提取出來,形成了家具的外觀。然后用泥土定型,填入硅膠,因為硅膠更貼合人體的舒適感,更能伴隨人體的溫度。最后再將皮革套在硅膠外面,給人以仿真的感覺。坐在上面如同坐在某人的膝上,充分體現了一種人與家具之間的交流。(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人物肖像紐扣拼 線走風姿出匠心
奧古斯托·埃斯基維爾(Augusto Esquivel)是一位擁有化腐朽為神奇能力的藝術家。他的一雙巧手能夠將大量再普通不過的標準縫紉紐扣拼織成一幅幅生動無比的名人肖像。要想使成千上萬枚紐扣組成自己想要的圖案是件既費時又費力的事情。首先,奧古斯托要從天花板上懸下數百根細線,然后按一定的順序將黑、白、灰等顏色的紐扣穿起來。單獨審視每一條線似乎并無美感可言,倘若將其作為整體來看則人物形象陡然而出,層次分明,令人叫絕。(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廚房創意新理念 雞蛋形狀隨意變
生活中的發明來自現實的需要,廚房里的創意巧思更是如此。熟雞蛋,這一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因其橢圓的形狀、滑滑的外表往往成為很多主婦料理的難題。英國人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主持發明的Egg-Q-Ber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一廚房“神器”可以將橢圓的雞蛋變成立方體,然后便于切片等后期加工。只需將熟雞蛋剝殼放入其中,1分鐘,便大功告成。今后,在制作三明治、沙拉等美食的時候就不必擔心雞蛋亂滾的尷尬了。(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寶寶出生后“怒發沖冠”只因媽咪孕時受雷擊
金伯利·戈登(Kimberly Gordon)是一個剛滿一周歲的小寶寶。雖然年紀小,但卻經歷非凡,因為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雷震子”。2013年7月4日,還是孕婦的金伯利媽媽肯德拉·維拉紐瓦(Kendra Villanueva)與丈夫一起觀看獨立日煙花,而后雷電交加,夫婦躲避不及被閃電擊中,所幸都無大礙。媽媽不得不被送到醫院進行引產,而小金伯利則早了兩周降生。由于電擊的影響,寶寶的頭發一直是豎豎的,頗具個性。但無論如何,可愛的寶寶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
水下憋氣又創新記錄 22分鐘屏息暫無對手
來自丹麥奧爾堡(Aalborg)的41歲男子斯蒂格·塞弗林森(Stig Severinsen)可謂是真正的“鐵肺”,被人們稱為“不喘氣的人”( The Man Who Doesn't Breathe)。他保持著水下憋氣22分鐘、水下用時2分11秒潛泳500英里等多項紀錄。斯蒂格從小就對戲水情有獨鐘,長大后他逐漸領悟到用一種通過冥想來實現的“禪境”(State of Zen)技術去控制自己在水下的呼吸,實際上是一種血壓、心率等的狀態調節。他還寫過一本名為《呼吸術》(Breatheology)的書來幫助人們尋找水下調息的精神狀態。(編譯自“每日郵報”網站)
國外研究顯示:延遲退休對老年人在收益方面有好處
養老問題恐怕是大多數國家都會面臨的社會性難題。來自美國退休研究中心發布的國民退休風險指數(National Retirement Risk Index)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沒有為退休存下足夠的金錢。為了要使晚年生活有一個相對可靠的保障,繳納養老金恐怕是“必選動作”。美國專家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數據測算表示,延遲退休年齡對于養老金的儲蓄以及使用來說都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這一建議對于那些因工致殘或嚴重依賴體力的勞動者來說則不太有利。(編譯自“商業周刊”網站)
二十年后汽車駕駛將進入全新時代
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IEEE)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二十年后人類駕駛汽車的情況將與現在大不相同。后視鏡、方向盤、剎車踏板等當下被視作汽車必不可少的部件在那時都將從汽車身上消失。人類駕駛汽車將更方便、快捷。這不僅是技術的躍升同時也是觀念的革新:司機與乘客似乎沒有什么界限了。當然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社會各個要素共同的協力,例如政府對于這些高科技車輛的管理立法、保險公司對于發生碰撞后的責任賠償等一系列問題。那時,那些對“老式”汽車懷舊的人恐怕只有去游樂園在碰碰車上尋找感覺了。(編譯自“WIRE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