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娟 王洪鵬
科技館作為科普教育主陣地,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激發科學興趣,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萍拣^輔導員作為特定條件、特殊場合下的科學傳播者和教育者,已經成為科技館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萍拣^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成效,與科技館科普教育功能的發揮直接相關,并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科技館的對外形象和整體水平。然而,目前我國科技館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大多數科技館常常采用的是師傅帶徒弟,也就是單一的傳、幫、帶培訓方式,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輔導員的個人素質和傳授水平,具有不穩定性和不規范性。為此,筆者根據自己在展教一線工作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以下改進措施,為探索具體、可行、有特色的科技館培訓模式拋磚引玉。
一、樹立快樂培訓的理念,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靈活地運用。為了改變傳統培訓中輔導員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動參加、被動參與的局面,科技館可以采取創設寬松氛圍、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建立激勵獎勵機制等一系列措施來激發輔導員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彰顯快樂培訓的理念。如,2014年4月17日,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主辦的全國科普劇/科學秀創作與表演培訓班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活動當日主講嘉賓“講解+演示+討論”的培訓方式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使前來參加培訓的輔導員樂學、愿學、肯學,真正感受到了快樂培訓的魅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按需培訓,解決“培訓什么”的問題
以往培訓既沒有充分地考慮科技館自身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沒有充分地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使培訓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培訓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負責培訓的工作人員改變培訓方式,在培訓前對培訓對象進行問卷、訪談等前期調研工作,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需求、亟需解決的問題和困惑,然后再設計培訓內容和培訓策略。與此同時,每位授課者根據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授課,改變以往傳統的講解式,采取互動方式,與輔導員進行面對面地交流、探討。如從2012年2月起,中國科技館展教中心啟動了“展廳課堂”系列培訓活動,將傳統的授課教室轉換到展廳,并結合展區展品進行授課,主要圍繞展廳難點學科和不同時期的熱點問題,邀請館內外專家向大家講授與展品相關的知識及學科前沿。由于前期的摸底和調研,授課教師能夠根據具體問題理論聯系實踐幫助輔導員解除困惑,破解難題,培訓氣氛輕松自然,非常接地氣,深受輔導員的歡迎。
三、體驗式培訓變“聽”為“動”,解決“怎么培訓”的問題
體驗式培訓是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所謂體驗式培訓,就是個人首先通過參與某項活動獲得初步體驗,然后在培訓師的指導下與團隊成員共同交流,分享個人體驗并提升認識的培訓方式。體驗式培訓是一種效果持久的培訓方式,中國哲人說過:“我聽,我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做,我學到;我教,我掌握”。英國也有類似的諺語:Tell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and I will understand。體驗式培訓能有效地把“聽-看-做”思維與學習者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并在這一過程中促使學習者的角色發生轉換,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主體。學習者通過體驗獲得了效果持久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到了學習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在科技館里,我們可以依托展廳環境解決培訓形式單一和輔導員只聽不動的現狀。體驗式培訓可以改變傳統培訓中教師機械地灌輸,輔導員被動聽講的知行脫節現狀。2012年9月,在日本科學未來館的經驗分享培訓活動中,中國科技館的輔導員在實驗室全程參與了日本同行帶來的科學實驗,這種立足現實,以獲取直接經驗為主的培訓方式,使輔導員在參與體驗中學習、在愉快分享中學習,提高了培訓的效率,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
四、建立長效機制,變“應急式培訓”為“長效培訓”
就目前的培訓現狀來看,科技館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的培訓體系,而是過分地強調短期效益,隨意性比較大,使得培訓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實效性也大打折扣。據《全國科技館展教人員狀況調查》(2012年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牽頭立項的中國科協課題)結果顯示,目前科技館針對輔導員開展的各類業務培訓活動中,時間“不固定”的比例最高。從總體情況來看,多數科技館比較重視短期的、應急式的培訓,而忽略個人長期發展規劃的系統培訓,主要體現在科技館培訓的時間安排上隨意性很大,沒有專門的培訓管理制度,缺乏相應的培訓規范和培訓教材,培訓教師也是臨時選擇,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科普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了改變臨時培訓、隨機培訓的現狀,科技館可以將輔導員培訓納入全館的培訓管理體系,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全員培訓,展教部門負責輔導員培訓。如中國科技館的培訓主要由館人力資源部統一制定全年計劃,展教中心的培訓組為輔導員制訂《展覽教育中心培訓手冊》,并建立了輔導員培訓管理系統和學時管理制度,將培訓和考核情況作為年度評優的重要依據。由于建立了長效的管理體制機制,保障了輔導員培訓的良性運行。
五、利用新媒體構建立體化的培訓體系,實現資源共享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科技館輔導員隊伍配備逐步到位,結構逐步優化,整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全國科技館展教人員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科技館45.6%的輔導員不足30歲,30-39歲之間的為31.2%,40歲以上的僅占23.2%。目前,科技館輔導員培訓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場館教育資源短缺,輔導員素質參差不齊、“一個蘿卜一個坑”不易脫崗培訓等,針對年輕人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我們利用短信、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公共論壇、個人網頁、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予以彌補,使培訓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科技館可以通過網絡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活動,如科技館論壇(http://www.kjgbbs.com/)就起到了網絡培訓的效果,該論壇既有行業動態,也有理論視點,比傳統的媒體有更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又如2014年5月25日,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辦公室組織舉辦了以“科學生活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首屆“科普講解大賽”,各地的輔導員都通過這個平臺觀看視頻,身臨其境般地領略了“十佳科普傳播使者”的風采。
總之,輔導員可以說是科技館的靈魂,是展品同觀眾之間的紐帶,是科技館事業發展的生命線。輔導員的行為直接體現科技館的形象,因此科技館要高度重視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努力培養一批具有總攬科技動向,又有廣博知識,并善于進行科普教育的專門人才。雖然目前培訓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但是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科技館輔導員的培訓方式將實現多樣化,由單一的傳、幫、帶培訓向“請進來”、“送出去”、“虛實結合”的培訓方式轉化,其培訓的質量將大大提升,可以有效地提升科技館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