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利
在人的一生中,15~30歲是頭發生長最快的時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發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當頭發的生長和脫落不能維持平衡時,頭發就會日漸稀少,那就是脫發。
脫發受人年齡、遺傳、飲食、環境、精神、疾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它有生理性脫發和病理性脫發之分。生理性脫發如新生兒脫發、產后脫發等,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病理性脫發比較復雜,常見的病因有斑禿、先天性脫發、外傷性脫發、男性型脫發(亦稱“雄激素型脫發”)、毛發周期性紊亂等許多種類型。
除上述以外,有些藥物也是引起脫發的一個重要原因。藥物引起的脫發與藥物的種類、劑量和個體易感性有關,幸運的是,它在多數情況下是可逆的。
人的頭發發育分為3個階段:生長期、休止期和退行期。休止期脫發是藥物引起脫發的主要類型,以休止期毛發大量脫落為典型表現,其機制有:①藥物縮短了毛囊生長期,促使毛囊快速進入休止期;②突然停止使用可能延長毛發生長初期的藥物,例如突然停止服用口服避孕藥;③杵狀毛正常終期縮短,過早成熟離開毛囊(如系統應用維A酸后)。
藥物引起的休止期脫發,往往發生于用藥后3個月,突然出現明顯脫發,且可能伴有頭皮感覺異常或者疼痛。這時的日脫發量通常為100-150根(正常脫發數每天不超過100根)。嚴重脫發(日脫發量超過300根)并不常見,幾乎都是由于使用抗腫瘤藥、干擾素、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和肝磷脂所引起的。隱性的休止期脫發,頭發密度可能正常或減小,陰毛和體毛也可同時累及。
藥物引起脫發的另一種類型是生長期脫發。生長期脫發幾乎都由細胞毒藥物(抗癌藥)引起,且常與休止期脫發有關。通常表現為毛發突然大量脫落,多累及整個頭皮,還可以出現眉毛、睫毛減少。
局限性脫發常見于骨髓移植后使用烷化劑抗腫瘤藥(白消安)。藥物損傷毛囊可引起永久性彌漫性毛發變細。
使用抗癌藥后出現的脫發容易被理解和發現,但有些藥物引起的脫發就不容易察覺。如過量服用維生素A,大量使用抗凝劑(如肝素鈉),常規使用抗甲狀腺藥物丙基利尿嘧啶和甲硫嘧啶,抗驚厥藥苯妥因、丙戊酸和卡巴咪唑,抗病毒制劑干擾素a-2b和B受體阻滯劑心得安等。另外一些常用藥物,如雷尼替丁、甲氰咪胍(西咪替?。?、奧美拉唑、吡嗪酰胺、藻酸雙酯鈉、核糖霉素、阿苯達唑、補碘制劑等,都有引起脫發的報道。
生病用藥后出現下列情況,應該是藥物引起的脫發。
1.用藥一段時間后,突然出現大量脫發,而在停藥一段時間后,脫發停止,再過一段時間,有新發重新生長。
2.以往從沒有過較明顯的脫發,但在服藥后一段時間出現明顯脫發。
3.以前沒有脫發家族史,服藥后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脫發。
診斷藥物性脫發,應將脫發發生前4個月內服用的所有藥物均考慮在內,盡可能停用這些藥物。治療上,可以服用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鋅制劑,服用各種營養藥物和促進毛發生長藥物如胱氨酸、煙酸,中成藥如養血生發膠囊、活力蘇、薄芝片等,多吃黑棗、黑芝麻及均衡營養飲食。脫發恢復常常需要在停藥的兩三個月后,因此需要有耐心。
脫發的原因多種多樣,沒有一種完美的方法來預防脫發。但我們應該學會一些護發方法。如每天梳頭時不過分用力,電吹風不要離頭皮太近,頭發不要扎得太緊,不要頻繁電燙、漂染頭發。頭發油膩、頭皮屑多的人可以每天洗頭,頭皮油脂少的可以兩三天洗1次頭。規律的生活、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精神狀態、輕松自然的心情和合理的飲食,都是保持頭發健康的基礎。