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以12億元收購恒大足球俱樂部50%股權。馬云說:“本來我們是不想來的,既然來了,我們就攪攪局,帶些新玩法。”
“攪局”,意為以一己之力,殺入已然成型的領域,打破其原有格局,破壞式創新。
借用馬云的一句話:有時候我們認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
事實上,我們已經身處在無人可以一家獨大的時代,各個領域皆有攪局者橫空出世。
當然,他們中不乏九轉功成者,也不乏出師未捷身先死者。
攪局:物流(菜鳥網絡)
2013年5月30日,阿里巴巴啟動“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菜鳥網絡正式成立。
優勢: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與龐大的店家及消費者數量。
效果:2014年雙十一活動,菜鳥網絡通過提前掌握的數據,指導參與的商家、物流公司、消費者進行物流信息聯動,提升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質量。
未來,菜鳥將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網絡金融等技術,聯合網上信用體系、網上支付體系改造現有商業的網絡基礎設施。
攪局:金融(余額寶)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打造的一項余額增值服務。
優勢:數千萬賣家與近5億注冊用戶,資金流動量巨大。
效果:余額寶面世后,居民存款向其流動的速度極快。央行發布的《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僅2013年10月,住戶存款就減少了8967億元。
馬云的互聯網金融不僅攪亂了當下一板一眼的金融理財市場,亦攪得各大銀行雞犬不寧。諸如騰訊理財通、百度百賺、網易現金寶、蘇寧零錢寶……如雨后春筍般噴薄而出。
攪局:足球(恒大足球隊)
2014年6月5日,馬云高調宣布阿里巴巴集團以12億元入股恒大足球,擁有其50%股權。
優勢:互聯網技術與思維。
效果:有人說,馬云口中的攪局并非足球領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是攪移動端的局。珠三角是企鵝的大本營,在對恒大入股后,馬云可以在企鵝眼皮底下,用足球營銷的方式,攪亂騰訊在珠三角的布局。馬云投資恒大,目前還看不出效果。但可以預見的是,他或許撬不動騰訊帝國在珠三角的根基,但絕對會讓騰訊如芒在背。
周鴻祎
攪局:殺毒(360)
2008年7月17日,奇虎360宣布推出免費殺毒360,并對用戶承諾將進行永久的免費服務。
優勢:免費
效果:開啟了殺毒軟件“免費時代”,將“瑞星”等老牌殺毒軟件逼入死角,徹底打亂傳統殺毒軟件的運營模式。
張近東
攪局:視頻(PPTV)
2010年10月29日,蘇寧與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聯合投資PPTV,投資金額達4.2億美元。其中蘇寧出資2.5億美元,占其總股份的44%,成為PPTV第一大股東。
優勢:龐大的線下貿易網絡。
效果:視頻行業的競爭不再僅僅局限于“內部”,以智能電視為先鋒的零售商也將成為視頻行業的新競爭者。
馬化騰
攪局:電商(京東)
2014年3月10日,騰訊發布公告宣布購買京東15%股份。同時,宣布京東成為其在實物電商領域的首選合作伙伴。
優勢:龐大的用戶群,向京東轉讓的騰訊數碼、騰訊電商、易迅物流等,可提供給京東來自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
效果:與京東結盟后,騰訊有了向阿里挑戰的資格,馬化騰的此次攪局或許將讓平靜的電商戰場重燃戰火。
派別:實業
許家印
攪局:足球(恒大足球隊)
2010年,許家印以1億元收購廣州足球隊,更名為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2013年11月9日,他把恒大足球俱樂部推上亞冠冠軍寶座。
優勢:公司資金雄厚,在足球俱樂部經營方面敢于大膽嘗試。
效果:恒大的加入徹底改變了國內足球俱樂部的格局,同時也徹底顛覆了足球經營者們對傳統足球俱樂部的經營理念——冠軍,也可以用金錢砸出來。
攪局:礦泉水(恒大冰泉)
2013年11月9日的恒大亞冠奪冠賽上,“恒大冰泉”的標識元素首次出現在球員的球衣上。2013年11月10日上午,恒大集團正式對外宣布進軍高端礦泉水市場。
優勢:成功的體育營銷。
效果:2014年5月20日,恒大冰泉與英、法、德、荷蘭、西班牙等歐洲13個主要國家的43位經銷商代表簽訂協議,恒大冰泉成為中國第一個出口全球的礦泉水品牌。同時,體育也成為了礦泉水領域一種積極有效的全新營銷因素。
王衛
攪局:電商(順豐優選、嘿客)
2012年5月31日,以全球優質安全美食為主的網購商城順豐優選正式上線。2014年5月18日,順豐線下便利店嘿客上線。
優勢:強大的物流網絡。
效果:作為王衛的跨界產品,順豐優選被認為一方面是其產業鏈上游延伸,同時也充分激活了順豐航空這一優質資產的核心競爭力。
運行近兩年之后,順豐優選為順豐快遞積累數據的任務基本完成。2014年5月18日,順豐的線下便利店“嘿客”全國上線,首批共518家,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等多項業務。
順豐優選與嘿客為消費者開創了一種新穎前衛且極具個性的購物方式,也為020線下線上融合的未來商業模式提供了雛形。
派別:投資人
雷軍
攪局:手機
2011年10月,小米科技推出“以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系列,雷軍正式進軍國產智能手機行業。
優勢:“發燒級”手機硬件配置,快速迭代,便宜的價格,方便快捷的直銷網絡。
效果:開創“小米模式”。小米手機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從名不見經傳到智能手機巨頭轉變的同時,亦打破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舶來品”獨大的局面。
羅永浩
攪局:手機
2012年5月28日,錘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4年5月20日,錘子手機發布,預計9月份上市。
優勢:“羅永浩”品牌性。
效果:截至2014年5月22日,羅永浩自稱其錘子手機的預定數量已超過5萬臺。套用本刊2014年6月刊卷首語中的一句話:當他(羅永浩)純純地講出那句“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時,不少人內心是有觸動的。創業其實需要這種犟牛精神。野蠻加上專注和認真,可以產生一股可怕的力量。錘子手機的出現,將刺激更多創業者在固化軟件領域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