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瑤
6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從大豆入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當產品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補貼農民,保證農民基本收益。今年,我國正式取消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啟動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為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收儲政策從何而來
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肉蛋奶都不夠吃了。當時國內的大豆總產量約為1500萬噸,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于是自1996年開始,中國政府對飼料行業采取了傾斜政策,免增值稅,只交5%的關稅就可以從國外自由進口大豆。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進口的6340萬噸大豆當中,來自巴西的有3180萬噸,來自美國的有2223萬噸,來自阿根廷的有612萬噸,三家占了中國總進口量的95%,再加上排名第4~6位的加拿大、烏拉圭和巴拉圭。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國際大豆貿易以芝加哥期貨市場的價格作為參考,目前這個價格約為每噸510美元。大豆從美洲運到中國需要加上一筆運費,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最近幾個月進口大豆的到港價格大約在580美元左右浮動,算上3%的關稅和13%的增值稅,國內榨油廠可以用每噸675美元左右的價格提貨,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4100元。而如今國產大豆的生產成本大都在每噸2900~3300元人民幣,如果再加上租地的成本,則超過了4000元。再加上國內大豆農戶較為分散,收購困難,質量不統一,時間也不能保證,所以榨油廠一定會優先選擇進口大豆。
所以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在全球大豆市場上并無討價還價的權力。一旦國際大豆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我國相關行業首先受到波及。因此,在“2004年大豆危機”、2008年大豆價格暴跌等事件的影響下,保護農民利益,穩定農業生產,我國實施大豆的臨時收儲政策,即由指定企業按國家制定的臨時收儲價格入市收購。臨時收儲政策效果立竿見影,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計劃”干擾“市場”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表示,臨時收儲政策導致國家庫存積壓與進口激增。“2008年我國大豆實行臨時收儲第一年,國家托市收儲700萬噸,缺口全部由進口大豆填補,導致國內大豆無法循環。另一方面,加工企業不愿意虧本高價收購國產大豆,因此主產區80%的企業停產,50%的企業倒閉。”
盡管大豆有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為農民托底,但與種植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相比,比較效益仍偏低。正是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的大豆播種面積逐年縮減、幅度驚人。
數據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約1.44億畝,而到去年只有1.02億畝左右。中國“大豆之鄉”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已經從2005年最高峰的6323萬畝下降到去年的3105萬畝。“8年間黑龍江省大豆面積銳減一半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
市場化改革下一站
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實質是實現大豆價格市場化,目的是推進市場價格的形成最終與補貼脫鉤。同時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掌握了大豆期貨的定價權,但隨著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產量、出口量的提高,我國競爭大豆定價權的好時機到了,因此這次改革可以視為進一步爭奪話語權的出擊。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工作人員介紹,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大豆臨時收儲政策。政府不干預市場價格,價格由市場決定,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大豆。二是對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實行目標價格補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三是完善補貼方式,目標價格補貼額與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掛鉤。
“簡而言之,過去大豆的售價由政府統一決定。改革后,棉價、大豆價格都由收購企業說了算。”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國祥說。
那么目標價格改革后,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怎么計算,政府補貼又如何發放呢?
試點階段,目標價格采取生產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確定。據發改委價格司工作人員介紹,試點階段目標價格每年確定一次,以便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了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
“目標價格補貼對象是試點地區的種植者,總原則是多種多補,少種少補,不種不補。”工作人員介紹,“實施目標價格補貼,無論市場價格和生產成本如何變動,都可以確保農民在補償生產成本基礎上獲得一定收益,讓農民種植大豆不吃虧。同時,原有的四項大豆補貼依然執行。”
盡管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為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邁出了第一步,但許多操作細則與配套措施仍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