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亮 楊禮富 陳鴻宇
[摘 要]加快轉移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決策。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已成為全國性學會改革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本文闡述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全國性學會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政府轉移職能 全國性學會 改革
中國科協所屬全國性學會、協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全國性學會) 是由廣大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學術性、科普性社會團體[1]。全國性學會在促進學科發展、科學普及、科技進步、經濟振興和社會全面發展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任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會的發展,對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今年以來,中國科協按照中央有關精神,著力加強了對學會業務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并對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進行了專項研究,扎實地推進了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工作。
一、 學會發展迎來新機遇
(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在推動全社會創新活動中的作用”和“發揮科技社團在科技評價中的作用”[3]。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重點培育、優先發展科技類等社會組織,按規定需要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國務院部門依法制定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4]。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協八大上指出,要積極引導支持科協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的社會化服務職能。今年以來,多位中央領導同志對學會承接政府職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本著政府主導、科協主動、規則公開、嚴格監督的原則,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中統籌研究,發揮好中國科協所屬學會的優勢,更好地承接政府轉移的相關職能。如2013年10月25日,李源潮同志在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調研部署會上對統一思想認識,作好調研工作,穩步推進試點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二)中國科協的科學指導
長期以來,中國科協非常重視全國性學會的發展,在中國科協《關于推進所屬全國性學會改革的意見》中明確了全國性學會改革發展的方向,指明了改革發展的目標,制定了改革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1]。近年來,中國科協著力加強了對學會業務的指導和管理,并會同財政部連續2年實施學會能力提升計劃,全面支持學會發展。如2012年,全國學會經費總收入20.7億元,其中中國科協資助13.9億元[5]。
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科協分別于2013年7月和10月向中央領導提交了《關于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若干問題的請示》和《中國科協關于近期推進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報告》。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中國科協書記處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并且成立了中國科協推進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領導小組,扎實地推進此項工作。
(三)改革為學會發展帶來新機遇
加快轉移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決策,是十八屆二中全會和今年兩會作出的具體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推進社團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第一次把學會職能寫入政府職能轉移文件,明確了科技類社會組織優先承擔政府轉移職能的導向。這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學會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是可以發揮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組織優勢承擔政府轉移職能,拓展學會的功能;二是可以做大、做強、做優學會,培育學會品牌,提升學會的實力和影響力;三是可以更好地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充分發揮學會在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中介作用[6]。
二、學會改革面臨新挑戰
(一)競爭壓力加劇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要求“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逐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強化行業自律,使其真正成為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主體,探索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2013年12 月5 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指出要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民政事業發展,表示以后成立科技類社會組織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不再經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和管理。面對“一業多會”,學會的發展將面臨新挑戰,競爭的壓力將日益加劇。
(二)學會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全國性學會按照“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的總體要求,開拓創新,積極進取,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大部分學會的發展還存在四個方面的瓶頸[7] :一是政社不分,雙重管理。掛靠單位的過度干預破壞了學會發展的內部環境:二是理念不明,重視不夠。學會管理人員缺乏服務理念和經營理念,對學會工作的意義理解不深,導致對學會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影響了學會的發展;三是經費短缺,人員不足。多數學會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掛靠單位支持的力度不夠,加之學會工作人員多為兼職人員,穩定性不夠;四是能力不足,職能缺乏。多數學會因自身能力不足而缺乏相應的職能[8-9]。
(三)中國科協對學會發展提出新要求
按照中國科協的要求,全國性學會應具有橋梁紐帶、學術、服務、組織四項主要功能[10]。在新的發展時期,為響應中央深化改革的號召,中國科協對全國學會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黨的領導下,以會員為主體,實現民主辦會和具有現代科技團體特點的組織體制和管理模式;加強學會能力建設,提高學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自立、自強、自律的運行機制,改進和豐富活動方式、方法,提高活動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樹立學會的學術權威性和鮮明的社會形象,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抓住改革機遇,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建設滿足黨和國家以及科技工作者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中國特色并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科技團體。
三、學會改革發展的新思路
(一)改革管理模式,促進學會轉型發展
擴大學會的群眾基礎,建立以會員為主體的組織體制,建立多元結構的會員制度,理順學會內部和外部的關系,制定學會發展規劃,健全學會規章制度,完善學會政務信息。創新學會管理,推動學會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充分發揮會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的領導作用,實行民主辦會,努力把學會建設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組織。
(二)改革運行機制,提高學會競爭能力
充分認識學會工作的責任和使命,以增強服務能力、發展能力為主線,以發展會員、服務會員和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等為突破口,在堅持非營利性的基礎上,樹立經營學會的觀念。拓展學會的經費來源渠道,建立健全會員定期繳納會費的制度,多渠道爭取社會對學會的經費資助。強化資產管理,建立學會資產管理制度。強化學會自主活動、自主發展、自我約束的能力,提高學會的競爭力。
(三)創新活動方式,增強學會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提高學術會議、學術期刊和科普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創新學會的活動方式、方法,增強學會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切實增強學會對會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穩步推進學會活動社會化、國際化、精品化。依托學會的組織網絡優勢,推動學會工作信息化。建設會員庫、專家庫、活動項目庫等基本數據庫,加強學會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服務,實現學會傳統職能的革命性轉變。
(四)抓住改革機遇,積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
緊緊抓住政府職能轉移的改革機遇,以強化自身建設為抓手,借鑒國內成功的經驗,不斷提升學會的服務能力,做好承接政府職能的準備工作。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聯系,找準對接點,提前制定具體、可行的承接方案,從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評估、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公益性科技獎勵等社會職能入手,積極、穩妥、有序地承接政府轉移職能。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關于推進所屬全國性學會改革的意見[Z]. 2001-12-03.
[2] 劉林清,楊東乾,徐維琳. 學會要在決策咨詢中發揮更大作用[J]. 中國農學通報,1990,6(6) :49-51.
[3]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Z].2012-09-23.
[4] 國務院.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Z].2013-03-14.
[5]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協會、研究會統計年鑒2013[Z].2014-02-12.
[6] 李源潮. 抓住改革機遇 拓展學會功能 擴大科協影響[Z].中國科協所屬學會負責人座談會,2013-05-25.
[7]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 科技社團改革創新與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8] 汪大海,謝海瑛. 學術團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模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7(3) :35-44.
[9] 安凱春. 學會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7) :451-452.
[10] 王建華,李敬德,文曉靈. 科技社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更好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建議[J].中國科技產業,2013(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