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生
隨著圓蔥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圓蔥病蟲害的發生也日趨嚴重,防治圓蔥病蟲害已經成為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手段。
1 立枯病
1.1 發病癥狀
立枯病是圓蔥苗期常發病害,多發生于發芽后半個月內,1~2葉期幼苗接近地面的部位呈現白色或淡黃色,軟化,凹陷縊縮,植株枯死,嚴重時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苗床低濕,種植過密,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有利于發病。土壤帶菌多,濕度高,幼苗徒長時發病嚴重。
1.2 防治方法
發病地不宜用作苗床。育苗地要精心整地,施用不帶病殘體的腐熟基肥。播種前用百菌清、福美雙或福爾馬林稀釋液處理苗床土壤。苗床出現少量病苗后要及時拔除,并噴灑代森錳鋅、百菌清、多菌靈等農藥進行保護,防止病害蔓延。
2 黃矮病
2.1 發病癥狀
黃矮病在圓蔥育苗期、植株生長期均可發生。植株感病后,葉扭曲,葉面凹凸不平,有黃綠色的花葉斑駁,黃色條紋或長短不一的條斑,嚴重時布滿葉面,葉叢極度彎曲。全株發育不良,黃化矮縮。
2.2 防治方法
不在蔥類采種地或蔥類栽植地附近育苗,苗期和栽苗前拔除病株。發病初期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兩次。
3 霜霉病
3.1 發病癥狀
霜霉病在低溫多雨、排水不良、過度密植情況下發病較重,分系統侵染和局部侵染兩種病株。系統侵染病株多在蔥苗葉長10厘米以后表現癥狀,病害由下葉向上葉,由外葉向心葉擴展,病葉蒼白色或淡黃色,長出白色或淡紫色絨毛狀霉層,發病葉鞘發黃枯死,嚴重時全株葉片逐層死亡,僅存嫩葉,嫩葉抽展后又在發病,病株矮化,葉片扭曲;局部侵染的病株,在葉片和花莖上生有橢圓形的淡黃色至黃色大型病斑,邊緣不明顯,病斑表面生有白色或淡紫色的霉層,以后病葉枯萎,葉片和花莖多由發病處折斷,高溫時產生較小的橢圓形白色壞死斑。
3.2 防治方法
選擇抗病品種,栽培上實行3~4年輪作,避免連作。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作苗床或栽植地。在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兩次。
4 紫斑病
4.1 發病癥狀
多雨年份發病嚴重,導致大量倒秧,嚴重減產主要危害葉片和花莖,初為水漬狀白色小病斑,后變淡褐色圓形或紡錘形凹陷斑,繼續擴大呈褐色或暗紫色,病部有同心輪紋狀的霉狀物。
4.2 防治方法
選擇抗病品種,栽培上實行3~4年輪作,避免連作。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作苗床或栽植地。在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兩次。
5 軟腐病
5.1 發病癥狀
圓蔥鱗莖膨大期、貯藏期易發生軟腐病。由植株傷口處首先開始發病,發病部位最初明顯癥狀是鱗莖頸部呈水浸狀凹陷,進而鱗莖內部腐爛,有惡臭味,出現污白色菌溢膿。連作地、土壤含水量高、高溫多雨時病重,收獲期降雨多或鱗莖帶泥土、潮濕等,在貯運期容易發病。
5.2 防治方法
實行與豆類等大田作物輪作,避免連作;精細整地,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防治種蠅等害蟲,減少蟲傷口。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選擇晴天收獲,收獲后鱗莖充分晾曬,在通風處貯藏。藥劑防治可在發病初期噴施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1%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4 000倍液或DT殺菌劑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兩次。
6 灰霉病
6.1 發病癥狀
圓蔥灰霉病多在成熟期和貯藏期發病。發病時,葉鞘和鱗莖頸部產生淡褐色病斑,內部腐爛,潮濕時長灰色霉層。長期陰雨,冷涼、高濕的環境條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發生。圓蔥貯藏期灰霉病發生主要來自田間發病和帶菌的鱗莖。收獲期遇雨或收獲后沒有晾干,貯藏期間濕度高都加重灰霉病的發生。
6.2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圓蔥鱗莖適時收獲,充分晾曬,待鱗莖外部干燥后再貯藏。貯藏時嚴格淘汰病鱗莖和破損受傷鱗莖。貯藏環境應保持在0℃和相對濕度65%左右。藥劑防治可在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由于圓蔥葉片光滑,施藥時為增加黏著力和增加藥效,每15千克藥液中可加入5毫升滲透劑。
7 地蛆
7.1 發病癥狀
地蛆成蟲為蔥蠅。幼蟲蛀食植株根部、根狀莖和鱗莖,使須根脫落成為禿根,導致葉片發黃、萎蔫、生長停滯甚至死亡,造成缺苗斷壟或毀種。鱗莖被取食后成凹凸不平狀,嚴重的腐爛發臭。
7.2 防治方法
收獲后或播種前翻耕土壤,機械殺傷土壤中的幼蟲和蛹。施用混拌藥劑的腐熟農家肥。用糖醋液(糖、醋和水按1∶1∶2.5的比例混合,再加少量敵百蟲)誘捕成蟲。在成蟲排卵后、幼蟲孵化時進行藥劑防治,可噴施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
8 薊馬
8.1 發病癥狀
薊馬主要危害葉片、葉鞘和嫩芽,能傳播病毒病。被害處形成黃白色斑點,數量多時,黃斑密集成大型長斑,葉子逐漸發黃萎蔫。嚴重時,被害葉片生長畸形,扭曲不正,甚至枯萎死亡。薊馬喜溫暖、干旱環境,因此干旱年份發生較重,一般多雨季節及澆水勤的地塊發生較輕,暴雨后蟲口密度大大降低。
8.2 防治方法
播前翻耕可機械殺死越冬蟲體,清除雜草可減少野生寄主,減低蟲口數量。藥劑防治可在薊馬初發生時,噴施50%辛硫磷或50%敵敵畏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
9 潛葉蠅
9.1 發病癥狀
潛葉蠅主要危害葉片,在葉內潛食葉肉,葉片上形成迂回曲折的蛇形潛道,葉片表皮灰白色。嚴重時,一株葉片上有10多條幼蟲為害,蟲道互相交錯,融合成潛食斑,受害葉片變黃并逐漸枯萎,嚴重地影響了葉片的光合作用,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
9.2 防治方法
圓蔥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株敗葉,深翻,冬灌,以減少蟲源。實行輪作。鏟除田間雜草,減少成蟲棲息場所。在成蟲盛發期至低齡幼蟲期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21%滅殺斃6 000倍液噴霧,40%樂果乳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80%敵敵畏乳劑2 000倍液噴霧,5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