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平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社會組織發展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整體布局之中,首次以黨的文件形式明確了社會組織的工作方向、基本任務,這對社會組織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組織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充分激發活力
重點發展社會團體中的行業類商會和科技類社團,重點發展基金會中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重點發展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成立無需業務主管單位,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門登記,有利于探索社會組織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最佳實現途徑,有利于減少對社會組織的行政干預,有利于社會組織與國際同類組織接軌。
二、實現黨的建設全方位覆蓋
黨的建設覆蓋各類社會組織,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重大部署。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力度,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三中全會再次強調這項工作。按照中央的總體要求,各地逐步加大了對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推動力度,相當多的地區成立了“兩新組織黨工委”,以此來領導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
三、努力成為構建協商民主體系中的重要一員
《決定》把協商民主體系納入了黨的政治制度建設之中,要求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要求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這意味著社會組織進入了協商民主體系構建之中,意味著在政協界別當中要有社會組織的重要界別,可以代表社會不同階層、不同領域進行利益的維護和訴求,以此表達民意,參政議政。
四、爭取與企業、事業單位基本的等同待遇
爭取與企業、事業單位基本的等同待遇,將為社會組織生存與發展提供新的歷史機遇。《決定》第六部分“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中指出,“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有條件的事業單位可以轉變為企業或社會組織,這從法規層面明確了社會組織的地位。
五、參政議政,發揮智庫作用
智庫建設是社會組織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應該有社會組織參加。當代社會,智庫是參政議政重要的形式,社會組織要爭取成為一流的民間智庫。
六、擔當起參與公共服務的任務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組織的責任。社會組織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政府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工作,這些年有相當多的社會組織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一些社會組織主動參與公益、慈善、服務事業;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公益慈善類的社會組織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決定》特別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七、參加教育評估
此項任務與社科類社會組織有密切的關聯。《決定》第十二部分“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第42條中明確指出,“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今后,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要參與教育評估,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評估。
八、參與孔子學院、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
《決定》第十一部分“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中明確提出,“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
九、加強自身的民主機制建設,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民主權利,這是對社會組織自身建設和內部治理提出的要求。社會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民主意識、法規意識、自律意識。
上述九大任務表明,中國社會組織正面臨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期,各類社會組織能不能抓住這個歷史機遇,乘勢而上,能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勇于擔當,釋放活力,發揮作用,這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實踐課題,也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考驗。當前,社會組織面臨四大考驗:一是適應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考驗;二是適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考驗;三是“三個進一步解放”的考驗;四是生存與發展能力的考驗。這四大考驗需要各類社會組織積極應對,經受住了考驗就能夠發展起來;反之,將有相當多的社會組織被淘汰。應對四大考驗,重點在于中國社會組織的功能培育問題,這是解決社會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
深刻認識功能培育是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首要問題。不同類別的社會組織功能培育側重點不盡相同,如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要重點培育參與公共服務建設的能力,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推動文明社區、平安社區建設的能力等;科技類與社科類社會組織,要重點培育組織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能力和科技創新、協同創新的能力等。此外,各類社會組織都要提高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以及對外開展交流的能力。誰重視功能建設,誰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社會組織要把功能建設放在第一位,自覺地樹立規范發展意識、參與競爭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