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與路徑研究

2014-04-29 00:44:03黃浩明
學會 2014年9期

黃浩明 等

[摘 要]本文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開展社會組織國際化問題的研究,研究內容涉及社會組織國際化的模式、社會組織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國際性社會組織的人才轄地化和社會組織研究工作在向區域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社會組織國際化的特點等。中國社會組織在國際化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包括法律、政策、國外組織的競爭、國際關系、屬地伙伴等因素的限制和社會組織的內部環境,包括組織治理、領導力、人才專業化、資金和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影響,文章相應提出了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路徑和五種合作模式,并對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目標提出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社會組織 國際化戰略設計 路徑選擇 政策建議

本課題得到民政部資助(項目編號:2013MZACR001-018),并獲得民政部2013年“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理論研究部級課題一等獎。課題組其他人員包括石忠誠、張曼莉、王香奕、楊紅萍、薛明、楊光、劉銀托、陶棋然等。(本刊對此文進行了刪節與編輯)

作為社會組織國際化的定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社會組織國際化與企業的國際化有著相同的特性,即在政治和經濟上獨立于各國政府、跨國運作,具有總部基地等;但是,其宗旨與企業的國際化有著根本的不同,組織自身是非營利的,是以服務于國際社會的公共利益為目的的[1]。

綜上所述,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有著很多相同點:第一、業務的立足點在國際層面,以在國際社會開展工作為主;第二、組織層面的國際化,包括資金、人才和運作管理的國際化,當然也包括很多不同點,如利益群體、產品和服務的模式、用戶對機構的影響力、從業人員的職業性和專業性、價值觀念與文化觀念等六個方面[2]。

中國社會組國際化戰略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面對中國特有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研究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探索其基本規律對現有的社會組織發展理論和國際化戰略有創新的地方,如在社會組織發展理論上如何開展政府、企業的合作;在國際關系中對唯一中心論的理論提出了新的挑戰,創建了一個新的模式。同時,這種研究對中國社會組織走出去具有一定的理論橋梁作用,在實踐和操作方面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一、社會組織國際化的主要模式

(一)社會組織立足本國,逐步發展成為區域化、國際性的組織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社會組織在起步階段堅持以本國為基地,而后逐步向其他國家、地區發展和延伸。

(二)社會組織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參與熱點的國際事務,推動社會組織國際化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社會組織和國際組織就開始嘗試探討合作的可行性,20世紀80年代,世界銀行開始正式與民間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此外,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都特別重視與民間組織的關系,紛紛通過成立民間組織中心和網絡,召開民間組織磋商會議和合作執行項目等方式加強與民間組織的交流與合作。

(三)國際性民間組織的人才轄地化趨勢日益明顯

社會組織在各國的辦公室開始招聘當地優秀的人才進行運作,傳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法均發生了轉變。當地優秀人才參與組織管理與項目運作,一方面,擴大了國際性社會組織與本地社會組織的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組織和項目運作的效率,提高了本地社會組織的綜合能力。當然,優秀人才逐步從本地社會組織流向國際社會組織的趨勢也會給本地社會組織的運作與發展帶來挑戰。

(四)社會組織研究工作在向區域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社會組織合作領域正逐步擴大

社會組織的研究工作已經從以本國研究為主,逐步發展到跨國研究、跨區域研究和國際化研究。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的增加,加速了該領域研究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人員的互動和研究成果,從理論上支持了社會組織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從合作領域來看,已經從過去的單一開展慈善和扶貧濟困項目為主,轉向多領域的多樣化合作,項目涉及經濟合作、技術交流、環境保護、人權事務、政治領域、婦女參與、法律援助、災難救助和災后重建等諸多方面,社會組織國際化的模式多種多樣。利用網絡結構與國際組織緊密合作,專業人才屬地化和參與熱點的國際事務,都說明社會組織的國際化進程日益明顯,并且正在逐步擺脫發達國家的傳統地緣政治的影響,提升了公民社會在解決國際事務中的地位。

二、社會組織國際化的主要特點

社會組織國際化的發展經歷了以國內事務為主到逐步關注國際事務,再到成為國際舞臺上真正的倡導者和行動者等三個階段。國際非政府組織興起于19世紀,之后的100多年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發展迅猛,1909年全球各類國際非政府組織只有176個,到1954年也只有1008個,到2000年就已經上升到45000多個,其數量增長了250多倍[3]。根據國際協會聯盟的統計:截止2011年底,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已逾66000家,并且每年大約以1200家的速度在增長[4]。INGO的快速發展與現代社會的時代特征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國際NGO參與全球治理由來已久,早期的國際NGO參與全球治理,往往通過國際會議呼吁相關國家的政府支持或采取國家行動,而從法律層面確立國際NGO的地位,以及與政府組織合作途徑的是1945年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它被認為是在國際上首次正式使用NGO一詞的官方文件。《聯合國憲章》賦予部分NGO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咨商地位”,以便其參與聯合國的各種活動和提出政策建議。隨著全球治理時代的到來,政府機構和國際政府組織與NGO的合作也更加常見,特別是當面對環境、衛生等領域的一些公共問題時,各國NGO表現得尤其活躍。而就人數而言,在冷戰結束后到近年間,全世界已經有25億人參加了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各種組織和活動[5]。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社會組織的國際化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社會組織在參與國際事務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資助方觀點和立場的影響

眾所周知,大多數情況下,社會組織的資金來源是由政府、國際機構資助和執行項目以及個人和企業的贊助,因此其收入結構往往會影響組織自身的觀念與行為。如歐洲社會組織的運作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6],他們的工作方式和項目內容客觀上都受到了政府機構的影響;美國的部分社會組織也受美國政治勢力的影響,他們接受后者的資助,在東歐、中亞等地建立了大批政治社會組織,借此推廣美國民主和形成不同顏色的革命浪潮;民間環保組織異常活躍,其觀點也不同于政府的觀點,往往也成為對立面。而歐洲的綠色和平組織由于希望保持自己獨立的觀點,曾經一段時間不接受任何國際組織、政府機構、企業的捐贈。

(二)民間組織在拓展和延伸網絡結構中受其發展階段的影響

根據服務領域和所采取戰略的不同,民間組織的發展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David Korten,1990)[7]:第一代民間組織出現在救濟和公共事業工作中,以提供服務為主,項目單一,往往忽略網絡建設;第二代民間組織集中于社區發展或小規模的地區自力更生發展,民間組織開始重視項目的綜合發展,形成了不同行業民間組織的聯合和業務的拓展;第三代民間組織的工作開始向網絡架構和可持續系統方向發展。當民間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時,他們開始把社區的工作與另一個地區聯系起來,將業務延伸形成網絡結構的互助模式,尤其是國際網絡方面對民間組織的支持和推動。

(三)社會組織在國際事務活動中觀點鮮明,與政府和企業對立的趨勢日趨明顯

上述提到不同類型的國際會議都出現了民間組織論壇、民間人士的游行、示威以及各種不同的暴力行為。如1999年的世界貿易組織第三屆部長會議期間,來自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部長、5萬多名游行示威者、成千上萬的大公司和數百個社會組織都云集于美國西雅圖,室內會場上充斥著國家間談判時針鋒相對的火藥味,室外戰場上擁有不同目標的人群和組織在相互征戰[8]。10年來,中國國際社會組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民促會”)參加了各類上百次國際性的民間論壇,也親身感受到了與中國事務相關的熱點問題,如藏獨、法輪功、人權、臺獨、中國崛起威脅和中國政府援助不透明等問題時常成為各種國際論壇的關注點。因此,隨著這一趨勢的發展,各種社會組織論壇變成越來越復雜,其與政府、企業時常形成對立的態勢。

(四)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形成了一批自律性的聯盟組織

如全球公民社會參與聯盟(CIVICUS),2006-2008年連續3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全球民間組織年度會議,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公民社會活動家、國際機構的領導、政府代表、媒體、企業和捐贈者約1000名云聚在古老的工業城市格拉斯哥參加年會[9]。在那里,眾多名人在30多個研討會上演講,數百名年輕人相聚探討非政府組織的未來,近200家英國的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和國際機構設立了200個展廳,以展示英國非營利部門的成果,而操辦這一盛大聚會的舉辦機構就是蘇格蘭志愿組織理事會(SCVO)。蘇格蘭志愿組織理事會,利用這一機會廣泛地與發展中國家交流、互動、洽談、展示和合作。一方面,推動英國的國家利益與在國際政治方面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推動社會組織的自律和聯合。同時,日本民間組織國際合作中心(JANIC)、英國海外發展非政府組織網絡(BOND)和總部設在德國的籌資組織國際委員會(ICFO)、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以下簡稱中促會)等不同類型的自律聯盟組織正在發揮著較好的導向作用。

(五)民間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援助的力量發生了質的變化

首先,以美國為例,根據2012年《全球慈善和匯兌指數》[10]報告顯示:2010年度美國民間的海外援助總量達到了390億美元,超過官方援助的303.5億美元總額86.5億美元,民間機構包括基金會、企業、私人和志愿者組織、個人志愿者、大學和宗教類組織;同時,美國非營利組織的海外援助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服務范圍已經從傳統的緊急救災、慈善捐贈、文化教育、經濟貿易等擴大到人權、國家安全、民主和外交等領域。其次,歐洲的民間力量和日本、韓國的社會組織在國際活動方面也成效明顯。當然,不同的國家社會組織國際化趨勢具有不同的特點,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盡管如此,目前主要的挑戰依然是社會組織與政府的關系,社會組織與企業的關系,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的自律和聯盟等。

三、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現狀

客觀上講,在中國大陸的社會組織中參與國際事務以及涉外組織類社會組織的比例還是比較小的。根據2012民政部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報告統計顯示:2012年共有國際及涉外組織類的社會組織為556個,占2012年度49.9萬個社會組織總數的0.11%,其中社會團體49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49個、基金會8個,分別占2012年度社團、民非和基金會總數的0.18%、0.022%和0.26%。

根據中國基金會網顯示,截止到2013年10月07日,中國擁有國際事務類基金會51個,占3399個基金會總數的1.50%。其中公募型基金會34個,占1368個公募型基金會總數的2.49%;非公募型基金會17個,占2031個非公募型基金會總數的0.84%,從規模和數量上看顯得比較小。盡管如此,中國大陸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也出現了以下4個方面的特征。

(一)中國社會組織開始走向國際,積極參與人道主義援助事務

新中國最早的一家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海外設有一個海外聯絡部,在英國設有一個分支機構[11]; 2010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蘇丹開展人道主義援助,成為中國社會組織走向非洲的典型案例[12];2007年,中華慈善總會承辦了中國大陸最大的民間捐贈工程交付印尼海嘯災民使用[13]。以上三個案例從側面表明:中國的社會組織近5年來開始走向國際,并且已經涉及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事務,這就標志著中國公益組織的發展已經步入了國際軌道。

(二) 社會組織積極表達民間的立場和聲音

1. 直接加入國際組織成為其成員。如131個國家一級的協會和學會代表中國加入到261個科技國際組織之中[14]。

2. 建立國內社會組織網絡與國際相關組織對接。如中國民促會利用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CAN)[15]平臺,在2010年中連續派代表參加了波恩、天津、坎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的框架會議;先后在天津、杭州協調和組織了60家國內社會組織代表討論氣候變化應對方案民間行動計劃,并且在墨西哥坎昆遞交了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各方代表的名單,形成了獨特的民間社會聲音[16]。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的15家成員中,有93%的成員來自草根環保社會組織。由此可見,草根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已經成為一股新興的力量。

3. 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如2010年,在中國民促會參加國際事務的諸多活動中,有65%以上的都是以項目合作和項目研討的方式進行的。

(三)社會組織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社會組織的交流和合作

如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以來,中非政府之間的友好關系蓬勃發展,但部分非洲社會組織對中國缺乏了解。在此背景下,中促會邀請非洲社會組織代表來華實地考察,并舉辦了有關中國發展理念和中非關系研討會,還在非洲舉辦了農業技術培訓、預防艾滋病宣傳和社區公益活動,并協調國內社會組織與國內企業舉辦了向非洲孤殘兒童捐獻衣物的“恒愛”行動和為非洲近千名患者進行免費的白內障手術“光明行”行動,許多非洲社會組織被中國民間的真誠舉動所感動,主動提出將為中非友好多做宣傳。此外,中促會自2008年以來,積極開展與南亞、東南亞和中亞等周邊國家社會組織的交往,著眼于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不少周邊國家的社會組織還提出愿意通過民間渠道與中國交流與對話,共同推動地區的穩定與發展[17]。

(四)社會組織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始參與國際援助事務

企業走出去戰略帶動了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也帶動社會組織的國際化進程。如2010年11月18日,中國石油(尼羅河)公司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的蘇丹公益項目捐贈儀式在喀土穆舉行[18],推動了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的進程。

四、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SWOT分析

(一)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外部環境”分析

此課題從《調查問卷》的第一部分,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外部環境”分析11個樣本選項數據顯示: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發展機會分別是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氛圍、國際組織、國際環境和公眾態度;發展威脅分別是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國際關系、國外組織和屬地合作伙伴。數據顯示利大于弊(見圖1)。

(二)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內部環境”分析

課題組從《調查問卷》的第二部分,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內部環境”分析5個樣本選項分析中,前兩項回答指標在66.7%以上的,確定為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內部發展優勢,后三項回答指標在33.3%以上的,確定為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內部發展劣勢。令人吃驚的是,調查問卷的5項指標均屬發展劣勢(見圖2)。即表現為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內部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領導力不足、人力專業化缺乏優勢、資金資源不足和沒有豐富的國際化戰略實踐經驗。當然,這與我國社會組織整體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數據結果與王名教授在《社會組織論綱》一書中的研究成果一致。

(三)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面臨的主要挑戰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政府外交成績顯赫,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也收效頗多,但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的難題很多,主要挑戰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缺乏政策依據。社團、民非和基金會三個管理條例中均沒有給社會組織在海外設立辦事處或分支機構提供政策依據,而且審批程序和方法也不完整。在全世界擁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OCSOC)[19]非政府組織咨商地位的3000家機構中,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地區的社會組織只有35家,僅占1%,這與中國經濟和外交大國不相匹配。

2、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思路狹窄、規模小、資金不足。從中促會的統計來看,大多數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都局限于參加國際會議和區域活動,還沒有真正形成實體類的社會組織在海外設立辦事處和工作執行機構,這一點與臺灣地區的“慈濟”相比落后20年①,[20],而近鄰日本國內從事國際合作的社會組織就達到了354家[21]。

3、社會組織開展和參與國際事務缺乏專業人才。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需要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包括寬闊的國際視野、博大的知識面、良好的政治素質、精深的專業化知識和良好的多語言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工作人員擁有參與國際事務的豐富經歷、熟練的溝通能力、較強的合作意愿和較好的人際關系網絡等。顯然,中國社會組織的人才現狀與上述要求明顯不匹配。

4、政府資金支持不夠。在北美和歐洲,政府的官方發展援助途徑是多樣的,有相當一部分的政府援助資金是通過社會組織走向世界來實施的,其合作模式是政府與本國從事國際事務的社會組織合作,將資金轉入本國社會組織并納入國家的財政預算,然后再由本國社會組織與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組織開展合作。目前,中國政府官方發展援助資金的運作主要是通過政府機構負責實施的,并沒有通過社會組織實施官方發展的援助項目,中國對外援助中缺少民間參與的活力。現階段NGO發育低下,能力不足,在援外機制中參與程度很低,在中國對外援助中發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22]。因此,社會組織開展國際合作缺乏政府資金的支持。

5、政府雙重管理體制限制了社會組織國際化。由于歷史發展的原因,中國相當一部分社會組織與政府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有一部分社會組織視為事業單位,有一部分社會組織是政府的一個下屬機構,他們的管理模式與政府的管理方法一致,因此,適用于政府機構的外事要求可能就不適用于頻繁參與國際事務的社會組織,如社會組織領導人出國的審批手續繁瑣,而且規定每年只能出國一次,一次只能去2~3個國家等。

五、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路徑、合作模式和優先性分析

(一)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路徑”分析

社會組織在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每個國家采取的辦法不盡相同。如美國非營利組織在其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對于國際化戰略的路徑選擇是從人道主義援助著手,作為開展國際合作的基礎。其次,培養所在國的專業人才作為非營利組織開展國際合作的關鍵手段。同時,利用國際化的宗教網絡,具有聯合國咨商地位與發展民間社會網絡作為途徑,推廣其民主價值觀為最終目標。

日本民間組織開展海外合作,采取與聯合國志愿人員合作,通過政府官方發展渠道,選擇優秀的年輕人作為聯合國志愿人員參與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實踐。同時,項目直接與社區相連接,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作為歐洲對外援助的大國德國,民間組織的對外援助僅是德國官方援助的10%,民間組織國際化的途徑包括采用優秀的、熟悉當地文化和政治的專業人才與屬地合作伙伴開展合作;而作為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路徑,不能簡單地照搬美、日、德等主要發達國家的模式,需要研究其外部環境的發展機會和挑戰,研究內部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在選擇路徑方面提出了4個目前切實可行的計劃。根據本課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加強與國外民間組織合作與交流、參與聯合國多邊合作、參加國際會議、積極利用國際官方援助的項目合作。

1、加強與國外民間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包括兩類國外民間組織,第一類是我國社會組織與所屬地國家民間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展交流與合作;第二類是我國社會組織與發達國家來華的民間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第一類國外民間組織合作主要是以實質性項目合作為主體;第二類國外民間組織合作主要是從戰略層面考慮作為網絡經驗和信息分享的交流平臺。

2、參與聯合國多邊合作。聯合國作為世界各國政治、經濟、和平、安全和發展的交流合作平臺。近20年來,聯合國特別重視與非政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設立了三種與民間組織合作的咨詢機制,即:全面咨商地位、特別咨商地位和注冊咨商地位。當然,聯合國的專業組織也設立了類似的咨商地位,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利用聯合國多邊合作的平臺,促進社會組織走出去。

3、參與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社會組織能否參加世界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關鍵是是否能夠參與世界各類的國際組織和國外民間組織。根據國際協會聯盟統計,已經有6.6萬家國際組織和國外民間組織每年舉行數萬次國際會議。社會組織參加國際會議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迅速找到同類型、同專業的合作伙伴;二是快速建立人際關系的基礎,因此社會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的關鍵是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網;三是能夠了解本行業各國的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這樣快速地進入合作的途徑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4、選擇國際官方援助項目合作。根據合作經驗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200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官方發展的援助(DAC)成員國為1200億美元,而非(DAC)成員國僅有66.72億美元,前者占到援助總數的92%[23]。大部分發達國家將官方援助的資金通過協議、合作和合同的方式由各國的民間組織執行,而中國目前還屬空白。因此,我國社會組織一方面需要開展西方發達國家官方援助項目合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與中國政府合作,利用中國政府的官方援助資金實施社會組織走出去戰略。

(二)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合作模式”分析

社會組織如何通過上述四條途徑實現國際化戰略,通過國際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與教訓,結合中國社會組織的現狀和實踐歷程提出五種合作模式,其中包括“民辦官助”、“社辦聯企”、“社媒合作”、“借船出海”、“屬地伙伴”。而通過課題組的調查問卷,我們發現“屬地伙伴型”合作得分最高,即贊成的比例達到了91.3%,而“社媒合作”排名第五,即贊成的比例為84.6%。現在就下面5種合作模式按照得分多少進行論述。

1、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模式內容應采取“屬地伙伴”型。“屬地伙伴”型是指:社會組織在國際化過程中與屬地的民間組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利用他們為中國社會組織開展國際化戰略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中國社會組織需要重點關注如何與受援國的民間組織交流與合作,因為“屬地伙伴合作型”是國際社會普遍采用一種模式,也是比較成熟和成功一種模式,關鍵是需要了解各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和民間組織的能力等。

2、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模式內容應采取“民辦官助”型。“民辦官助”型是指:社會組織當先運作,政府從官方發展援助中給予資金支持。目前來講,中國的社會組織需要倡導政府部門,尤其是主管官方發展援助的部門能夠將社會組織作為開展海外援助的重要力量之一;而社會組織本身也需要加強能力建設,確保政府援助資金的有效性。

3、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模式內容應采用“社辦聯企”型。“社辦聯企”型是指:社會組織當先運營,聯合中國國際化的企業開展合作,發揮社會組織與國際社會、所在國民間組織、社區聯絡的優勢,形成與企業聯合的雙贏格局。中國扶貧基金與中國石油的合作模式就是這樣合作的一個典范;而中國石化Addax公司的模式也是對“社辦聯企”合作模式的一種驗證。

4、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模式內容應采取“借船出海”型。“借船出海”型是指:中國社會組織與現有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以目前的合作模式為基礎,借用現有國際民間組織的經驗、網絡和人脈,為我所用,開展合作。中國社會組織如何運用國外民間組織的網絡和合作模式在同一個受援國采取相互合作,相互利用的模式,從而實現“借船出海”的合作模式,值得進一步探討。

5、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模式內容應采取“社媒合作”型。“社媒合作”型是指:在社會組織國際化路徑選擇過程中,通過媒體的介入和支持,促進社會組織更具有國際化的視野,社會組織應利用媒體優勢,促進社會組織走出去戰略的實現。客觀來講,媒體也是企業的一種,但中國目前的媒體主體還不能完全作為企業來看待,因此這樣的合作模式還需要在實踐中探討和研究,待成熟之后擇機推廣,因此暫不作為本課題組建議的合作模式。

(三)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優先性”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最初設計的12項選擇指標,建議合作的領域廣泛,包括工商服務、農業與農村發展、科學研究、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生態環境、社會服務、法律、宗教和職業與從業者組織。《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是令人鼓舞的,有六類社會優先推動的支持率達到60%以上,包括生態環境、教育、社會服務、衛生、科學研究、文化和農業與農村發展類組織。支持率在60%以下的有5類社會組織,包括職業與從業者、法律、體育、工商服務和宗教類組織(見圖3)。

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顯示,盡管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得分較高,但目前界定有困難,社會服務領域走出去不太成熟。因此,課題組建議優先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包括生態環境、教育、衛生、科學研究、文化和農業與農村發展類社會組織。

六、我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與路徑選擇的政策建議

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組織參與國家援外事業的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既需要考慮長遠發展目標的政策和立法工作,同時也需要研究當前工作的對策。具體分成三部分:

(一)關于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長期發展的立法和政策建議

1、從國家長遠發展戰略的視角,應考慮著手社會組織參與國家對外援助工作的立法工作。建議由商務部牽頭,會同外交部、財政部、中聯部、民政部等部門盡快制定社會組織參與對外援助的具體法規和實施細則,讓社會組織參與對外援助成為國家法律的一部分,形成社會組織實施國際化戰略的法律基礎,從而保證社會組織“走出去”有法可依。

2、建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工作的部級協調機構。可以利用現有的援外部級協調機制,建議工作辦公室設在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部級協調機構成員包括商務部、外交部、民政部、中聯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稅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海關總署等,統一協調社會組織參與國際化戰略工作的具體事務。

3、加強社會組織參與國際化戰略工作的政策研究、頂層設計和國別研究。利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支持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實施提供政策理論指導,政府可委托優秀的學者或高等院校建立國際一級的智庫,研究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的具體應對措施。

4、研究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政策機制。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和精神,建議商務部牽頭,會同國家財政部、民政部和發改委等政府機構,建立利用對外援助資金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

5、制訂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工作的長遠實施方案。在國家援外預算內列出社會組織援助專項資金或建立社會組織的援外基金。資金的管理可以采取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的模式,對外以社會組織的形式開展工作,而政府可作為監督機構,以保證資金的正確使用和為社會組織“走出去”服務。

(二)對近期工作的政策建議

1、建議將社會組織參與國家對外援助工作的相關內容納入正在擬定的《對外援助管理條例》,使社會組織參與國家對外援助工作有章可循,從而形成社會組織國家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民辦官助”模式的開展。

2、建議商務部援外司設立專門聯系社會組織參與援外工作的處室,起草中國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國家援外工作的規章制度,并建立與中國民間組織參與國家援外工作的合作機制和交流、溝通平臺。

3、建議民政部將從事國際化戰略和海外援助工作的社會組織在海外設立辦事處的審批權限下放到所在社會組織的理事會或理事會的授權機構,但需要報民政部備案。

4、建議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從事國際化戰略工作的社會組織在對外撥款程序和外匯管理等方面減少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5、建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從事國際化戰略工作的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的薪酬標準等權力下放到所在社會組織理事會。

6、建議國家稅務總局對從事國際化戰略工作的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在海外的薪酬免收個人所得稅,享受國家外交人員待遇,減少雙重征稅,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工作。

(三)對社會組織的建議

中國社會組織如何實現國際化,客觀上講,挑戰和機會并存,機會多于挑戰。我國社會組織走向國際有很多的優勢,如中央政府重視社會管理體系的建立,強調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重視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一批新型的社會組織隨著經濟的發展初露鋒芒。具體來講,中國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可從以下5方面著手。

1、規范社會組織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社會組織走向國際事務的戰略研究。中國政府在社會組織管理立法方面相對滯后,目前管理的依據依然是13年前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條例和7年前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建議政府在修訂上述3個條例的過程中,增加社會組織走向國際的內容,明確提出有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和代表辦事處的內容。同時,規范社會組織的法人治理結構,幫助社會組織制定吸收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專業人士進入理事會。此外,根據我國國情,從戰略視角分析社會組織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將社會組織走向國際納入國家外交的總體架構之中,開拓民間外交的新渠道,以實現國家軟實力整體水平的提升。

2、加強參與國際化戰略實施的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利用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精選一批優秀的社會組織走向國際。中國社會組織走向國際和開展國際合作,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在規模上都處于初級階段,政府的發展援助資金如何通過社會組織走向國際已然是一個新課題。利用政府與民間合作基金,鼓勵一批優秀的社會組織利用官方發展援助開展國際交流、人道主義援助和人力資源培訓事務,并逐步擴大規模和積累經驗;鼓勵一批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開展國際交流和公益項目合作,爭取政府的配套資金支持。

3、加強社會組織的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社會組織應采取措施適當地提高工作人員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吸收具有奉獻、敬業精神,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優秀人才加入,提升機構的國際化能力。同時,還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培訓活動作為支持手段,如培訓必要的外交禮儀、知識、交往、演講和社會活動能力,也可以通過加強國際層面的人才與經驗交流來增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國社會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此外,建議政府撥出一部分資金專門培養和培訓社會組織中高層管理人員,加強機構的能力建設。

4、鼓勵、支持我國社會組織加入國際性的社會組織,拓寬與知名的國際性社會組織的合作,形成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社會組織的交流機制。具體運作過程中應考慮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吸取發達國家社會組織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這需要有選擇地跟蹤研究北美地區、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案例,與國際性的民間機構形成交流機制;二是借鑒一些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組織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尤其要對亞洲的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和東歐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組織的發展歷史加強研究和學習;三是加入國際和區域社會組織聯盟,或參與國際機構社會組織委員會(或工作小組)的事務,如有條件的社會組織還可以通過中國聯合國協會,爭取更多的社會組織取得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咨商地位,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際事務活動。

5、建立智囊團隊,研究有效的協調機構。社會組織實現國際化,首先需要面對現實,研究社會組織國際合作的文化差異和多樣化的問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進程,不能追求單一的一致性,而應求同存異,建立專門的國外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形成智囊團,為國家社會組織管理機關提供更多的建議和服務。當然,學術研究工作的落后也會導致政策制定的滯后,因此建議開展合作文化差異的研究、發展戰略的研究、社會組織自律和互律的研究、社會組織如何發展的研究等。

總之,中國社會組織的國際化尚處于一個初級的發展階段,目前參與國際事務的主體仍然是國家一級的協會、學會、基金會和促進會。盡管自2002年8月一批草根環保社會組織參加約翰內斯堡地球環境峰會(WSSD)以來,中國草根社會組織逐漸成為參與國際事務中的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尤其是在2012年6月舉行的里約+20可持續發展峰會上,草根社會組織開始通過獨立編寫國家可持續發展評估報告并在會議期間舉辦邊會,宣傳和介紹中國社會尤其是社會組織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行動。參與里約+20峰會的草根組織占了整個中國社會組織數量的近一半,尤其是青年人的參與熱情高漲,前所未有。在聯合國的推動下,中國草根社會組織的視野和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整體而言,中國草根組織的國際化進程還相對落后于具有官方背景的社會組織(GONGO)。因此,包括廣大草根組織在內的中國社會組織的國際化還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

展望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社會組織需要有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以及國際性的社會組織和國際機構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和自身努力,即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在發展中進一步發揮中國社會組織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的作用,為提高中國整體軟實力做出貢獻。

注釋

①截止2010年,臺灣慈濟在全球范圍內的人道援助達到70個國家,全球人醫會據點達到58處,全球援建學校達到14個國家163所,全球住屋援建達到13個國家15867戶,全球慈濟據點47國345個,全球義診服務39國超過160萬人次,全球骨髓捐贈暨外圍血捐贈27國2024例。

參考文獻

[1]S. Hobb. Global Challenge to Statehood: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f NGO[J].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1997(5):191-207.

[2]黃浩明.非營利組織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趙陽.覆蓋全球的《日內瓦公約》:國際人道法的基石[N].法制日報,2006-09-10.

[4]國際協會組織聯盟網站[EB/OL].http://www.uia.org/yearbook.

[5]解超.國際政府組織與中國的外交戰略[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6][美]萊斯特·M·薩拉蒙,等.全球公民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7]David C Korten. Third Generation NGO Strategies: A Key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1990:147-148.

[8]魯桐.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EB/OL].http://www.macrochina.com.cn,2001-04-30.

[9]王名,等.英國非營利組織[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 10]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全球慈善和匯兌指數[Z].2007-05-30.

[11]中國發展簡報[N].公益時報,2011-03-02.

[12]中國網[EB/OL].http://www.china.com.cn,2010-03-10.

[13]新華社[EB/OL].2007-07-20.

[1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發展報告(2009)[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15]中國社會組織網站.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EB/OL].http://www.c-can.cn/zh-hans.

[16]中國社會組織2010年十件大事[EB/OL].http://www.chinanpo.gov.cn.

[17]孫家正.中國民間組織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N].人民日報,2012-12-29.

[18]中國扶貧基金會網站[EB/OL].http://www.fupin.org.cn,2014-03-21.

[19]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B/OL].http://www.un.org/en/ecosoc/2013-07-01.

[20]林碧玉.慈濟:把全天下人都當做家人[N].新京報電子版,2010-10-18.

[21]王名,等.日本非營利組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2]黃梅波.全球生產網絡與中國對非洲的投資[J].國際經濟合作,2007(6):9-10.

[23]周強,魯新.發達國家官方發展援助新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1(11):79-83.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nd Path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HUANG Hao-ming, et al

(China Association for NGO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tnerships between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talent loc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reg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restricted not only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laws, policies, competition from foreign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ritorial partners, but also by their in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talent, funding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route and five cooperative mod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and made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social organizations;designing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path selec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九色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婷婷激情五月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色婷婷啪啪| 3344在线观看无码|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1国内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αv毛片|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秋霞国产在线|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欧美亚洲香蕉| 伊人色天堂|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尤物视频一区|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小视频在线|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最大综合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婷婷午夜影院|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色爽网免费视频| 午夜啪啪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久久香蕉国产线|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久久视精品|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