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英 張丙孝 孫共明
矮化蘋果栽培由于樹冠小、結果早、占用空間小、果品著色好廣受消費者的歡迎,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幼齡矮化蘋果由于樹體較小,行間空地非常大,種植高稈作物對蘋果幼樹有影響,間作花菜等不失為一種科學合理的有效優化種植模式,我們從2010年起在民權縣胡集鄉凡樓村進行了這方面的試驗,獲得了間作花菜年均畝產3 500千克,矮化蘋果第2年結果,第3年畝產800千克的收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矮化蘋果園花菜間作技術總結如下:
1 矮化蘋果園建立
1.1 選擇優良品種,合理密植
蘋果是多年生果樹,經濟結果年限在20~30年,凡樓村矮化蘋果種植示范園,栽培面積200畝,選用的品種均為中早熟品種,園地為砂質土壤,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氣候適宜,雨水充沛,基礎設施齊全。種植的矮化品種為美八、意大利早紅、夏麗。中間砧木為M26,栽培密度為3米×1.5米,4米×1.5米,帶狀栽培方式。
1.2 深挖樹穴,施足底肥
采用南北行,順行挖寬、深各1米的溝,挖溝時表土和底土分別放在溝的兩側,然后將備好的秸稈雜草等有機物填入溝底,厚度為20~30厘米,再按每米溝長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00~150千克與表土混合后填入溝內,灌水沉實。
1.3 選擇壯苗,適時定植
苗木應選擇莖干粗壯、枝芽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高度在80厘米以上的優良苗木做種苗;定植時間分秋、春兩個季節,秋季定植時間在落葉后上凍前,春季定植時間在發芽前解凍后。一般以秋季定植為好,秋季定植經過一個冬季可以使苗木根系盡快愈合,解凍后根系可以迅速吸收養分,供應苗木生長,苗木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定植時按不同品種分行定植,深度與苗木原土印相平即可。栽植時把苗木擺正扶直然后填土,并輕輕提苗使根系舒展,最后踏實。在樹兩邊離樹50厘米處修好條畦,立即澆水,水量要足。
1.4 授粉樹配置
主栽品種為美八、夏麗,授粉樹為嘎拉、意大利早紅。這樣可提高商品率,甚至形成地方特色,有利于銷售。選擇授粉品種的條件是:①花期相遇。②與主栽品種可互相授粉且坐果率高。③授粉品種開始結果早,容易成花,連年豐產性好,經濟壽命長。④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的比例為1∶3。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分行栽植,有利于噴藥、采收等管理。
2 確定間作模式
根據蘋果樹不同種植方式和間作年限,采取不同的花菜間作模式
2.1 蘋果樹定植當年間作模式
當年蘋果幼樹根系伸展范圍不大,樹冠較小,在3米×1.5米,4米×1.5米栽培模式條件下,可在保證幼樹有1米寬的營養帶的基礎上,平整行內土地,在距幼樹50厘米處平整土地、定植花菜,種植早熟花菜時樹行間一般每畝施用人糞尿1 500千克,或者豬、牛廄肥1 500~2 000千克。若種植中晚熟花菜品種,由于生育期較長,基肥應該以廄肥和磷、鉀肥配合施用,一般每畝施豬、牛廄肥2 500~3 000千克,或者人糞尿1500~2 000千克,再施用過磷酸鈣15~20千克、草木灰50千克。施足基肥做好畦后,要澆1次定植水,定植水一定要澆透,一般每畝澆水50~70立方米。
2.2 蘋果定植第2年與花菜間作模式
在上年間作的基礎上,在蘋果樹行間挖寬70~80厘米,深20~30厘米溝,每畝施雞糞或者羊糞2 500~3 000千克(與1.5千克的70%甲基托布津混合),餅肥100千克,復合肥30~50千克,其中2/3集中溝施,剩余部分均勻撒在樹行間,并在距樹80厘米處起壟,并制作兩個75厘米寬的畦田,用于種植花菜。花菜種植肥水管理和第1年相同。
3 綜合栽培管理措施
間作是利用不同作物生育期的時間差,高矮作物的空間差,進行交錯或立體種植,達到充分發揮土地、空間、時間、水分、空氣和熱量資源的作用,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但不同的作物在共生期間必然產生爭肥水和光照的矛盾,所以花菜和蘋果間作時應盡可能栽培早熟花菜,盡量縮短兩者之間的共生時間。
3.1 花菜早熟栽培對品種的要求
春季花菜早熟栽培不僅要選擇豐產優質的品種,還要求早熟性好,選用生長勢旺,抗逆性強,品質好,產量高,不易散花者。一般以11下旬至12月上旬播種,2月份移栽為最佳,這樣花球可在5月中、下旬大量上市,種植品種如雪山花球等。
3.2 花菜做到適時育苗、適時定植
花菜育苗時間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要采用設施育苗,做好保溫措施。播種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為好。最好采用營養缽或穴盤直接播種,不需要分苗,減少移栽的緩苗期。春花菜的適時定植很重要。定植過早易造成先期顯球,影響產量;定植過晚成熟期推遲,花球品質變劣。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6℃以上才適宜定植,在當地寒流過后開始回暖時,選晴天上午進行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不同地區不同品種而異,一般每畝栽2 500株左右為宜。一壟雙行,株距0.4米,定植后澆足定植水。如果采用地膜覆蓋,應于定植前8天左右在畦上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
3.3 矮化蘋果的高紡錘樹形
此種樹形不留永久骨架枝,樹形緊湊,樹高控制在3米,80厘米定干,樹干上著生15~20個結果枝,在栽植時和栽植后的前幾個夏季,羽狀枝或側枝都應綁至水平以下,促進早結果,限制樹形加寬生長。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在培養的前4~5年不能短截,直到達到目標樹高并大量結果。這種又高又窄的高紡錘形樹受光良好,生產的果實品質優良。由于矮化中間砧易出現偏斜和吹劈現象,最好的辦法是在蘋果園像葡萄樹那樣立架拉絲,一般隔10米左右立一個2.5米長的水泥樁,分別在1米和2米處各拉一道12號鋼絲,扶直中干。架材和鋼絲每畝投資800元左右,一次投資,長期見效,矮化蘋果園立柱拉絲投資少,作用大。
3.4 矮化蘋果樹的修剪
就高紡錘形樹來說,維持圓錐形樹形對于保證充分受光、結果和在下部樹冠獲得優質果是非常關鍵的。經驗告訴我們,隨著樹齡增長,保持樹體充分受光的最好方法是及時去除樹體上部所有過長的大枝,而不是回縮,保持樹頭的方法是每年徹底去除頂部1~2條競爭枝。為了保證枝條更新,去除大側枝時應留小樁,小樁下會發出平生的弱小枝,不要短截,結果后會下垂。幼樹時促其快長,即先促進其擴大樹冠,促其早成花,來年就有產量,當結果后再控制它的適宜生長量。冬剪時,一定要靈活運用剪弱留強、剪強留弱的修剪技術,協調好生長和結果的關系,隨時更新處理好骨干枝和結果枝的交替結果,同時要注意控制中心領導枝的結果量,預防中心領導枝由于結果負載量大而壓彎枝,使樹勢減弱。要保持中心干的絕對優勢。對那些小老樹,一定要少結果重剪,以恢復樹勢。對一些側枝要注意更新,保持樹的旺勢。
3.5 土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花菜和蘋果第1次的追肥在花菜移栽定植后5天左右進行。用腐熟的大糞撒在蘋果營養帶上,花菜需肥量大,宜施足底肥,巧施追肥。苗期追施氮肥,促進營養生長;中期控制施肥,防止過旺;后期重施球肥,一般定植成活后一星期或10天施肥1次,用1∶5清糞水。植株生長旺盛期,即定植后25~30天,每畝用尿素或復合肥20千克撒施,施后澆水以防燒苗。開始現蕾前,應施1次追肥,用復合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促進花球肥大。主花球采收后為了促進側花生長,應立即追施農家肥或復合肥,以提高單產,花球形成期增施鉀肥,配合根外追肥補充微量元素,對增產及提高品質效果顯著。由于花菜生長季節肥水充足,可減少很多蘋果樹追肥環節。
3.6 采用綜合植保措施
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由于花菜是食葉類蔬菜,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國家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花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立枯病、黑腐病、軟腐病等,防治蘋果炭疽病、褐斑病、輪紋病等病害時用的多菌靈、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環唑等殺菌劑均可在花菜上使用;花菜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等,防治蘋果食心蟲、潛葉蛾、蚜蟲時使用的毒死蜱、阿維菌素、氯氰菊酯等也可用于防治。嚴禁使用殘留期長、內吸劇毒農藥,以防食用花菜中毒。
4 間作模式優點
4.1 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間
一方面蘋果行間有足夠的土地面積供花菜正常生長,并且幼齡矮化蘋果樹冠較小,不會遮陰影響花菜所需的光照;另一方面花菜在地面高度不超過30厘米,對蘋果生長沒有任何副作用,相反由于花菜栽培過程中肥水充足,有利于蘋果的生長。不僅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減少了樹行間雜草危害。
4.2 以菜養果,果菜雙收
矮化果園前2年不僅需要施肥澆水等投資,而且沒有任何經濟效益。間作花菜后,按照花菜的正常栽培管理基本上就能滿足蘋果幼樹對肥水的需求。又不用專門為果園除草,這樣就大大節約了果園管理人力物力,并且有利于果園肥力提高和水土保持。花菜又是生長期短,經濟收益高的經濟作物,對提高果園經濟收益,增加果園收入有很大幫助。
4.3 以果為主,以菜為輔
在果菜間作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果樹種植為主,花菜種植為輔的原則,一切以有利于蘋果生產為出發點,嚴格按照矮化蘋果管理程序辦事,花菜種植只能是蘋果種植的補充。在不影響蘋果種植的基礎上科學的進行間作種植。蘋果花菜間作的最佳模式是種植果樹、蔬菜生長和效益的最大化。是矮化蘋果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種植效益的一項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