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組織在我國發展迅速,在提供公共服務、增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反映社會不同階級訴求、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社會組織評估成為必然的選擇。本文從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實踐兩大方面對社會組織評估機制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現存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實踐的現狀、不足以及相應的創新性改良,其中包括第三方評估機制應實現評估主體的多元化、評估方法與程序要堅持分類評估與統一評估相結合,以及完善評估法律法規制度的問題。
[關鍵詞]社會組織評估 指標體系 評估實踐
隨著我國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需要,社會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它在提供社會服務、增進社會公平、化解社會矛盾、反映社會不同階級訴求、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彌補了政府與市場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的不足。同時,隨著社會組織數量的增多,問題與缺陷隨之而來,對其進行監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對社會組織展開評估。
一、社會組織評估機制的現狀與不足
(一)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的現狀與不足
建立完整的社會組織評估框架及指標體系,對評估的順利開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套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礎條件。所占分值比例在10%左右,具體指標包括法人資格、章程、變更和備案、年度檢查、遵紀守法等;二是內部治理。所占分值比例在40%左右,具體指標包括組織機構、人力資源、領導班子、財務資產、檔案證章管理等;三是工作績效。所占分值比例在40%左右,評估指標包括業務活動、專業隊伍建設、提供服務、信息公開、社會宣傳、社會責任、工作創新和特別貢獻等;四是社會評價。所占分值比例在10%左右,包括內部評價即理事、監事、工作人員評價和外部評價即業務主管單位、服務對象、政府有關部門評價。
社會組織評估實踐的順利開展需要構建一套合理、有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對全面、客觀地了解、考評社會組織,依據評估結果進行組織改進不僅是促進我國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推進組織健康發展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國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尚存不足,評估指標體系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社會影響、內部建設等方方面面,每個方面具體指標的考察以及指標間的權重分配額的合理性是社會組織評估的難點;另外,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并不像企業一樣有明確的利潤數據來考量,因此很難找到合理的操作化指標對其進行定量分析;再者,對于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如何能夠因地制宜,依據特色來開展分類評估等都是我國社會組織評估的難點所在。
造成上述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對評估的認識不到位。社會組織評估觀念落后,使得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方面的研究滯后,導致指標體系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完善;二是評估缺乏獨立性。社會組織長期處于政府雙重管理體制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估的獨立性,對于評估指標體系來說也難免受到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的干擾,政府部門對評估指標的審核和建議與實地評估所需的指標體系也時常有矛盾,這就會影響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二)社會組織評估實踐的現狀與不足
在評估主體上,《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設立相應的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以下簡稱評估委員會)和社會組織評估復核委員會(以下簡稱復核委員會),并負責對本級評估委員會和復核委員會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評估委員會和復核委員會委員由有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社會組織、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單位推薦,民政部門聘任。”目前,大多數省份社會組織評估都實行第三方評估機制,保證評估的公平、公正,但是仍然存在第三方評估機構主體單一的問題,如評估小組成員自身知識面窄,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因此就很容易將局限性帶到評估中來,這是我國當前社會組織評估的不足。
在評估方法上,目前是由評估人員按照評估指標到現場開展評估工作,通過評估指標的操作化及量化,評估人員機械地按照表格上的內容來完成。雖然在評估過程中有相關工作人員訪談,但是他們只是被動地回答問題和提供信息,這樣的評估對評估指標體系以外的東西缺乏評判和決策。
在評估程序上,《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第四章第十六條上規定的程序如下:發布評估通知或者公告;審核社會組織參加評估資格;組織實地考察和提出初步評估意見;審核初步評估意見并確定評估等級;公示評估結果并向社會組織送達通知書;受理復核申請和舉報;民政部門確認社會組織評估等級、發布公告,并向獲得3A以上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頒發證書和牌匾。評估程序的規定有利于評估的規范進行,但是寬泛的評估程序在具體的評估中并不能實行有效的指導,容易導致評估過程無章可循,缺乏規范程度。
二、社會組織評估機制的創新性改良
(一)評估指標體系的創新性改良
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評估指標。民政部門統一指導指標體系的大方向,結合各類組織的工作重點及特殊因素對總的體系進行細化和完善,確保指標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組織的各個方面,并根據其重要性科學地劃分指標的權重,最終建立一個內容全面、科學合理、符合規定、寬嚴相濟、可操作性強的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
1、量化、細化指標分值。對同一指標所考察的問題進行分值分解,有的可以進行調整,明確自身量分依據,做到扣分有據、加分有理,避免模棱兩可、主觀隨意性等問題,
2、規范、量化指標體系。在告知被評估組織準備相關材料時要對相關指標進行明確說明和統一規定,以確保在準備的材料中得到量化數據。如統一規范中包括書面材料的格式、字數、段落行距、字號等;量化指標需要注明活動次數和近幾年的增加額等內容。
3、根據實情增添特色指標。按照《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民政部關于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對組織評估的內容包括基礎條件、組織建設、工作績效(自律與誠信建設)、社會評價四個方面。在各地實地評估中可根據當地的情況及組織類型,在總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增添特色指標。我國社會組織正處于培育和高速發展的時期,其各方面還不完善,因此社會組織評估所使用的指標體系也處于逐步完善、不斷調整的階段。增添特色指標的方式可以根據各地、各類組織的特點來研究制定。特色指標是完善評估指標體系的趨勢,也是評估相應等級的前置條件。另外,評估指標的增減可以借鑒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指標體系,廣泛地參考各方專家的意見,采用最適宜的評估指標體系和最科學的評估方法來開展評估工作。
(二)評估實踐的創新性改良
社會組織評估機制的完善與創新,不僅包括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還需要形成社會組織支持、第三方評估機構主導的工作機制,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和規范、詳盡的評估程序。
1、評估主體是社會組織評估的關鍵,直接影響評估的信度和效度。在我國社會組織評估中讓評估單位唱主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應借鑒西方國家評估主體的研究,實現評估主體的多元化,使評估主體充分包含民間力量。社會組織的建立帶有深深的草根性質,通過民間力量參與評估,能夠更好地了解組織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增強評估的客觀公正性和效果。評估主體應該包括管理咨詢人員、法律工作者、資深會計從業人員、學者和資深社會組織工作人員,應組建評估委員會實現獨立的第三方評估,確保評估隊伍的專業化和評估工作的科學性。第三方評估機構應當是專業性的、學術性的,具有客觀中立的態度,管理科學、信息透明,獲得較廣社會認同的權威機構。此外,為了保障評估的公平、公正、嚴謹,政府部門對社會組織評估工作應該承擔引導和監督的職責,這樣有利于保障評估結果的權威性,確保評估資源的共享。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門僅起評估“引路人”和“審核者”的角色,具體的評估過程及賦分情況并不參與。
2、在評估方法與程序方面要堅持分類評估與統一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第一,分類評估是社會組織評估機制完善的前提。社會組織類型多樣,涉及領域廣泛,社會組織分為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三大類和職業類社會團體、學術類社會團體、聯合類社會團體、行業類社會團體、公益類社會團體、學術類民非、社會服務類民非、公共服務類民非、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10小類,囊括科、教、文、衛各領域。對社會組織評估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制定針對本領域的指標體系,就需要把基本的和總的評估框架與特色指標相結合,力求通過分類評估來了解組織的全貌。另外,通過分類評估,可以了解同類組織的發展規律和異類組織的區分與聯系,這對提高評估效率,進一步指導組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統一評估是社會組織評估機制完善的基礎。統一評估主要是指對評估程序、評估標準和方法進行統一,在工作程序方面按照程序有序地推進評估工作,同時對社會組織自我評估、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評估委員會審核公示評估結果、確認評估等級、公示公告、頒發等級證書等各個環節都不能遺漏。在具體評估環節,應按照“聽、看、查、問、議”的程序來展開?!奥牎敝冈u估小組聽來自受評社會組織的工作匯報;“看”指評估小組要去社會組織所在地實地考察;“查”指評估小組要查看社會組織的相關資料;“問”指詢問工作人員組織內部的相關情況;“議”指在評估現場評估小組針對受評單位的情況展開討論,對評估結果及建議給予現場反饋。評估結束后應根據受評單位的需要回復評估報告,在評估標準和方法上堅持同類組織的評分標準相一致,堅持分類評估、集中研討相結合,確保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3、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障。目前,我國存在相關法制不健全的情況,這將影響評估的權威性和合法性。社會組織評估要建立專門的評估法律法規,這是評估工作開展的前提?!渡鐣M織評估管理辦法》是一部全面規范我國社會組織評估工作的部門規章,為社會組織評估工作沿著法制化的軌道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出臺針對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的專門法律法規,對于培育社會組織發展環境、規范社會組織發展機制、拓寬社會組織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按照培育引導兼規范管理的原則,開拓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法律法規的出臺是對社會組織評估體系的制度確認,保證了評估工作的長久性和穩定性,對于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具有積極作用。
總之,社會組織評估機制的完善,是社會組織評估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們應完善社會組織評估工作機制,明確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完善評估主體、評估方法、評估程序等,形成組織健全、程序完備、操作規范、運轉協調、思維創新的社會組織評估機制。
參考文獻
[1]孫錄寶.社會組織的春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2]孫錄寶.社會組織發展動力初探[J].東岳論叢,2014(4):150-154.
[3]王先明.關于社會組織評估的思考與建議[J].社團管理研究,2012(7):44-45.
[4]李彭源.規范化評估與評估規范化——社會組織評估實踐斷想[J].社團管理研究,2012(3):44-46.
[5]王春英.淺議我國NGO管理中的第三方評估機制[J].學會,2009(6):23-26.
[6]石國亮.在社會組織評估指標體系中增設特色指標的思考與建議[J].理論與改革,2013(5):115-117.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in Social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SUN Lu-bao
(Shandong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250002, Ji-nan,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developing fast in Chin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justice, the elimin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flecting the demands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social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In this paper,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practices, such as the status quo, the weakpoi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novative improvements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practices, we put forward that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mechanism should achieve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body, adhere to a combination of classified and unified evaluation in th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evaluation, as well as perfect the laws, the regulations and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Key words]social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